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蝉鸣,游子意,木棉花开,毕业季’,时光静好走,岁月匆匆,又到了一年毕业季。六月的微风,吹着栀子花的清香,夏花绚烂绽放,离别的笙歌也悄然响起。人生需要诗和远方,当背起行囊,奔赴前程时,带上这份书单,将它坚定温柔的力量纳入心底,去细数人生接下来的每一个公路牌~
国内篇
一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
“世间从不缺少辉煌的花冠,缺少的是被花冠晕染的淡定。”
——季羡林《不完满才是人生》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作品简介:
《不完满才是人生》呈现的是作为社会活动家的季羡林先生的读世文章。季羡林先生以一个大学者的角度去读世,既有关于爱国主义的谆谆善导,也有老年谈老的明理文章;既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前言中所表达的国际关系之重要性,也有在学术论文集自序中所呈现的探索真理的原则性;既有关于毁誉、容忍及公德等为人处世的道德文章,也有关于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及一个预言的实现等文章所呈现的大家视野。季老读世,平和面对种种世相,以睿智练达文风润格,以平时朴素笔调发端,给读者以启迪与心灵慰籍。
推荐理由:
人生,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永远也没有结论的研究课题。季羡林先生以近百岁的人生历程,以真诚的人格,以睿智的哲思,以洒脱的笔触,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真实意义。我想,不管是对于在校学生,还是对于即将毕业开启另一段人生的朋友来说,都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当我们不能改变什么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二
“好多人在说自己孤独,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
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
真正的孤独者不言孤独,偶尔作些长啸,如我们看到的兽。”
“住楼就住顶层,居高且能望远;看戏就坐后排,看不清戏却看得清看戏的人。”
——贾平凹《自在独行》
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8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作品简介:
《自在独行》这部文集只是贾平凹先生用来附庸风雅的玩物。但这本书却要写给生命的行者。愿他们能懂得孤独的真义,在生活里多一些从容潇洒。
推荐理由:
或许现在的我们在孤独的走向未来,但我们的心并不孤独,因为那些事常在,那些人还在。每一处的独走,都是内心情感的流露,都是自己与自己的磨合相处,大地魂灵,有敬无畏。独自行走,不顾一切,哭着,笑着,留恋人间,只为不虚此行。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即便你认为自己是孤独的,你也是可以自在的。如有自在,孤独一些又何妨?
三
他们也是没话找话,不得已。我因此觉得批判会对被批判者是过关,对批判者也是过关。他们也并不好受。我记下这两个例子,只是说明批判是一场荒诞戏剧,如莎士比亚说,所有的上场的人都只是角色。
-——-汪曾祺《世相中人》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作品简介:
《世相中人》共分三辑:第一辑是“随遇而安”。这部分选了自传体文章,这是汪曾祺笔下人物世界的核心,是内层,是汪曾祺自身的历史,也是汪曾祺的性情形成史。第二辑是“平生风仪”。这部分选了汪曾祺回忆其师友的文章,所谓“风仪平生师友间”,这是汪曾祺自己看到的人物世界,也是和他联系最为密切的外部世界。第三辑是“世相中人”。这部分的内容有点杂,一方面,本辑既选了散文中的“真实”人物,也选了“小说”人物,文体有点杂。
推荐理由:
汪曾祺先生笔下的那些平头百姓,市井小民,虽然为了生活劳碌奔波一生,但他们都各有各的精神,各有各的道。虽是小道,却大有可观者在。平平淡淡,随遇而安,生活就是这样。生命里不需要太多的成功,却需要一些自己所信仰的“道”。
四
“现实如此骨感,我不能在一个骨感的世界上去寻求一份丰腴的浪漫。”
“我景仰他们,可我没有力量走近他们。我只是不愿在活着的名义之下,把他们指为虚幻,而是在他们的感召之下,坚守那条做人的底线。”
——阎真《活着之上》
作者简介:
