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是一张毕业生去向统计表,在列出来的29个名字里,有5人考入北大、人大等重点高校的研究生,除两名选择考研二战的同学外,其他全部顺利签约,将去往各地的企事业单位,在他们的班级一栏中,齐刷刷地写着:2010级金企班。这样的一份答卷,足以让所有人为之喝彩,这样的一个班级,也足以让人好奇:一个29人的班级,个个都在求职或升学上取得优异的战绩,这到底是一种偶然还是必然?
坚持早训:“大学四年就像变了个魔术”
金企班,是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个招生方向,全称为:金融企业管理,2009年首次在校内招生,今年毕业的2010级是从这个实验性质的基地班中走出的第二届毕业生,早训、读书、传承等,已经成了这个集体极具辨识度的标签。
今年顺利考入东南大学,并成为学弟学妹眼中的“偶像”的周哲骋,说自己是个反面教材。刚入大学的他和许多刚从高考中解放出来的新生一样,曾经沉浸在游戏的世界中难以自拔。偏偏金企班对早起有硬性的规定,每每他赖在宿舍不愿起床时,同屋的同学就拉着他,拽着他,赶到操场去早训——因为,如果一人迟到,全体都要受罚。当时,为了保证十三个男生每天准时到操场早训,班长主沛南说自己“无所不用其极”,但这一番苦心总算没有白费,一直到大四之前,这一批学长们,都是早训的骨干。
从2009年的第一届开始,金企班就制定了严格的早训制度。无论寒暑春秋,每天早上6:20在操场上集合是金企班成员的必修课,对此,他们调侃自己,“在这个睡觉睡到自然醒、玩游戏玩到手抽筋的大学社会中,金企人无疑是朵‘奇葩’。”早训的内容也是有基本的规定的:跑步、五指俯卧撑、推手;分工也非常明确:高年级的负责监督,中年级的负责陪同,低年级的负责学习。除了体育锻炼,早训还有丰富的精神锻炼,比如,集体朗诵、演讲、唱歌等等。
每天早起,从不间断,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冯坤说,为了早起的事情,班里多次组织开会,“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大家就聚在一起开会,先是控诉早训的苦和累,然后大家再分析早训的好处,最后总结原因,一个字,懒。所以,第二天还是接着爬起来去操场。”这样的会开多了,早训也就不知不觉成了内化的一种行为。
“其实我觉得更重要的意义并不在于早训本身,而是这个过程中,我们在意志力的增强。”陈良智说,要保证自己能在6点钟就爬起来,无疑要经历一个挣扎的过程,尤其是在冬天,意志力经受的考验更为严峻,但是,“从挣扎十分钟起来,到挣扎两秒钟就爬起来,这就是自己的进步。”
大三那年,周哲骋成了助理辅导员,他有些无所适从,“一下子要带这么多学弟学妹,总觉得自己责任重大,我实在想不出什么招,只好用笨办法。”他每天五点半就起床,从自己住的泽园跑到新生们住的润园,一个宿舍一个宿舍地敲门,就用这样的锲而不舍,打动了他们,一年下来,这个班的整体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观。
回顾自己的大学四年,周哲骋说,自己似乎总是在被“逼”着往前走,先是同伴们的压力,后来又是学弟学妹们的压力,但是就这么坚持下来后,游戏不再沉迷,自己不知不觉也发生了改变,“先是有学弟说,学长你好像变了;后来回家,爸妈也说,读了个大学,好像变了个人一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再没打游戏了,自己也说不清楚怎么就变了,这四年就像变了个魔术一样。”
如今,这个变魔术的圈子已经产生了辐射效应,越来越多的兄弟专业加入了早训的队伍。坚持早起,成了更多南审学子向自己的惰性宣战的徽章。
夯实教育:“金子一般的进取精神”
金企班给自己起的英文名是gold-enterprise,没有中规中矩地使用金融和企业管理的拼词方式,是因为这个带着“chinglish”特点的词蕴涵着另一种深意,贾小明老师将其翻译为“金子一般的进取精神”,无论是求学、求职,这种进取精神就像是这个团体的图腾。“不怕学生不成功,只怕他们不进取”,他说,“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有了这种‘金子一般的进取精神’,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2010年入校后,主沛南在学姐的介绍下去听了金企班的宣讲,“追求卓越,成为改变世界的精英”的人才培养目标让他听得热血沸腾。经过报名、笔试和面试,来自不同专业的30名学生组成了第二届金企班。主沛南后来发现,那个看似宏大的目标也确实不是一句套话,而是有一套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方案的,当然,这是一个还处在试验阶段的方案。金企班的课程表上,除了金融、企业管理之外,还有会计、审计、经济、人力等方面的内容。“我们的课程量非常多,很多人都觉得我们不可能修得完。”
然而,在金企的专业规划中,这只是学习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时间,他们要去旁听教学计划外的课程,推荐的课程有西方教育思想史、比较宗教学、西方政治体制与金融制度设计、管理哲学、中国传统文化类课程等等,此外,他们还必须辅修CFA(特许金融分析师)。
课程之外,读书也是金企班重要的课外生活内容,在金企班的自我管理手册中,列出了长达10页纸的要求阅读的书单,详细地规划了每个金企人从大一到大三每周需要阅读和学习的课外读物,这些书,从古典的《孝经》、《菜根谭》到通俗读物《做最好的自己》、《货币战争》,再到《金融的逻辑》、《论法的精神》等理论著作,可以说古今中外,面面俱到。到了大三,还要再加码,学习各种实用的操作软件、股票期货等模拟操盘以及撰写各种公司方案。
