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建言】潘鲁生两会建言媒体报道集锦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两会建言】潘鲁生两会建言媒体报道集锦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

>>>《新华社》-如何贯穿教育、融入生活?——为传统文化“热”落地出实招

《新华社》 2017年03月03日 记者:姜潇、史竞男、蒋芳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潘鲁生委员建议,首先要加大学术层面的研究力度,设立专门研究机构和专项研究基金,统筹规划研究领域,为国民教育打好基础。

>>>《人民政协报》-乡愁不能只余一轮明月

《人民政协报》 2017年03月03日 17版 记者:谢颖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谈到对乡村文明的看法,3月2日刚刚赶到驻地的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跟记者讲述了他不久前的经历———正月里,他前往广东潮州进行民间艺术调研,一场盛大的迎赛神会带来震撼和感动的同时,也让他感受到乡村文明深厚的凝聚力。

“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的乡村文明、乡土文化存在的断裂和瓦解问题,包括传统村落、民俗民艺、文化传承人等文化资源急剧流失,乡土文化的凝聚力不断减弱,乡村出现‘空心化’等现象。”几十年来,潘鲁生一直穿行在田间地头做调研,对于乡村文明的衰落,他感到,增强乡村的文化自信至关重要。“乡村是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之根,乡村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基础。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实现温饱的背景下,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与文化传承越来越重要,追本溯源,源头在乡村。文化自信在乡村进一步树立,才能从根本上挽住我们民族文化的根脉。”潘鲁生说。

>>>《中国教育电视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核心还是教育问题

《中国教育电视台》 2017年03月03日 记者:燕筱晴 矫东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就将开幕,全国政协委员们今天已经陆续抵京。两会之前,委员们都在忙些什么?

记者: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北京会议中心,这里也是全国政协委员的驻地。我看到在报道大厅,一进门有一个红色的会风会纪意征集箱,今年也是被设置在了很明显的位置上,可以看出大家不仅仅是参与者,也是监督者。现在我们看到政协各个组别的接待人员都在这里等候着委员们的报到。

一大早,委员们就开始陆续前来报到,有数十家媒体也早早地赶到驻地,每当有政协委员办完报到手续,记者们就会带着手中的长枪短炮将委员围住。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是文艺界别的委员,他今年已经是第三次入住北京会议中心。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

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每年两会的报到感觉我们会务组都非常的周到,准备了会议之前的很多的材料,今年也是像往年一样,准备了日程,工作手册,不同的是我们今年又增加了一个开会便于携带的一个包,感觉可能也是方便我们委员。

虽然两会还没有开幕,但潘鲁生已经进入了两会模式,办理完入住手续,他就开始完善自己的提案和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把提案得写一写,是关于教育的,我感觉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核心还是教育问题,如何从基础教育,我们的大学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个层面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这是非常重要的。

>>>《新华社》-让产业落地 把非遗变活

《新华社》 2017年03月04日 记者:史竞男、张辛欣、向定杰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总是一身中式棉麻衫,看上去更像个“手艺人”。在非遗保护这条路上,他走了几十年。走访集中连片少数民族地区时他发现,当地不仅有编织、土陶、竹木、纺织、染缬、刺绣等,还有金属、木雕、髹漆、骨角、皮革、泥塑、皮影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仅就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而言,就有64个支系的不同民族服饰500多种。

“这些民间的老物件儿、老手艺,不能只是沉睡封存的档案。”几年间,他连续提交相关提案,为振兴民族传统工艺鼓与呼。

“非遗保留了民族的文化基因”,潘鲁生说,在社会变迁发展中,需要把这种文化基因进行创造性的转换,激发出新的创造力,形成现代生活的表达和应用。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接受新华社采访

产业落地把非遗变“活”

“非遗项目很多存在于少数民族地区,和扶贫相结合,也是不错的方法。”潘鲁生说,发挥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特色资源优势,加强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转化,对文化保护和实施精准扶贫具有重要意义。他建议,在民族传统工艺资源丰富的少数民族及贫困地区,鼓励村民从事传统手工艺劳作,建立“以手艺带农户、以农户带农村、以农村带基地、以基地带销售”的经营模式,并培育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品牌。

>>>《焦点访谈》-问计两会——使命重在担当 实干铸就辉煌

《焦点访谈》 2017年03月05日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17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开局之年,刚刚过去的2016年政府工作交上了怎样的一份成绩单?我们又将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2017年将有怎样的工作部署呢?今天的节目为您深入解读报告亮点。

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表示:“2016年做了很多的社会调查,特别走到农村,农村老百姓对现在的生活有一种获得感,因为他们从民生的改善,特别是扶贫攻坚,企业对接了很多贫困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确实感觉到政府的政策落地,老百姓也有期待。”

