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朗读者”是由豫章师院宣传统战部与豫章师院校团委广播站、豫章师院音乐系合作推出的栏目。“朗读者”第二季第十期,我们邀请了封亚玲老师,一起来品读严文井的散文《小溪流的歌》。
封亚玲,豫章师范学院音乐系党总支副书记,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长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同时担任班主任工作20多年。封老师在教学上兢兢业业做好各项本职工作,多次获校级教学竞赛一等奖、“三育人”和“优秀班主任”等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她注重基本功训练,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艺术个性,喜欢阅读各种教育教学和专业书籍,注重收集最前沿的教学理念。课堂上总是以饱满、自信的热情去组织教学,成效显著,深受学生的喜爱。她也经常组织校艺术实训训练,并多次组织完成学校各项大型文艺演出,指导学生多次参加省市比赛均获奖,多次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主持人:封老师今天给我们带来的文章叫做《小溪流的歌》,是一篇非常可爱的文章,但是又充满了正能量。能告诉我们为什么选择它吗?
封亚玲:因为我看到小溪流坚持不懈,最终变成一片海洋,就让我想到我们学校这次参加江西省第九届大学生艺术节比赛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我想正是因为我们的指导老师和学生具备了小溪流这样永不言弃的精神,才能取得这么丰硕的成果。
主持人:您刚才说这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这一次五个节目,拿了四个第一,一个第五,这是最好的成绩了。我想这么优异的成绩背后,一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吧,能跟我们聊聊吗?
封亚玲:确实有非常多的感人的故事。从上个学期接到省教育厅的比赛通知,我们就组成了非常精干的团队,这个团队里面有学前系的老师:刘婷、喻平、蔡骈、林艳华、赖亚婷、刘芳婷;音乐系的老师贾唯唯、周维萍、陈孟恒、林竹青,几个月下来,我们并肩作战,牢牢抱成团,才能取得今天这么优异的成绩。
主持人:我知道你们准备这个节目花了很多的心思,从这个节目的挑选开始,是吗?
封亚玲:是的,从曲目的选择到演唱形式的编排,每一个步骤都非常的不容易,整个过程对指导老师和学生们来说都是辛苦并快乐着的。为了不影响正常教学,老师们都是利用休闲时间给同学们排练。
主持人:几个月时间的准备是不是会非常的紧张?
封亚玲:是的。这毕竟是我们学校升本后的第一场全省级的赛事,所以我的压力特别大。我记得非常清楚,在9号上午是我们的合唱比赛,8号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到了比赛到最后宣布分数的时候,就一直没有宣布我们豫章师范学院的得分,我非常着急,然后把自己给吓醒了,醒来之后就再也没有睡意了。
主持人:确实精神压力非常的大。在现场的情况是什么样子呢?
封亚玲:在现场的每个指导老师都非常的紧张,我觉得这种比赛对我们老师的内心和意志都是非常严峻的考验,我们每一个节目从学生们上场,到宣布分数,我们所有指导老师都坐在一起,绷着一根弦,当宣布分数的时候,我们所有的指导老师都把手握在一起,这是一种集体的力量,大家都互相鼓劲,互相安慰,当成绩宣布之后,我们马上就欢呼起来了。
主持人:当时一定是非常的兴奋,这个成绩也确实非常的振奋人心,我们全校都觉得特别地高兴,很为你们骄傲。封老师,您从事音乐教育有二十多年了是吗?
封亚玲:是的,有25年了。
主持人:作为一个在音乐教育战线上工作了25年的老师,您在学生的艺术修养的培养方面是不是会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呢?
封亚玲:有的。其实我觉得艺术修养就是指学生的美育,这是一个人全面素质培养的一个方面,我认为学生的艺术修养并不是大家平时所认为的吹、拉、弹、唱,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当然,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我认为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当中,美育应该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小溪流的歌
严文井
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
一条快活的小溪流哼哼唱唱,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山谷里总是不断响着他歌唱的回声。太阳出来了,太阳向着他微笑。月亮出来了,月亮也向着他微笑。在他清亮的眼睛里,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像他自己一样新鲜,快乐。他不断向他所遇到的东西打招呼,对他们说:“你好,你好!”
小溪流一边奔流,一边玩耍。他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卵石,一会儿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他一会儿让那些漂浮着的小树叶打个转儿,一会儿挠挠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的痒痒。小树叶不害怕,轻轻转了两个圈儿,就又往前漂。小蝌蚪可有些怕痒,就赶快向岸边游;长了小腿的蝌蚪还学青蛙妈妈慌张地蹬开了腿。
小溪流笑着往前跑。有巨大的石块拦住他的去路,他就轻轻跳跃两下,一股劲儿冲了下去。什么也阻止不了他的奔流。他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山谷里不断响着的回声也是清脆的,叫人听了就会忘记疲劳和忧愁。
小溪流在狭长的山谷里奔流了很久,后来来到了一个拐弯的地方。那里有一截枯树桩,还有一小片枯黄的草。枯树桩年纪很老,枯黄的草也不年轻。他们天天守在一起,就是发牢骚。他们觉得什么都不合适,什么都没有意思。后来连牢骚也没有新的了,剩下来的只有叹气。他们看着活泼愉快的小溪流奔流过来,觉得很奇怪,就问他:
“喂,小溪流!这么高兴,到哪儿去呀?”
小溪流回答:
“到前面去,自然是到前面去呀!”
枯树桩叹口气说:
“唉,唉!忙什么呀,歇会儿吧!”
