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教育报刊发校党委书记孙弘安同志署名文章《赣南扶贫攻坚 凝练科研特色》,详细介绍了学校组织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主动服务地方,“把论文写在赣南老区的大地上”,为赣南老区扶贫攻坚作出的积极贡献。
原文如下:
赣南师范大学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市。学校根植赣南老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同时,学校结合地方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产业实际,组织和引导学校广大科技工作者主动服务地方,“把论文写在赣南老区的大地上”,为赣南老区扶贫攻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形成了学校以“五个一”为代表的科研特色。
一面旗
“一面旗”,即中央苏区研究。赣南,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苏区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了极其宝贵的革命精神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地处赣南老区的高校,赣南师范大学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中央苏区研究,成立了“中央苏区研究中心”,组织教师开展对中央苏区的史料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
研究领域包括中央苏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方面,形成了一支跨专业、跨学科的研究队伍。先后承担了近30项国家级研究课题,一些研究填补了我国苏区研究领域的空白,成为了全国红色文化研究高地。
一棵树
“一棵树”,即脐橙研究。赣南,是全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脐橙种植面积世界第一、年产量世界第二,被誉为“世界橙乡”。赣南师范大学“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围绕育种与栽培、病虫害防控、商品化处理技术与装备、贮藏保鲜与资源利用、电子商务与信息化技术等五个方向开展技术研究。
目前,选育了3个新品种,其中“赣南早”脐橙品种,是目前全球成熟期最早的脐橙品种,比主栽品种“纽荷尔”提前30天成熟,并在江西、广西、福建、重庆等脐橙主产区推广种植,面积达1.5万余亩;中心聚焦脐橙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在黄龙病防治与检测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赴赣南脐橙黄龙病重灾县主抓病虫害防控工作,使黄龙病发病率由2013年的19.7%下降到2016年底的7.2%。中心还承担了福建、广东、广西、湖南等脐橙主产区的黄龙病检测任务,有效遏制了黄龙病的传播蔓延,确保了脐橙产业安全。
一家人
“一家人”,即客家研究。赣南,是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形成的摇篮,是赣闽粤客家大本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客家文化沃土的赣南师范大学利用这一独特的地缘优势,组建了一支跨专业、跨学科的学术创新团队,努力把传承与弘扬、研究与开发、宣传与教育客家文化,挖掘、保护、开发、利用客家文物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
1991年成立了“客家研究所”,一大批科研成果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客家文化研究与传播基地。学校承担了《江西省志·客家志》的编撰工作;创建了国内第一个“客家民俗文物博物馆”,挖掘搜集客家文物万余件,成为国内外最大的客家研究资料中心之一;建立了全国首个集田野调查、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于一体的“民俗学田野调查实践基地”,成为赣南周边地区民俗文化调查与研究中心和海内外客家文化调查与研究的重要平台。
一抔土
“一抔土”,即稀土镁合金功能材料研究。赣南,素有“稀土王国”之称,是中国第二大稀土矿资源集中地。鉴于这一资源优势,赣南师范大学整合相关学科研究力量,依托学校两个省级科研平台——“江西省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西省功能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深入开展离子型稀土冶炼技术及设备、低成本稀土镁系列中间合金、镁合金表面处理以及光点磁金属功能配合物的开发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产品已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器材等领域。
一条虫
“一条虫”,即血吸虫病防治新技术研究。江西省北部鄱阳湖一带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的重疫区,草洲面积大,流行范围集中,疫情比较严重。针对这一状况,赣南师范大学以落户学校的“江西省有机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整合学校相关学科研究力量,组建了一支跨学科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团队,围绕血吸虫病防治新技术开展深入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
服务社会既是高等教育的题中之义,又是时代赋予大学的神圣使命。长期以来,赣南师范大学立足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和地方产业实际,坚持以服务立足地方、以特色推进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今后,学校将继续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促进成果转化,坚持“把论文写在赣南老区的大地上”,为赣南苏区振兴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GNNU
来源丨校园网
编辑丨易晨璐
审稿|张平正 主编|张培
qq交流群|13965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