>>>《中国文化报》-代代传承的优秀文化不容扭曲

《中国文化报》 2017年03月05日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着手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首先要着手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发展。中国文化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基础上,才有中国特色,才能对世界有贡献。在世界大格局中,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代表,是别人无法代替和模仿的,如果不抓住这个要害,我们学习别的国家、地域的文化,就是本末倒置了。

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且深具蕴涵的造型艺术形式,它们从中华文化的内部生长出来,化生出书法、绘画、陶瓷、年画、剪纸、刺绣、雕刻等诸多艺术样式。这个造型体系在历史上一脉相承,形成了中国造型艺术独特的话语风格。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介绍,传统艺术的文化根脉体现在前人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与表现上,即“文以载道”,将传统伦理教化与情感意愿融入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张彦远就总结了绘画艺术‘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文化功能,强调了艺术的审美教育价值,涌现出顾恺之、张僧繇、吴道子、阎立本等名垂后世的画家。在佛造像领域,能工巧匠们完成的妙相庄严的佛教造像艺术,以或庄重或优美的艺术形象启示人们向善求美。在民间社会,这样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民众借由这些传统艺术形式表达真挚美好的情感,隐含了生活的信念、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心。”潘鲁生说,“这些其实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平时熟视无睹,有时突然注意到后又倍感亲切的传统文化内容。传统文化就是这样,它其实无形中早已深入到我们文化的血脉之中,在艺术表达之中呈现,传统在每个从这个环境中成长的人内心深处都有亲切可感的内容。”

“很可惜的是,自20世纪初以来,由于‘救亡图存’大的社会环境影响,我们的美术教育基本上走的是西化的路子,用西方的造型理念格式化了我们的美术教育,成了今天的标准,传统造型艺术的内容基本上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由此,使得我们的艺术教育缺乏中国造型理念,也使大众化的美育淡化了民族的性格。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这一代年轻人接触传统的机会更少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情感也变淡了。这样下去如何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以及国家认同感呢?”潘鲁生充满忧虑地说。

>>>《人民政协报》-文化自信—乡土的力量

《人民政协报》 2017年03月06日 09版 记者:司晋丽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要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文化绝不是背几首诗词歌赋那么简单。往小了说,文化就是衣食住行用;往大了说,文化渗透在一个民族的品格中。”身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当被问及“什么是文化”时,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这样回答道。

那些生发自乡土里、有根基血脉的、鲜活而有生命力的乡村文明,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基础,也滋养着我们的民族性格。这些年,潘鲁生和他的团队从没有停止过思考,更没有停歇过脚步。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他们怀着地理学家一般的热情,对每个角落里的民间文艺进行挖掘与重现,让淹没在乡间茅舍、深山僻野里的珍珠绽放光彩,也启发我们重新认识优秀传统文化这座富矿,探究民族文化的生命内核。

>>>《中国日报网》-建议设立民间文艺学为大学一级学科 重视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

《中国日报网》 2017年03月06日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依靠的是教育,支撑中华文化传承的也是教育。在重视经典文化传承的同时不能忽视民间文化,民间文化也是我国不可忘却忽视的文艺瑰宝。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认为,国家应设立民间文艺学为一级学科,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学、民间文艺理论为二级学科,将为我国艺术学学科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样,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得到广泛重视。中国在工艺美术产业的产值在世界排名第一,但是在中等和高等教育方面,对此领域的人才培养仍然缺失,希望国家能重视。大力发展工艺美术产业对中国的发展也是充满益处的,因为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可以与创意产业结合,提升创意产业水平,可以促进农民致富,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贸易交流。应该在中国大量推广和发展。

>>>《新华社》-全国政协委员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分子的重要讲话

《新华社》 2017年03月07日 记者:姜潇、崔静、李亚红、白国龙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分子的讲话与民族复兴的文化战略一脉相承,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委员说,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赋予知识分子重要的文化使命和时代重托。知识分子要有一种责任和担当精神,更加深入地调查研究,求解我们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的文化命题,更加深入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知识、文化、艺术的载体弘扬正能量。

>>>《新华每日电讯》-行走在民间文化的乡土上

《新华每日电讯》 2017年03月08日 10版 记者:姜潇、施雨岑、丁小溪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如果问哪一类文艺家是常年行走在大地、奔波在田间、最贴近老百姓——那一定是民间文艺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是践行这一优秀传统的代表。