枯黄的草也叹口气说:
“唉,唉!累坏了可不是玩儿的,就在这儿待下来吧。这儿虽然不太好,可也还不错。”
小溪流看着他们笑了笑:
“为什么呀?就不!不能够停留!”
一转眼,小溪流就把他们丢在后面了,他又不住地往前奔流。前面出现了村庄。村庄里有水磨等着他去转动。
小溪流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渐渐又有些旁的小溪流来同他汇合在一起,小溪流就长大了。
于是,由小溪流长成的一条小河,高声地歌唱着,不分早晚地向前奔流。他精神旺盛,精力饱满,向着两边广阔的原野欢呼。他翻腾起水底沉淀的泥沙,卷起漂浮的枯树枝,激烈地打着回漩。他兴致勃勃地推送着木排,托起沉重的木船向前航行。什么也阻止不住他的前进。前面有石滩阻碍他,他就大声吼叫着冲过去。小河就这样奔流,不断向前奔流。
有一只孤独的乌鸦懒懒地跟着他飞行了一阵。乌鸦看见小河总是这样活跃,这样匆忙,觉得很奇怪,就忍不住问:
“喂,小河!这么忙,到哪儿去呀?”
小河回答:
“到前面去呀。”
乌鸦往下飞,贴近了他,恐吓他说:
“嘿,别高兴!还是考虑考虑吧,前面没有好玩意儿。”
小河没忘记自己原来是小溪流,他笑了一笑:
“为什么?才不听你的咧!就不能停留!”
乌鸦生气了,一下说不出话来,就只叫:
“呀!呀!呀!”
小河很快就把乌鸦丢在后面,又不住地往前奔流。前面出现了水闸,等着他去推动发电机。小河高高兴兴地做了一切他该做的工作。再前面又出现了城市。
小河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就这样先先后后又有些旁的小河同他汇集在一起,小河就长大了。
于是,一条大江低声吟唱着,不分时刻地向前奔流。他变得十分强壮,积蓄了巨大无比的精力。他眺望着远远隐在白云里的山峰,以洪亮而低沉的胸音向他们打招呼。他不费力就掀起一阵阵汹涌的波涛,他沉着地举起庞大的轮船,帮助他们迅速航行。他负担着许多,可是他不感觉什么负担。大江就这样奔流,不断向前奔流。
那些被波浪卷起、跟随大江行进的泥沙却感到累了,问:
“喂,大江!老这么跑,到底要往什么地方去呀?”
大江回答:
“还要到前面去呀。”
疲乏得喘不过气的泥沙愤愤地说:
“‘前面’,‘前面’!哪有那么多‘前面’!已经走得差不多了,还是歇口气吧!”
大江的记性很好,他没有忘记自己原来是小溪流,轻轻地笑了笑:“为什么?不行!不能停留!”
泥沙带着怨恨,偷偷地沉下去了,可是大江还是不住地奔流。许多天就好像一天,许多月就好像一个月,他经过了无数繁荣的城市和无数富足的乡村,为人们做了无数事情,终于最后来到了海口。
大江还是不知道疲倦是怎么一回事;他奔流着,奔流着,永远向着前方。
于是,无边无际的蓝色海洋在欢乐地动荡着。海洋翻腾起白色的泡沫,热烈地向着四方欢唱。他是这样复杂,又是这样单纯;是这样猛烈,又是这样柔和。他一秒钟也不停止自己的运动。
在海底,一只爬满了贝壳的、朽烂得只剩一层发锈的铁壳的沉船,早已不耐烦海洋这无休无止的晃动了,悄悄地问:
“可以休息了吧,可以休息了吧?”
海洋记得住一切,他以和小溪流同样清亮的嗓子回答:
“休息?为什么?那可不成!”
他的无穷尽的波浪就这样一起一伏,没有头,也没有尾。月亮出来了,月亮向着他微笑。太阳出来了,,太阳也向着他微笑。海洋感觉到整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好像近在他的身边。海洋更加激起了自己的热情。他不断涌起来,向上,向前,向着四面八方。无数圆溜溜的小水珠就跳跃起来,离开了他,一边舞蹈,一边飞向纯洁的蓝空。
巨大的海洋唱着小小的溪流的歌:
“永远不休息,永远不休息!”
小溪流的歌就是这样无尽无止,他的歌是永远唱不完的。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汉人。1938年底调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1953年起,先后任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早期创作以散文、小说为主,进入40年代以后,主要写作儿童文学。1941年出版第一部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此后又出版了《丁丁的一次奇怪的旅行》等中短篇童话,以及《小溪流的歌》等童话集。其作品故事生动,构思巧妙,富于哲理和诗意,被誉为是“一种献给儿童的特殊的诗体”。
往期精彩:
第二季第九期:乔少敏《Blowing in the wind》
第二季第八期:黄晓雷 赖南燕《当你老了》 《我愿意是急流》
第二季第七期:谢祎《心田上的百合花》
第二季第六期:熊伟《春》
第二季第五期:毛一萍《一名80后党员的心声》
第二季第四期:魏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第二季第三期:来敏健《大世界与小世界》
第二季第二期:夏江、张笑《金秋九月——送给刚开学的萌新们》
第二季第一期:张海涛《我要奔向远方》
往季精彩:豫章朗读者第一季
转载需私信后台并注明来源「豫章师院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至邮箱:yzsy2017@126.com
录音|姚予兴
剪辑|何恭钦 吴枭
封面|涂远欣
编辑|郑雨晴
主持/监制|沈郁文
策划/审校|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