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化工学院理学院现有教职工5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54人,其中博士13人,在读博士13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骨干4人,校级学术骨干2人。理学院坚持“基础课程教学一流"的发展目标,拥有一批学术水平高、勤勤耿耿、乐于奉献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地教师。
学院介绍
我院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两个本科专业,分别从2007年和2004年开始招生。下设办公室,学生办公室、数学系、物理系、公共数学教学中心、公共物理教学中心、物理实验中心7个教学行政单位。除承担本院开设专业的理论,实践及毕业环节等教学工作外,还承担全校其他各专业硕士、本科、专科15000余名学生的数学、物理类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
学院实力
我院拥有数学实验室、大学物理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和应用物理学专业实验室等19个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近1700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1200万元。
现有1个省级首批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示范基地,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科研平台、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校内实习基地1个、校外实习基地20个、校外就业基地2个、专业实验中心4个和创新实践平台2个。
师资力量
近年来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获国家一等奖3项,东北赛区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参加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省一等奖、东北赛区二等奖;校级青年教师授课大赛获一、二、三等奖多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取得优异成绩。特别是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连续16年位于吉林省高校前列。
近年来主持、参加省级教研项目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现有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优秀课程6门。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级项目4项;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50余篇、SCI. EI检索35篇公开出版教材10部;发明专利3项。
办学理念
理学院本着“加强理论基础,适应社会需求”。突出“创新实践”的教学理念,以基础教学为主体,培养合格人才为重点,教学与科研并重,基础与专业同行。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因材施教、理工结合、突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办学特色。
多年来理学院向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遍及全国大部分省份,受到用人单位好评,一致认为毕业生有良好的基本素质,具备较高的基本技能,沟通协调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实干精神。涌现出一批在行业有一定贡献的青年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的领导。
应用物理学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电子和材料等相关行业需要,具有较扎实的物理学基础和相关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微电子器件与材料、功能材料与应用等相关技术领域,从事研究、教学、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及管理和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核心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固体物理学、
材料科学基础、半导体物理、晶体管原理、
微电子工艺、电子器件可靠性等。
三、专业方向及特色
方向: 微电子学、材料科学。
特色: 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并重,理科优势、工科发展,学生应用能力突出。
四、就业方向
专业对口或相关的企业遍布汽车、半导体、光电信息、平板显示,新能源等诸多领域。继续读研深造,可选择凝聚态物理、微电子学与团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材料学等。
五、师资力量与教学成果
应用物理学专业目前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15人、具有博士学位地教师8人。教师均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专业知识功底扎实,授课能力较强。本专业学生在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中分别获得了两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吉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吉林省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三等奖等。刘文彦老师和王海燕老师获得第二届“高等教育杯"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吉林赛区一等奖和东北赛区二等奖。
应用物理学专业教师队伍科研实力雄厚,近三年本专业教师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教育厅项目5项,完成省科技厅项目1项,有一定的科研经费;近三年本专业教师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论文共62篇;其中SCI论文20篇。
六、实验教学条件
应用物理学专业建有集教学与科研于一身的应用物理学专业实验室,为本科生在功能材料和微电子器件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实践支撑。同时,该实验室还可从事陶瓷材料、无机功能材料、光电子器件等方向的科学研究工作。应用物理学专业实验室与北京量拓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正式成立“吉林化工学院——北京量拓科技有限公司椭偏技术联合实验室”。应用物理学专业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主要有多源有机气相分子沉积系统、太阳光模拟光源、变角度光谱梯偏仪、探测器光谱响应测试系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式金属拉伸机压力试验机和流延机等。
实验室风采
七、学科特色
物理知识竞赛
我院物理知识竞赛,具有悠久历史,自2016年起我院学生不断在全省高校物理知识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物理知识竞赛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然后就其物理知识、理论分析、实验方案、结果讨论等进行辩论性比赛。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科研素质, 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对物理知识的运用,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加强与各兄弟院校的学习交流,为我院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物理学习经验、展现自身风采的机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数学知识,数据分析的理论方法。优化计算和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调练,能在科技、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
常微分方程、数学模型、数值分析、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
数据结构与算法、贝叶斯统计、运筹学、应用回归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等
三、专业方向及特色
方向:数据分析、运筹与控制。
特色: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论和统计方法为基础,突出数据分析的应用能力。
四、师资力量与教学成果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始终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依托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实践示范基地和应用数学科研平台,紧紧围绕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育。理论教学与特色实践相结合,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载体,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为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积极与日本、韩国知名高校开展合作,选派优秀学生出国学习交流。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授课教师中博士或在读博士占50%以上,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占50%以上,有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校级教学名师。近三年,连续两届获得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国家一等 奖2人次,获得东北赛区一等奖2人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参与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教师主持、参与省级、厅级教研及科研项目28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教师发表SCI, EI检索、核心期刊及相关专业学术论文共80余篇;拥有《数学分析》《数学模型》2门省级优秀课和《常微分方程》1门校级优秀课。
专业学生在历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国家二等奖、省级各类奖共60余人次,3名教师获得省级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五、教学条件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拥有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12个。专业实验室设施齐备,作为“数学与电子技术应用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的科技实践提供了活动空间和平台。拥有Matab. Maple, Lingo, SPSSR等专业主流应用软件。
六、学科特色文化
数学建模大赛
我院数学建模具有悠久历史,自2013年起我院学生不断在全国、全省高校数学建模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数学建模比赛,是学生在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与生活问题相接触的方式。实现学生对理论知识趣味性、加强知识的实用性、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性。大大加强了,我院学生对知识的浓烈兴趣,开拓我院学生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及合作意识。
数学建模在领导关心和大力支持以及各系的密切配合下,特别由孙王杰副院长长期以来坚持不懈,不知疲倦的教导。使得我校竞赛组织、培训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推动了竞赛的深入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们从2013年开始参加,由最初的7个队,到2018年发展为14个队。获得全国二等奖4项、省一等奖5项、省二等奖23项等奖项。经过多年的探索,我院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培训方案和较为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
本期编辑|张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