政协会议开幕的前一天,潘鲁生刚刚从广东调研采风回来。基层调研,是政协委员履职的重要方式,也是民间文艺家潘鲁生的日常生活。

作为一位对保护和传承民间文艺有着强烈责任感的画家、学者,他30多年不间断地行走在民间文化的乡土上,开展田野调查、学术研究和保护实践。特别是近3年,他带队开展“城镇化进程中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现状与发展”课题研究,走访了近20个省份,调研了130多个手工艺专业村,采访民间艺人800余人,汇总整理了大量民间文化的数据资料,并就民间文化传承发展提出建议。

潘鲁生说:“下乡采风时能遇到很多民间艺人,他们通过剪纸、绘画等形式来表现四大名著里的形象,栩栩如生,直击人心。”

这就是民间文化,单纯但充满力量。

“文化在基层落地生根,留住了民族的根脉。”潘鲁生在调研中还发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在山东临沂,他看到当地传承发展柳编工艺,“家家种柳,户户编织”,10万农民创造了价值17.99亿元的“临沭柳编”品牌。

“坚定文化自信,要讲文化根基,守民族心魂,重时代实践。”潘鲁生认为,自信才是民间文艺的立身之本。

>>>《中国艺术报》-国民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

《中国艺术报》 2017年03月08日 09版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性格和生活方式,中华大地上丰富多彩的村落格局与民居样式、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俗事象、民间口头文学和传统工艺,以及爱诚孝仁、崇德向善的伦理观念等,都承载了祖先的生存智慧和追求真善美的精神特质,包含我们民族的文明体系里人们的精神寄托和世代相循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梳理民族的文化家底,从内涵上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中华造物理念,做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鼓励地方复兴民俗文化传统,结合传统节令丰富民众文化生活,重视新兴乡贤回归,礼敬民俗礼节、行规行律、家风家训等中华优秀传统生活方式,发挥乡土文化的社会功能,留住中华民族的集体乡愁。要把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服务现代经济文化建设,使传统文化在当代转化成为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凝聚民心的重要力量,让老百姓从传统文化中体会到民族自豪感、文化自尊感和生活荣耀感,让传统文化的种子融入现代生活,这样的生活才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旨归,才是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才是我们的永续发展的中华文明。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与梁晓声委员合影

文化的特性在于日用而不觉、须臾不可离,存在于一个个生动的氛围和情景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为一项重大命题,教育和传播是关键。传统文化资源化为现代生活的财富,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来自国民教育、囯民认同、国民共享。

在地方政府管理层面,要加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研究,根据当地传统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制定切合实际的方案,采取有力措施,有条不紊地推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教育规划,使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使党和国家的文化政策落地生根。

在学术研究层面,要加大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各领域的研究力度,设立专门研究机构和专项研究基金,统筹规划研究领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打好基础,服务国家文化战略。传统文化是内蕴丰厚的文化生态系统,学术研究要力戒表面化、碎片化,避免用单一理论格式化所有文化命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推广、传播的研究。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与政协委员们合影

在社会教育层面,要吸收传统启蒙教育、家规教育、行业教育的理念,汲取传统教育的优秀范式,结合现代教育科学规律,统筹规划,不只是设立课程,而是建立健全从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国家规范,贯穿教育的全过程,是教书更是育人,是教本领更是德行养成。同时,加强教材标准制定和教材编纂出版,在大学建立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教育基地,让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成为教育教学的常态,成为师生的自觉,贯彻国家文化战略。建议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兼顾不同区域的发展需求,特别在少数民族地区,加强乡土教材建设,引导广大青少年认识和体验乡土文化,养成家国情怀。如将传统工艺美术作为手艺实践及文化体验课程,深化青少年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体验和认识,培养心灵手巧的实践能力和文化创造力,这些措施在我国一些民族地区已有很好的实践,也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从社会传播层面,要依托主流媒体引导全社会礼敬文化传统,密切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联系。我们从传统走到当代,社会不断变迁发展,但无论怎样变化,社会不只是职业分工和利益交换,还要讲究人文关怀和情感维系;不只要有法理、法律、法规,还要有礼俗和仪式来规范道德行为、道德良心;人们不只追求建功立业、实现个体价值,也要追求礼仪秩序和永恒的人文价值。优秀传统文化正包含这种恒常不朽的追求、道德良心、终极关怀。我们的传统文化包含讲友善、守诚信、崇文明、尚和谐、求大同等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传统美德和生活理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我们要传承好这些精神文脉,发挥其传播力和影响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民自觉遵循的标准。

>>>《光明日报》-鼓励恢复优秀民俗礼节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08日 07版 记者:郭超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既有现代文明、又具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我认为,要想建设美丽乡村,首先要增强乡村文化自信。乡村是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之根,乡村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基础,因此,重建乡村文化是一个精神文化工程,重建的是心灵的故乡,重塑的是民族文化力量。