到了大四,一切付出似乎都有了回报,顺利签约仲利国际租赁有限公司的赵坤说:“这四年我们一天也没浪费,所以知识结构非常全面和扎实,这就成了核心竞争力。”他的面试心得是,考官总喜欢追着应聘者的弱点问,如果你试图掩饰或回避,考官会穷追猛打,“我们几乎没什么好担心的,他想聊哪方面的内容,我们都能和他聊几句。”陈良智补充道,“给我们上课的可是施平、樊士德这些老师,他们在课堂上常常会扩展讲很多相关的内容。”还有他们口中的“赵妈”赵红梅、“谢爸”谢茂拾、“贾叔”贾小明、“昆院”李坤、“李院”李乾文等等,如果要一一罗列,名单很长,“老师们为我们这个班倾注了太多心血,我们没有理由叫苦叫累。”
认真学完每门课程,认真读完每本书,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人文素养积淀都在这个进取的过程中生根发芽,成为足以影响一生的宝贵财富。考上人大的陈娅说,去年为亚青做志愿服务的她到了九月才开始正式准备考研,“你考人大这么晚才开始准备?”质疑声一度让她不堪其扰,“金企教会我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掌控自己的心绪,我可以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在快乐中去进取。”在此后的备考中,她排除干扰,严格按照自己的进度有序推进,“每天走过润泽湖,望着这一片湖光山色,我都会提醒自己,能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做自己想做的事,多么幸福。”自信、稳定的心态在最后的考研中成为她致胜的法宝。
朋辈互助:“不让一个人掉队”
6月6日,由12级金企班主办,13与11级协办的为10级金企班送别的毕业晚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举办。主持人的开场词中说道,金企是一种传承。金企班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几乎每一个金企班的学生都会不假思索地说,传承。
在当天的晚会现场,台上担任主持人的学弟学妹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即将毕业的学长学姐上台做游戏,无需任何台本和提示,一个个名字如数家珍,这样的熟稔和亲昵,不言自明。12级的陈晶说,进入大学后认识的第一个学长就是周哲骋,那时,每天在学长的敲门声中起床、早训,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除了早训,学长学姐要带领学弟学妹们做的事还有很多:学英语、学各类统计或排版软件的操作、学股票期货等专业课基础知识、交流读书笔记、做各种实务研究的方案等,这些形式就像一个个纽扣,将一级级的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他们从大一刚进校,就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不让一个人掉队”。
传承是一种责任,传承下去的也是责任。在成了学长之后,陈晶总在想,自己能为这个班,为后面的学弟学妹留下什么,这样的想法在金企班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你入校的时候,学长学姐那样诚心实意地帮了你,你怎么能不去把这些东西传给下一届的呢?”主沛南说。而且这种责任感有增无减,冯坤说:“学长学姐毫无保留,给了你他们的100%,你难道能只往下传80%吗?肯定得追求能做到120%啊!”从成为学长学姐开始,带学弟学妹就成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这种责任激发的使命感,驱使着他们不断追求更高的高峰。“这是一种信任,老师信任你,同学信任你,学弟学妹们也信任你,无论如何你不能辜负他们。”陈良智说。
于是,晚会上他们自然流露的熟稔和亲昵也就有了出处,从入校开始,每天的早训、夜聊,一次次谈心、一次次读书笔记的交流、一次次合作做方案……这种朋辈的互助过程也是一个自然的“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长学姐有了动力奋发图强:“不能到了毕业,你啥也没留下吧?”学弟学妹也有了目标迎头赶上:“得到这么多帮助,我怎么能无动于衷呢?”良性的循环一旦形成,“传承”也就成了至珍至贵的精神纽带。
陈晶说,进金企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去买个移动硬盘,还不能买小了,“有500多个G的学习资料等着拷给你呢。”而主沛南他们现在想的就是,怎么能在离开时,让这个容量再扩大一些,让里面留下的东西质量再高一些,“要是让学弟学妹看了觉得,你就这水平啊?那多不好意思啊!”
采访手记:在做金企班的报道之前,我向同事了解情况,谈起金企班,和他们接触过的所有老师都赞不绝口:积极向上、谦逊有礼、懂得感恩、易沟通、执行力强等等。在采访的过程中,我有了更切身的体会,他们的优秀不仅仅体现在迈向社会前的种种大考上,也体现在日常待人接物的点点滴滴。在他们身上,似乎印证了那个著名的心理学理论——皮格马利翁效应,他们的成长与师生之间、不同年级之间、同级之间的良性互动和积极的期待息息相关,“优秀”在这里不仅仅成为一种追求,也成了一种氛围和习惯。在象牙塔里,他们就像那六月里的“映日荷花”,用坚持不断砥砺自我,用进取成就“别样”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