你说要有光,这世界便有了光
你说要有家,我们便出现在你身旁
在江苏大学,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平均年龄已近70,他们每人都有“特殊的子女”,他们都是校关工委“给我一个家”工作团队的成员,他们的温情和关爱,他们的大爱情怀,为孤儿大学生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
“孤儿是寒门学子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不仅仅需要物质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怀。”关工委主任金树德经常强调。看到学校不少孤儿孤僻自封、自暴自弃,致力于助困的关工委的老教师们将对学生的爱心行动从物质帮助上,延伸到极尽所能地给予其家庭般的温暖。2005年,校关工委专门成立了“给我一个家”工作团队。不仅学校每个月给“孙子孙女”300元生活费,老教师们还从心理、学业等各方便进行全方位帮扶,除逢年过节“家人”团聚外,平时也时常邀请孩子常回“家”看看。
有人管有人爱 孤儿大学生有了温暖的“家”
退休教师金树德和爱人杜玉清是满族和汉族,他们先后结对的孤儿大学生李雪梅、索朗次仁分别是朝鲜族和藏族。一次索朗次仁的手机坏了,金树德连续三天和他联系不上,担心出了什么事。焦急的他翻看了索朗次仁留的资料,欣喜地找到了西藏拉萨市的一个联系方式,“谁知打过去对方满口说着藏语,一句话也听不懂,只能挂上了电话。”点点滴滴的关怀感动着索朗次仁的心。寒假返校索朗次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专程从家乡带来的两条哈达献给了金爷爷和杜奶奶,祝他们吉祥如意。
来自吉林长春的孤儿大学生李雪梅,早年父母相继离世,上大学前一直在孤儿院、福利学校长大。2007年考入江苏大学,当她顶着沉重的生活压力只身前来报名时,学校热心和周到的服务让这个愁容满面的女孩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不仅5800元的学费、住宿费全免,还多了一个温馨的“家”,与她结对资助的杜玉清奶奶在第二天就将她隆重地介绍给家人,每逢节假日,李雪梅都会到杜奶奶家,生活中的烦心事会跟奶奶说说,学习的事情也常跟爷爷谈谈。后来,李雪梅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研究生。身在外地的她,总是隔三差五地要和奶奶打个电话、发个短信,陪老人家谈心解闷,有时还经常回这个“家”探望爷爷、奶奶。
先后与3人结对,孤儿大学生成为他的牵挂
像李雪梅这样失去双亲的孤儿大学生,他们不仅缺乏父爱母爱,在物质生活上也是极其匮乏,没有依靠和保障,成长道路上步履维艰。老教师李国文连续结对了3名孤儿,在2名孤儿大学生先后毕业后,去年他毫不犹豫地又当起了家长,“不知不觉地,就把这些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牵挂”。如果长时间外出,李国文一定要找到接替他照顾孩子的家长,这才放心。
两个星期甚至有时一个星期,李国文就会喊上结对的孩子来家里吃顿饭,交流下最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身为教授,李国文对孩子的学习情况特别关心,总是一次次地和他们强调要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座位,要认真地记笔记,要多向任课老师请教。来自偏远地区的孩子学习基础差,李国文实行赏识教育,经常鼓励他们“只要学习态度对头,学习方法得当,一定能把成绩搞好”。在李国文的关心下,3个孩子大学里都获得了奖学金。在他们毕业时,李国文还特意跑去了新华书店,给每个孩子送了两本励志图书,鼓励他们“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走”。
点亮心灯 他们让孤儿大学生重拾 “阳光”
由于成长环境的关系,许多孤儿大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除了在生活上帮扶孤儿大学生。“给我一个家”工作团队的成员们更是挖空心思让孤儿大学生重拾“阳光”。
“刚见面时,孩子和我一句话也不说,根本没法交流。”退休教师彭玉莺回忆,来自山东聊城的小雷父母双亡,兄妹三人相依为命,刚到学校时性格非常孤僻。为了解开孩子的心结,彭玉莺想了个法子,每次和小雷见面,有什么问题都用笔写在纸上,让小雷写纸条回答。小纸条传递的是真诚的关心和温暖,没过多久,这对“知心笔友”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学计算机专业的小雷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以高分考取了全班第一个网络工程师,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像变了个人一样。
朱慎行老夫妇刚和左文龙结对时,左文龙很沉闷,经常一句话都不说,令夫妇俩很是揪心。后来,在老夫妇俩耐心细致的沟通下,小左逐渐解开了心中的疙瘩,变得开朗起来。“现在小左蛮阳光的,人长高了,也变胖了,和刚开始完全是两个样。”据朱老介绍,现在小左在谏壁电厂上班,经常会回校看望她,今年的中秋节还特地送了月饼过来。
退休教师景顺荣自愿和来自贵州山区的大一新生小高结对。性格开朗的景顺荣爱好广泛,喜欢打乒乓球、拉二胡,认识时间不长,他的乐观精神就让小高深受感染。“每次去景伯伯家做客,他们总是自己动手做很多面包,让我带回去和宿舍同学分享,我和同学们相处得很融洽。”小高印象深刻的是,景伯伯总是强调不要把自己孤立起来,要融入集体,要求他“班级里有聚会就去,钱不够伯伯来解决”。
给孤儿大学生当家长是个义务劳动,逢年过节,很多位家长还会不约而同地自掏腰包,给孩子压岁钱和过节费。金树德说,“给我一个家”活动吸引了很多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老同志参加,由于每年孤儿大学生人数有所增加,继续一对一的结对模式有些困难,很多老同志都积极申请愿意多带几个。
从2005年起,活动开展的10年来,学校已经让50余名孤儿拥有了温暖的“家”,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了大学生活,为孤儿大学生撑起了一片蓝天。目前,在受助孤儿大学生中,已经有不少人大学毕业,或高分考取了名校硕士研究生,或顺利找到了工作,让结对家长们最开心的是,他们的精神状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性格变得乐观开朗了很多。不少受助学生表示,能上江苏大学是他们的荣幸,他们要把爱的接力棒传递下去,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关爱、帮助他人,回馈社会。
江苏大学新媒体中心
责编:仲腾欢
文字:校报编辑部
校对:杨浩贞
官方微博:@江苏大学
官方微信:江苏大学(ujsNO_1)
投稿邮箱:ujszjc@163.com
江苏大学新媒体中心打造
最具影响力的
校园媒体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