我建议,应充分尊重传统村落的民俗信仰,恢复优秀的民俗,增强乡村文化凝聚力,在一些传统村落,可以鼓励恢复一些地方性民俗礼节活动。同时,专家学者可以组织志愿者帮助传统村落开展乡村口述史整理,留存村落记忆,增强乡村文化向心力,提升村民的文化优越感,传承乡村文化血脉。

>>>《新华社》-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新华社》 2017年03月09日 记者:黄小希、罗沙、史竞男、姜潇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根植于全民心中的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基础。

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的党章和党内法规学习教育,推动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不断提高;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帮助青少年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让法治教育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人们看到,一系列扎实举措,正为全社会营造讲法治、守法治的良好环境。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提出了对全体公民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也为法治建设和法律实施提供了基本价值准则。另一方面,培养人们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法律的力量举足轻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说。

>>>《文汇报》-在“过日子”中传承传统文化

《文汇报》 2017年03月09日 05版 记者:周渊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过去我们听民间故事、唱民谣,如今还能不能将这些美好的记忆带回当代生活,让老百姓从传统文化中获得幸福感、满足感?”这是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委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最为关注的问题。他透露,即将启动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将为保护传统文化中分布最广也最为复杂的民间文艺提供一个实实在在的平台,为我们留下更多珍贵、鲜活的记忆。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与成龙委员合影

>>>《中国艺术报》-加强“民间文艺学”学科建设填补相关学科空白

《中国艺术报》 2017年03月10日 03版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领导人民树立文化自信,从近代到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地深化和坚定了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 ,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学科,重视事关文化传承的问题的学科。

民间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生动载体,是民族的“根”文化,也是现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包含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等具有审美和意识形态属性的多种文艺品类和样态,与整个民族的历史发展、生活方式、思维、情感、道德准则以及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建设紧密联系,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就加强“民间文艺学”学科建设、填补相关学科空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建言献策。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步入会场

>>>《光明日报》-民间文化确是中华文化的“命根子”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10日 03版 记者:鲁博林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文艺界别小组会散场后,行色匆匆的委员们陆续离开了会议室。被各家媒体包围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委员,成了会场上的主角。见到记者的时候,他像见到老朋友似的露出和悦的笑容。

短发,平头,黑框眼镜,一身中式棉服,潘鲁生委员看起来像一个地道的“手艺人”——圈里人都知道,这是他在微信中的“自况”。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

“今年我的提案,是设立‘民间文艺学’学科,填补学科空白。”他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促成了作为子项目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这让他坚定了学科发展的设想:设置一个“民间文艺学”的一级学科。

潘鲁生委员认为,传统文化既包含国学典籍等“经典文化”,也包括作为生活方式的“民间文化”。如果说前者主要通过典籍阐释形成思想体系,那么后者则是文化生成的基础和土壤。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出席全国政协民宗委工作会议

“古老的儿歌、民谣,尽管并不艰深,却是藏在每个人灵魂深处的文化记忆。它是活灵活现的,就像外婆讲的故事、母亲唱的童谣,是心灵深处的乡愁。”在潘鲁生委员看来,一旦缺失了这一部分,多么精致高雅的文化形态也将如浮萍般缺少依托。

以口头文学为例,他提到了20世纪初兴起的“中国现代民间文学运动”。那时,郭沫若、钟敬文等大家倡导“到民间去”,一改口头文学曾经不登大雅之堂的旧格局,如今,人类学研究更佐证了口头传播的价值——民间文化确是中华文化的“命根子”。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十二届五次会议文艺26组在小组讨论

在文化复兴中,潘鲁生委员最关注的还是作为“文化土壤”的民间文艺如何“重整河山”。

对此,由潘鲁生委员担任主席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已有一揽子计划要实行。除了已提上日程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还有《中国民间工艺集成》以及“我们的节日”等拓展计划。潘鲁生委员今年的政协提案,也将他胸中的千峰万壑勾勒得更加清晰。

“民间文艺的复兴,关键在人才。学科体系的建立,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编纂系列教材,开展课题攻关,加强社会服务,在这项系统性工程中一个都不能少。”言语间,潘鲁生委员充满热情,仿佛看到民间文化的沃土里一棵参天大树正在生长。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过日子” 中传承发展民间文艺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年03月10日 第1164期 作者:张杰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聚焦民间文艺,建议实施“民间文艺乡土回归计划”,把民间文艺工作的重心放在社区、乡村,推动地方特色文艺在农村和城乡社区扎根。围绕民间文艺的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潘鲁生。

《中国社会科学报》:民间文艺保留了民族的文化基因,您如何看待当下民间文艺的传承?

