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丨汉本1701任月琴
人之初,性本善
然而处于社会中,在一定压迫下
你的选择决定了你成为天使还是恶魔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雨果的《悲惨世界》
去领悟在悲惨世界
是如何给现实照进光明
闪烁人性光芒的
作品简介:
9.9
《悲惨世界》作为一部文学著作,卷帙浩繁,从1828年构思到1845动笔创作,直至1861年完稿出书,延宕三十余年。其内容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是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个丰碑,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无可争议的不朽地位。
维克多雨果以未来的名义去批判社会历史和现状、以人类生存的名义去批判一切异己主义、以人性良心的名义反对世间一切扭曲人性的东西,从而表现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永恒性矛盾。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故事的主线围绕着主人公土伦苦刑犯的悲惨人生,冉·阿让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讲述在十九世纪的巴黎,为生活所迫的他因偷一块面包而被判十九年苦役,出狱后处处碰壁,走投无路。被好心的主教收留和感化后,开始洗心革面的生活。他隐姓埋名、兴办工业、救济穷人,却始终遭到追捕。冉·阿让收养了一个被社会抛弃的贫苦儿童——珂赛特,最后在成全了珂赛特与马吕斯的婚事后死去。灵魂深处的救赎与人性的善良,再次细读,不禁潸然泪下。
悲惨世界,悲惨人生
“孤苦伶仃,无家可归,连个躲风避寒的场所都找不到,甚至钻进破烂的狗窝,躺在铺地的麦秸上也被赶出来。”(节选自《悲惨世界》)
冉阿让幼年就父母双亡,正是带着七个孩子孀居的姐姐把他抚养成人。童年没有上过学,成年后在法夫罗勒当树枝修剪工。为了报答姐姐的养育之恩,他打短工、做粗活、卖苦力,却依然被贫穷包围。
为了生存,他偷了一块面包,也为此遭受了十九年的酷刑和苦役。睡在木板上,忍受酷暑严寒,做苦役、挨棍子、加镣铐。出狱后,原以为凭着黄色通行证,就可以得到自由。然而,释放不等于解放,他离开了监狱,却没能摆脱罪名。
孑然一身,游荡街道,无栖身之所。他脱胎换骨,尽力向善,却遭追杀,多次走在穷途末路上。一生受尽折磨历经沧桑,即使灵魂受到洗涤,却依然无法挣脱“苦役犯”这个精神枷锁,这大概就是那个世界最悲惨的地方了!
善的抗争,真善美的传递与恶
剧作家罗佐夫说:“感人肺腑的人类善良的暖流,能医治心灵和肉体的创伤。”
善能感化恶。冉阿让的前半生,犯罪行恶,后半生,赎罪向善。十九年的牢狱生涯,改造了他的灵魂。原先是愚蠢,后来变得凶恶;原先是块劈木,后来变成焦木。性格扭曲,他仇恨法律、仇恨社会、仇恨人类、仇恨天地万物,他要报复社会。
然而,主教的宽厚和仁慈拯救了他,从凶恶到善良,克己利人,修德赎罪。兴办工业,救济穷人。他拯救割风老头,抚养珂赛特,宽恕沙威。良心的觉醒,便是灵魂的伟大。
人生苦短暮晚时
“他活着,尽管命运离奇多磨难;他安身,只因失去天使才合眼;生来死去,是人生自然的规律;昼去夜来,也同样是这种道理。”(节选自《悲惨世界》)
冉·阿让用他的生命去赎罪,却始终处于苦役犯的枷锁下。当珂赛特与马吕斯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时,当误解消除得以享受片刻的安宁时,他却离开了。
他看到了最后的曙光,也走向了最后的黑暗。世界就是那么悲惨,命运就是那么无奈。也许生而为人,就是不断与苦难抗争,苦难结束,痛苦消失,生命也就走到尽头了。
经典之作,折射社会现实,品读经典,反思社会现实。社会呼唤人性的真善美,愿我们身边多一些像冉·阿让一样的人,守护我们骨子里的那份慈悲,与人为善,一起创造一个更加和谐明媚的世界。
《悲惨世界》里的人性光辉,
在最黑暗的时候展现的淋漓尽致。
让我们一起来阅读《悲惨世界》
体味人间真善美的温情
GNNU
编辑丨刘怡欣
审稿| 张平正主编丨张培
qq交流群丨13965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