阎真,1957年9月出生,湖南长沙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湖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现为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曾在天涯》、《白雪红尘》)、《沧浪之水》、《因为女人》,理论著作《百年文学与后现代主义》,以及学术论文、散文等,有《阎真文集》五卷。
作品简介:
《活着之上》讲述了主人公历史学博士聂致远从读大学到去高校任教,直至评上教授20年间的经历。在面对各种诱惑的过程中,聂致远作出各种艰难抉择,坚守人格坚守底线。
志存高远的聂致远有着独立的知识分子人格,立志以曹雪芹、王阳明等历史伟大人物为学问楷模,开拓学术视域,在历史研究中有所建树,可现实的种种却让他陷入困惑。其大学同学蒙天舒,学问平平,擅长投机钻营与运作,因为选对了导师,考研差10分照样可以被录取;“借鉴”聂致远的论文内容,也能通过运作获得全国的“优博”;在学术研讨会上极尽巴结逢迎名人学者,罗织关系网,30岁就当上了校长助理。而聂致远则因事事较真,坚持学术真理,远离铜臭之气,坚守知识分子的道德底线,陷入困惑与挣扎、妥协与愤怒,生活过得并不滋润。
推荐理由:
“钱与权,这是时代的巨型话语,它们不动声色,但都坚定地展示着自身那巨轮般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市场话语的力量,是当下所有的凡夫俗子面对生活本身所展示出来的物质的力量。但是,这种物质的力量是不是能够摧毁个体的精神坚守?聂志远没有被摧毁,你呢?
国外篇
五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多数人认为勇气就是不害怕。现在让我来告诉你,不害怕不是勇气,它是某种脑损伤。勇气是尽管你感觉害怕,但仍能迎难而上;尽管你感觉痛苦,但仍能直接面对。”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简介:
M斯科特派克(MScottPeck),儿童时,他就以"童言无忌“远近闻名;少年时,他又勇敢的放弃了父母为他安排的辉煌前程,毅然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终当上了一名心理医生,为美军军官做心理医生。在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治愈了成千上万的病人,他以从业经验为基础写作的《少有人走的路》,创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
作品简介:
该书讲述了作者如何灵活运用传统心理分析方法去解决人生的冲突和难题。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正如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推荐理由:
作者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人生本质也是对自身心理世界的探索与冒险,当我们面对不同的人和事,我们的心理世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该如何去掌控这种变化呢?相信看完这本书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
六
“我只管解梦,不管把梦变成现实。”
“夜色之浓,莫过于黎明前的黑暗。”
——保罗·柯艾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作者简介:
保罗·柯艾略(Paulo coelho),1947年出生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巴西作家。在从事文学创作之前,曾担任过编剧、剧场导演和记者,为巴西最著名的摇滚乐歌星创作过《减生于一万年之前》等六十余首歌词。后从事文学,代表作有《朝圣》、《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等。曾荣获国际安徒生大奖、畅销书金奖等诸多奖项。
作品简介: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部宗教神秘主义色彩浓重的追求梦想、完善人生的寓言故事。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位西班牙牧羊少年,两次梦见他可以在埃及的金字塔旁找到一批埋藏的珍宝。在撒冷之王的启示下,他卖掉羊群,跨海来到非洲,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磨难和考验,穿越了撒哈拉大沙漠,终于看到了肃穆而壮丽的金字塔,并领悟到了埋藏珍宝的地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推荐理由:
这部作品旨在启示人们实现梦想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着和经受考验。它告诉我们,你的财宝其实就在你的身边,但只有经历过一番艰难险阻之后,你才会发现它。今天我们踏上新的人生路途,也正需要这样的冒险,才能征服星辰大海。
七
“哲学是一种我们可以用在自己身上的医术。”
“‘犬儒’的本意是一个人抛弃了文明错误的价值观,过贫穷、苦行和道德自由的生活。第欧根尼说:‘不要无意义地辛苦工作,而要选择自然的劝告,由此快乐地生活,但是人们疯狂地选择了悲惨的生活。’”
——朱尔斯埃文斯《生活的哲学》
作者简介:
朱尔斯埃文斯(Jules Evans),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历史情感中心主任,致力于研究古代哲学在现代生活和心理学中的应用。他长期为《华尔街日报》、《泰晤士报》等欧美主流媒体撰文,并发表了大量关于生活哲学的讲座。2013年,他被英国广播公司与英国艺术和人文科学研究委员会 联合推选为“新一代思想家”之一。
作品简介:
在《生活的哲学》中,“街头哲学家”朱尔斯埃文斯找来了人类历史上几位最伟大的智者。苏格拉底、伊壁鸠鲁、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十二位古典哲学家聚成梦想中的人生学园,一起探秘人的心灵和情感,教给我们控制情绪、享受当下、规划生涯、面对波折等各方面的生活智慧。况且,生活的满足远不止感官的享受,思考生活、领悟生活,本身就是生活最大的快乐。哲学,可以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
推荐理由:
我们都在练习,如何和自己相处,和这个世界相处。生活路上,我们带着自己的困惑,等待着答案。《生活的哲学》提醒我们,如果你已经有些迷茫、甚至陷入恐慌的话,不必心急,不妨听听古代哲人的想法,一些历久弥新的人生感悟,可能正好点出了你的迷津。哲学帮助我们荡涤信念上的灰尘,走出生活的窘境,让心灵强大起来。人类古老的智慧再次照亮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八
“没有温柔的生活毫无意义。”
“短暂的车程中他没开口说话,让我慢慢平复情绪。当一切事物都被抛在脑后,窗外出现令人心旷神怡的绿色原野,他停下车子看着我。他的微笑弥补了人间其他角落所缺乏的美好。”
——若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我亲爱的甜橙树》
作者简介:
若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1920年-1984年),是巴西极富传奇色彩的作家。他天性好动,曾学过医,后又学绘画、法律和哲学。他爱好旅游,曾到欧洲和巴西的各地旅行,他作品中的人物和情景许多都来自他丰富的生活经历。一九六二年发表的《我的独木舟罗辛哈》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六年后发表自传性质的《我亲爱的甜橙树》,达到他的创作高峰;本书只用了十二天就写作完成,迄今已发行全球十三个国家,销售超过二百万册。
作品简介:
五岁的泽泽聪明而早熟,他天性敏感,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排遣生活的不如意和委屈:他发现了一棵“会说话的甜橙树”,每当挨罚的时候他就去找甜橙树聊天……直到一天,他发现了“这个世界上他最喜欢的人”——老葡。老葡取代了那棵“小甜橙树”,成为他最想念的倾诉对象。他因此变得“对一切都温柔”,但就在他满怀希望的时候,坏消息突然来临:先是因为修路而要砍掉小甜橙树,接着老葡突遇车祸。泽泽因伤心过度而发烧昏迷。有一天,小甜橙树突然来到他的窗外,这其实是一次告别,与“幻想世界”的告别,与童年的告别。泽泽康复了,小甜橙树也已经开花,变成了一棵普普通通的小树。
推荐理由:
台湾导演陈映蓉说:“我在九岁的时候认识泽泽,那时的他跟我说了一个温柔而心碎的故事,十九岁的时候我又找上他,当年的他说了一个温柔而勇敢的故事。二十九岁的此刻我们结伴同行,这次的他说了一个关于温柔与宽容的故事。”很多年后我们和故事里的小男孩一样慢慢长大,经历过至亲的远去、恋人的离开、朋友的陌路,但我不希望这些东西让我的心慢慢失去温度。保有温柔去爱的能力,记住爱过的每一个人,因为他们都是人生的一部分。
人间事,本匆匆,当时并辔,桃李媚春风,我们相逢在陌生时,我们分手在熟悉后。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此刻我赠予你字里行间的绵绵情意,而归来时,你仍然是我心中骄傲的少年。
GNNU
文稿丨秘书学1701王盼
编辑|林彤
审稿|张平正 主编|张培
qq交流群|13965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