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悦读——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德龙老师

北华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师说·悦读——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德龙老师

北华大学

北华大学

袖卷清风,翘首处、一泓秋水。 敛帘底、千秋华夏,满园桃李。

玉露生辉繁景瑞,金风送爽丹枫魅。 纵怀时、秋韵润衷扉,陶心醉。

为师者,期心慰;闻学子,关情寄。 叹含辛茹苦,育人无悔。

三尺讲台攒岁月,一枝粉笔耕天地。 甘丝竭、织锦绣人间,芳流世。 ——《满江红·秋望》

北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德龙老师

座右铭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师说·开卷有益

NO.1

《中国近代史(1840——1919》

北华大学

作者: 李侃

《中国近代史》原是山东大学历史系、山东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和研究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一些同志编写的试用教材。参加初稿编写的有李德征、陆景棋、徐绪典,宋青蓝、胡滨,朱宁、杨策、莫俊卿、郭毅生,刘文源、李咸中、张守常、陈桂英、梁义群、龚书铎同志。参加初稿修改的有李德征、徐绪典、李宏生、宋青蓝、朱宁、杨策、刘文源、龚书铎、李侃同志。书中辛亥革命一章的初稿是由李时岳同志提供的,其中“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一节的初稿则是赵矢元同志执笔的。

NO.2

《中国近代史(1919——1949)》

北华大学

作者:龚书铎

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近代史》,作为高等院校的历史教材,从1977年初版至今,先后经过三次修订,累计印行137万余册。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本书主要讲述了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

NO.3

《中国现代史》(上、下)

北华大学

作者:王桧林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通史的1919年至1949年部分”,它所叙述的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历史;要力求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的全国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思想的概貌。本书以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统治的崩溃和中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解放的历程为主要内容,对重大问题作了更深入、全面的分析和介绍

NO.4

《苦难辉煌》

北华大学

作者:金一南

第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图书,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图书,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

20世纪在世界东方,莫过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在这一命运形成之初,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内外矛盾冲突空前尖锐,相互斗争局面极其复杂,各派力量的策略转换空前迅速;每一方的领袖和将领皆在较量中淋沥尽致地展现自己全部能量,从而在历史中留下深深的印痕。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与妥协、以及不尽的跋涉、惊人的…

NO.5

《浴血荣光》

北华大学

作者:金一南

《浴血荣光》通过大视角解读中共第一代领袖人物的命运沉浮。 《浴血荣光》讲述:从世界政党史上很难找到,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领导层像割韭菜一样,一批一批被对方屠杀。这就是中国革命和其他革命都无法类比的空前残酷性…… 那是一个热血澎湃、狂飙突进的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一批年轻人浴血奋斗,国民党的一批年轻人也在拼命奋斗,共产国际的一批年轻人也在奋斗。这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的时代,也是一个年纪轻轻就丢掉性命的时代。 没有一个人老态龙钟,没有一个人德高望重,而且没有一个人研究长寿,切磋保养,都是主义、奋斗、牺牲、救亡。这样的现象应那个时代而生,也应那个时代而完成。

师说·寄语

天道酬勤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唐代著名思想家韩愈在其《劝学解》一文中留下的千古名言,它对古往今来的求学之道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可以说,“勤”是为学者成就学业、德业和事业的必备条件,是当代大学生仍然需要恪守的求学之道。作为师长和学长,我衷心希望大家能够做到“四勤”,即勤于学习、勤于修身、勤于思考、勤于力行。

所谓勤于学习,就是要秉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终生学习理念,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学习是大学生的本职工作,舍本而逐末则最终一事无成,片面学一门课容易而全面学习难,用心学一时容易而学一世难,学习本身是一件苦差事,它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锲而不舍的毅力。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告诉我们,想学好习、读好书,就要心存对学习的敬畏,有独守苍凉的气概和坐住凉板凳的定力,将学习内化为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善于苦中作乐以不断提高我们的学习境界。

所谓勤于修身,就是要注重自身的德行修养,做到以德修身、以德立身、以德润身。“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做好了“事”不等于做好了“人”,历来有才无德者不乏其人,而德才兼备者则是众里难寻。大家在不断扩充知识储备、增强从业技能的同时,更要坚守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追求止于至善的道德境界。要常存感恩心、宽容心和慈悲心,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防微杜渐,做到不弃小善、能积众善、与人为善,方可积成大善、止于至善。

所谓勤于思考,就是要学思并重,勇于突破旧有的思维定式,树立独立思考的精神。有人说:“这个世界对于善于思考的人来说是喜剧,对于不善于思考的人来说则是悲剧,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是力大无边的人。世界上最神奇、最瑰丽的花朵,就是思考。”书本上的知识并不是仅仅用来学习和模仿的,学会的目的是要启动我们的创新思维,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以推动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大学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活跃的时期,同学们应该在夯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思维,慎思明辨,敢于挑战权威,做引领科技潮流的创新型人才。

所谓勤于力行,就是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自觉承继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担当意识,拥有胸怀天下的气度和格局。“知之非艰,行之为难”,真正将所学到的知识、道德和学问付诸于具体的社会实践,是一件说起来容易而做起来难的事情。知识分子为学的最终目的不能仅停留在追求个体自我之幸福的层面上,而是要将之回报社会、造福人类。当代大学生应该不断地超越自我,以天下为己任,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未来相统一起来。拒绝空谈,远离浮华,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希望同学们珍惜光阴,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去浇灌青春之花,让大学生活充满色彩、绽放光彩、时刻精彩!

北华大学

编 辑:朱 林

责任编辑:杨海特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吉林本科院校-北华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北华大学-师说·悦读——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德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