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
北岛曾讲:“我来到这世界,为了看看太阳和蓝色的地平线。”于是日复一日,我们走过了春夏秋冬,也走过了二零一七。
新的一年伊始
我们挑选出了下面这八部代表作品
它们全都来自于同学们的倾情推荐
带着作者落笔的赤诚
也带着每一位读者满腔的热情
快从中挑选加入寒假书单吧~
读书,让你的寒假更愉悦~
国内篇
一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余华《活着》
《活着》
作者简介: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现代作家,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现就职于杭州文联。
作品简介:《活着》讲述了农村人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福贵本是阔少爷,因嗜赌如命,最终赌光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
推荐同学@[纹叶]
推荐理由:
朴素的语言描述了福贵的一生,经历了中国的各个时期,内战、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福贵还活着,陪他经历这一切的人却纷纷逝世,老的、少的,都顷刻湮没在历史中。中文中的这两个字:活着,太贴主题,不是生活,不是苟活,就是活着。
二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杨绛《我们仨》
《我们仨》
作者简介: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1935年与钱钟书先生结婚。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杨绛因病去世,享年105岁。
作品简介:《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推荐同学@别离推荐理由:
两部分文章,一虚一实,前一部以驿道比人生,客栈比寓所,道尽生离死别种种难舍,但却以虚衬实,好似一个悲伤的童话,最后相依为命的一家三口最终散失于古驿道。第二部分叙事跨度大,细节更丰富,而且是平实的回忆散文,能够窥见这一学者家庭的一些生活细节。尤其对了解钱钟书人生际遇和性格特点有很大帮助。杨绛孤身一人回忆逝去的至亲,文字中未见过重的悲伤和遗憾,透露出来的是对温馨生活的回忆,这回忆传递出阵阵温暖让杨绛的晚年不感孤寂,也让读者感叹不已。
三
“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
——严歌苓《芳华》
《芳华》
作者简介:严歌苓是一位美籍华人,1958年生于上海,1978年发表处女作童话诗《量角器与扑克牌的对话》。著名旅美作家,美国21世纪著名中文、英文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作品以中、英双语创作小说,常被翻译成法、荷、西、日等多国文字,其作品无论是对于东、西方文化魅力的独特阐释,还是对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物的关怀以及对历史的重新评价,都折射出复杂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识。曾获华裔美国图书馆协会“小说金奖”、亚太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编剧奖。
作品简介:长篇小说《芳华》具有浓厚的个人自传色彩,是以第一人称描写严歌苓当年亲历的部队文工团生活:隐藏在西南部都城的一座旧红楼里、某部队文工团的内景中发生的军版“才子佳人”的故事。《芳华》涵盖了严歌苓的青春与成长期,她在四十余年后回望这段经历,笔端蕴含了饱满的情感。青春荷尔蒙冲动下的少男少女的懵懂激情,由激情犯下的过错,由过错生出的懊悔,还有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种种,构成了《芳华》对一段历史、一群人以及潮流更替、境遇变迁的复杂感怀。今天的作者严歌苓与当时的小女兵萧穗子在作品里构成了理性与感性的对话关系,重新呈现了当时年代里青春的混沌、感性与蒙昧。生命的恣肆与人性的层次以及时代的的特征构成了《芳华》繁复的调性,它向读者打开了多层面的认识路径。
推荐同学@尼古拉斯de欧推荐理由:
作者平心静气地把生活撕给你看,不刻意说惨,也不刻意说恶,可是人性的卑劣就在那里,明明白白,坦荡得让人绝望。荒谬与疯狂交织的年代,反衬那纯美脆弱的芳华。善良是最不值钱的,善良也是最昂贵的。那青春是过一日少一日的金贵,只是在其中的人从不会审视它的价值。所有的人都老了,所有的梦都醒了。直到你恍然大悟太挥霍,也太轻薄了的时候,所有美好已经被不自知的青春恶意与懵懂毒辣一刀一刀剜出岁月最公平的结局。
四
“只要有人的地方,世界就不会是冰冷的!,我们可以平凡,但绝对不可以平庸!”