潘鲁生:民间文艺是生活的艺术,它不是曲高和寡的存在,而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生产劳动、衣食住行、人生礼仪、节日风俗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与精神观念。民间文艺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创造,我们要从生活出发,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本体出发,深化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通过有效的文化活动、举措和机制,激发人们对于传统民间文艺的主体参与感和集体存在感,使广大民众成为民间文艺的创造者、享用者和传承发展者,使民间艺术的创造力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中国社会科学报》:民间文艺传承与发展是一项系统的生态工程,对于推动民间文艺的传承与发展,您有何建议?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潘鲁生:我建议实施“民间文艺乡土回归计划”,把民间文艺工作的重心放在社区、乡村,推动地方特色文艺在农村和城乡社区扎根,丰富民间文化生活,使普通民众成为传统民间文艺传承的重要基础,使民间文艺成为社会和谐的重要纽带。充分认识传统民俗、节日活动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开展庙会、灯节、赛龙舟等民间文艺活动,增强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形成具有积极价值观导向和深刻文化自觉的生活方式。

我建议进一步完善民间文艺主体的保护与传承机制,分层分类制定保护制度。比如在“年龄—从业年限—资助激励”的模型中进一步架构民间文艺家的认定标准,分类认定、分类保护、分类奖励,形成民间文艺家的“保护链”。充分考虑构建 “民间传人—民间大家—民间国宝”的“传承链”,强化分类认定、激励机制,颁发代表不同层级传承人身份的认证书,使认定与激励机制成为促进民间传承人、传承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强宗祠、戏台等维系民间文化的基础设施维护、修缮和保护。

>>>《中国新闻网》-传统村落保护亟需关注村民权益

《中国新闻网》 2017年3月10日 记者:林春茵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传统村落保护已形成共识,但其间应如何保护村民权益、提振内生动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提出相关建议。

>>>《经济参考网》-打造国际工艺美术合作机制试点链

《经济参考网》2017年3月10日 记者:李金红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工艺美术产业在我国产业构成中一直占有重要比重。当前,在信息技术、文化消费等新的发展机遇下,工艺美术的经济叠加价值更为显著,内贸发展潜力较大,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我国工艺美术产业转型升级及发挥更大价值,势在必行。就加强我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建言献策。

>>>《人民网》-建议制定工艺美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

《人民网》 2017年03月11日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人民网北京3月11日电 工艺美术产业在我国产业构成中一直占有重要比重。当前,在信息技术、文化消费等新的发展机遇下,工艺美术的经济叠加价值更为显著,内贸发展潜力较大,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我国工艺美术产业转型升级及发挥更大价值,势在必行。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建议,制定“我国工艺美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构建工艺美术产业创新体系,推动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全面拓展国内、国际消费市场,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潘鲁生指出,目前,我国工艺美术行业与大学教育间仍存在边界,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不够,学术研究、创意研发与产业发展对接不够,需推进工艺美术“产教融合”,构建人才培养高地和协同创新机制。通过开展部校共建,建设“国家工艺美术研发创新中心”,推动“大国工匠国培计划”试点工作,推进工艺美术产业链、人才链、学科链有效对接,以“产学研创”融合互动的发展机制,助推工艺美术产业转型升级。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我国农村地区是工艺美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具有产业门类丰多、品种丰富、分布广的特点,但以工艺美术为主导的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潘鲁生通过“手艺农村”的十年调研发现,手艺富民,文化创富,工艺美术产业是民生工程,是惠民工程,应激发工艺美术资源优势,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发展。他认为,可以成立“国家工艺美术扶贫公平贸易组织”,推广“一村一案”的“手艺农村”扶贫助困工程。

他还建议,在工艺美术产业发达地区,如广东、山东、福建、浙江、上海、北京等地构建“国家工艺美术产业离岸文化交流中心”,打造国际工艺美术合作机制试点链,创建中国国家工艺美术品牌,辐射沿线国家。

>>>《人民日报》-怎样培育好家风——用“活态文本”传承优良家风

《人民日报》 2017年03月14日 15版 记者:郑海鸥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家庭教育一步步塑造人格,扶持人走向社会,要特别重视家庭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建议细化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选择民间文学的经典作品,让孩子在活灵活现的“活态文本”中领略传统美德,让更多家风家教故事进入孩子心灵,进而让教育有根,文化有脉,传承文化,共同成长。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闭幕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山东本科院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两会建言】潘鲁生两会建言媒体报道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