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端阳,粽香四溢
每一个节日都是一段历史的传承,
每一个节日都是一种文化的积淀,
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许多百转千回的故事,
来来来,拿好粽子,摆好小板凳,
故事要开始了!
一
话说公元前278年重五这一天,汨罗江畔的玉笥山下广阔无边的田野上,一个身形高大的男人正低头劳作着。如果你走近去看,会惊讶乡野之间为何会有如此俊逸的人物。此刻,他正手里一下一下挥舞着锄头,可他的思绪却不在脚下的土地上,他眉头紧锁,满脸的愁容,路到底在哪里,应该走向何方?他不断这样拷问着自己。
对,这个身形伟岸,相貌俊逸的人就是被贬的屈原,可是即使这样,他还是时刻将国家的命运与安危记挂在心头。
“屈原,屈原,不好了!”他的思绪被打断。屈原疑惑的抬起头,邻舍的农夫迎面跑来。农夫跑到屈原面前,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脸憋得通红,农夫的身体好像有些微微的颤抖。屈原看着来人,心里出现了一丝不安,他问道:“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农夫的脸因为惊恐而变得有些扭曲,农夫用发颤的声音说道:”秦军已经攻破了京城,楚......楚亡了。“这个消息像一道晴天霹雳在屈原脑海中炸响,这一瞬间,屈原仿佛已经感受不到这个世界,这一瞬间屈原的灵魂好像也随着楚国的灭亡而支离破碎。他丢下了锄头,丢下了农夫,木然的往回走。
屈原回到家,一言不发,呆呆的坐在床边,知觉在慢慢的回来,但随之而来的,是被巨大的悲痛所淹没。屋外已经开始下起了雨,天色渐黑,屈原处于这广阔的原野上,被无边无际的空虚所包围。楚国昔日的一幕幕在屈原脑海中闪过,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割的屈原遍体鳞伤。屋外的雨更大了,惊雷一道道炸响,一次次照亮屈原苍白的脸庞。
突然,屈原好像决定了什么,他站起身,走到书桌前,拿起了笔,屋外已变成瓢泼大雨,每一道闪电亮起之时,屈原便奋力书写,遒劲的大字在电光之下更显凌厉,仿佛要刺破这浑浊的世界。
《怀沙》成,屈原毅然出门,走到汨罗江畔,楚国亡了,屈原对这个世界已再无留恋,他纵身一跃。这大雨,这惊雷,是天的哀嚎吗?汨罗江这条止于湖南的江也自此流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千年来,从未干涸。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二
唐朝僖宗年间,山东菏泽西南一户普通的盐商家庭里出生了一个小孩,名叫黄巢,长大后成为了农民起义领袖,如果直接给你讲这个名字,你可能不清楚,但是这首诗你一定听过: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化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对,这首诗就是霸气的黄巢写的,一将功成万骨枯,黄巢领兵造反,所过之处血流成河,百姓们一听黄巢要来,都避之不及。而一年五月,黄巢正领兵进攻河南。
兵临城下,决战前日,黄巢再次去勘察地形,放眼望去,黄沙遍天,远处的兵营旌旗阵阵,一战过后不知又要多出多少无名的尸骨。不远处,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突然,黄巢注意到一个奇怪的妇人,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
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么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难。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三
介子推曾经作为晋国公子重耳的臣子追随重耳四处流亡。重耳断粮数日,再不吃东西就会死人。这时候介子推竟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做成了肉汤送给重耳吃。重耳吃饱喝足之后,询问缘由,发现了介子推的伤,很是感动。重耳表示,以后自己得到国君之位,一定要重赏介子推,报答活命之恩。
可是,等到重耳回到晋国,夺得国君之位后,遍封群臣,唯独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心中怨恨,于是写了一首《龙蛇之歌》来表达自己的哀怨。然后,介子推带着母亲离开了朝堂,回到了故乡。有人把介子推的歌谣告诉晋文公,晋文公遗憾不已,连忙派人去寻找介子推。打听到介子推住在山中,就到山中寻找。可介子推就是不肯露面。晋文公也是阎王脾气,竟然下令放火烧山,认为介子推为了活命,必然出山。没想到介子推竟然抱着一棵树,活活烧死了。
那一天,正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为了表示对介子推的纪念,表达自己的悔恨,晋文公下令,以后五月初五那一天,都不许生火做饭——大家提前几天做好了粽子之类的冷食——以纪念介子推。
后来,其他国家了解到介子推的故事,也很是感动,推广开来。中原大地,长江流域,都在五月初五纪念介子推。
四
千年过去了,端午也随着时间的洪流来到了现在,在这个时代,端午作为时代的烙印已经进入了神州大地的千家万户,故事也再不局限于屈原,黄巢,介子推,也发生在千万户普通的人家里。那么,你身上有什么关于端午的故事吗,晓航讲了这么多,也很想听听你的故事呢。欢迎参与评论区互动,分享端午和你之间的故事,期待你的留言哦!
故事就讲到这里啦,不过故事远远不止这些,过去发生过,现在正在发着,以后还会发生,节日的内涵也会不断的丰富。
你看,端午节背后有这样多的传说和故事,它代表着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凭吊,对爱国精神的致敬,对气节的赞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节日就像一个个文字把构成了传统文化这宏伟的巨篇,我们作为炎黄子孙,这些节日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宝贵的传承,传承着我们的祖辈对我们的期许,传承着这千百年来我中华积累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所以在端午佳节,吃着香甜的粽子的时候,偶尔也可以望望节日背后的那个精彩的世界。那么最后,大家:
端午安康!
文字:王浩天
编辑:王浩天、凌小力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