——路遥《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
作者简介: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作品简介:《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作者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在小说中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的社会生活。在近十年的广阔背景下,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推荐同学@Dolbol、@夕阳终会到推荐理由:
这是一部恢宏磅礡的现代史诗,是75年至85年这十年间,中国大陆城乡改革变迁的缩影。书中既有现实主义的严肃与深刻,也不乏浪漫主义的理想与真挚,小人物的卑微命运与大社会的变革风潮交织,碰撞出闪光的精神与坚强的人格。
国外篇
一
“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简介: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
作品简介:本书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推荐同学@后知后觉、@铅笔与旧友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关于爱情的百科全书,并不是因为其中包含如此之多的爱情的可能性,而是字里行间时不时触动人心的一句句关于爱情和生活的描述。尤其再配上作者平常间见隽永的语言能力,经常一句话道尽生活百态。
二
“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
——哈珀·李《杀死一只知更鸟》
《杀死一只知更鸟》
作者简介:哈珀·李(1926年4月28日--2016年2月19日)1926年出生于美国南方阿拉巴马州的一个小镇, 1960年发表她一生中唯一的长篇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令她获得巨大的声誉,这部小说获得当年的普利策小说奖,至今已经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3000万册。
作品简介:《杀死一只知更鸟》是公认的美国文学经典,而它在教育领域的意义却使其突破了国界,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成长小说之一。书中的阿迪克斯这位平民英雄父亲为迷茫的父母提供了一本教育说明书:如何去鉴别孩子的问题,那些是年龄造成的,应该给他们时间去成长,哪些问题又是成长中的关键,是原则问题,必须及时干预;父母应该是什么样一个形象,在复杂的社会中,哪些方面应该去适应去顺应,哪些方面应该坚持自己的立场,哪怕要为此付出代价。
推荐同学@安
推荐理由:
《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塑造了人类家庭教育的典范,并提供了极具可操作性的实例与示范。和很多要去保持儿童纯净心灵的虚构故事不同,它着力教导孩子如何在磨难中历练风度,在不公平中积累正气,如何在充满丑陋与问题的世界中塑造自己的道德底线,保持精神的体面。
三
“当你找到了爱,也就找到了自己。”
——约翰·欧文《独居的一年》
《独居的一年》
作者简介:约翰·欧文,John Irving,被美国文坛泰斗冯内古特喻为“美国最重要的幽默作家”的约翰·欧文,是当代最知名的小说家之一,他作品中所呈现的高超的说故事技巧与优美的文学性。1999年他以《苹果酒屋的法则》(The CiderHouse Rules)一片,拿下奥斯卡金像奖改编剧本奖,成为9年来第一位获得此项奥斯卡金像奖的作家。他还著有《新罕布什尔旅馆》、《盖普眼中的世界》、《为欧文·米尼祈祷》、《寡居的一年》等书,他的作品曾被翻译成20余种语言文字,欧洲各国几乎都有他作品的译本,对他极为推崇与肯定。
作品简介:当你找到爱的时候,也就找到了自己。这个故事里的每位成员都有些“反常”,他们一直在现有生活之外寻求另一种可能:母亲玛丽恩为忘却丧子之痛和丈夫的背叛,与比自己小二十岁的少年埃迪擦出火花;父亲特德一边创作古怪的儿童读物,一边流连于各色女人的怀抱;少年埃迪迷失在忘年恋的激情中,从此无法爱上比自己年轻的女性;4岁的小女儿露丝,则在父母间破碎的关系以及对死去哥哥的想象中,挣扎着长大,渐渐成为一名作家。这年,露丝41岁,已是位单身母亲。在这独居的一年里,她第一次遇见真爱,也突然理解了父母的选择,理解了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
推荐同学@sweet推荐理由:
《独居的一年》蕴含丰富的喜剧性,同时意味深刻,令人难忘。且具有聪颖而细腻的写作技巧,散发出徘徊不散的悲伤,我们很容易将自我投射于主角的家庭故事。这是一个关于爱的多层次的故事,向我们展示情感力量是多么惊人。它玩世不恭,有些情色意味,是一部关于时光流逝与悲伤的残酷性的才华横溢的杰作。
四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伍绮诗《无声告白》
《无声告白》
作者简介:伍绮诗,美国作家和小说家。她在各种文学期刊上发表过很多短篇小说。伍绮诗于2014年6月26日发表了第一本长篇小说《无声告白》,赢得了许多奖项,如亚马逊年度书籍,和批评家们的赞誉。伍绮诗的短篇小说《Girls at Play》赢得了2012年手推车奖。
作品简介:这不仅是一个关于爱和失去的故事,这还是一个美丽而让人难以忘怀的,讲述一位少女如何努力去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的故事。这部情感真挚、充沛的处女作小说,是以一个年轻女孩的死亡开始的。莉迪亚,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一个混血家庭,被给予无限厚望和父母的憧憬,她不幸的少女生活没有任何一盎司的陈词滥调。性别、种族、父母未竟的野心压在子女的肩头,对以上这些,本书进行了深刻而细腻的反思。
推荐同学@EE、@长歌推荐理由:
伍绮诗这部处女作,令人惊叹地包容了各种复杂情绪,以一种罕见的洞察力,表达了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冲突,时代与时代之间的冲突。这个故事令人心痛,伍绮诗非常巧妙地将这部复杂、跨越多个年代小说的线索串联在一起。《无声告白》是一部难得的佳作,独具魅力,她深入写出了这个美国家庭里每个人内心的秘密。读完的时候,仍让人泪流不止。
嘿,你认真读书的样子真美
懂得阅读的人,灵魂有趣而透亮。感谢所有愿意将爱书推荐出来的同学,因为分享,我们才得以在茫茫人海中以无声胜有声的方式交流。这一期,有你的爱书吗?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踊跃讨论,或许下一期书单就有你的身影
【悦读大学】栏目愿与你在赣师大
快意阅读,品味人生
精彩推荐
假期床上封印7天?快拿书单拯救自己
九月书单丨重磅推荐阅读书目,快收藏!
这份书单比农药有趣多了,快拿去拯救你的假期~~~
五月书单丨这几本书,你读过么
GNNU
文稿丨汉语国教1701任健钰
编辑丨陈慧雯 初阳
审核丨张平正 主编丨张培
qq交流群丨13965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