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关注我们!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针对济南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山东省农村垃圾综合治理专项调研”济南团队从垃圾的产生源头、分类收运及垃圾处置三个环节,探索了具有长效机制的农村垃圾综合治理模式。
7月18日-23日,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第三届(2019)“燕山调研”济南团队前往济南市槐荫区、市中区、章丘区,进行农村垃圾综合治理实况调研以及美丽乡村垃圾治理新方向探索。
调研过程
7月18日,调研团队在槐荫区玉清湖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对新庞庄村、小李庄村和大李庄村进行实地调研。在此期间,调研团队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填写、面对面访谈等方式展开调研活动。
在新庞庄村,调研成员了解到,近几年来,村内大力推行农村垃圾分类治理,不仅增设分类垃圾桶20余处,而且增加环卫工人数名,并且制定定期垃圾清理制度,实现了垃圾桶的日日清理。在与环卫工人的交谈和填写调查问卷中,环卫工人提到:新庞庄村**已对环卫工人进行垃圾分类知识专项培训,这使他们对垃圾分类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调研团队面向部分村民举办小型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宣讲会,向村民们进一步讲解垃圾无序投放的危害,强调垃圾分类治理的重要性,普及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在小李庄村,调研团队发现该村存在垃圾随意投放、垃圾运输中转运点数量不足、垃圾分类工作未充分完成等问题。对此,调研团队向**提出了加强投放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立垃圾分类长效监管机制、**定期派人清理垃圾等建议。
大李庄村作为山东省“乡村连片治理”示范村,垃圾投放点醒目,村内垃圾治理情况良好。在与村委的交谈过程中,他们表示,部分村民认为垃圾分类复杂,对垃圾分类标准认识模糊,进而影响垃圾分类工作效果。但自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以后,村里定点安装垃圾桶和垃圾池,而且每隔几米远就有分类垃圾桶,这不仅为村民们提供了便利,而且提高了村民们的环保意识。
7月19日上午,调研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济南市槐荫区腊山街道的河头王村、后周王庄村和前周王庄村进行实地调研。
1
首先,调研团队抵达河头王村,通过调研,调研队员了解到,村内垃圾由村民投放至垃圾桶,后由垃圾车运送到垃圾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垃圾分类工作初期,部分村民已对自家垃圾进行分类,但由于垃圾车只有一个箱体,无法对村里垃圾进行分类运输,从而导致村民做好的垃圾分类变成无用功,进而影响了村民对垃圾分类的热情。因此,若想真正实行垃圾分类,必须先从政府做起,投入资金,购买专业的垃圾桶,并且聘用专人来负责垃圾分类,从而保证垃圾分类的正常进行。
接着,调研团队前往前周王庄村,村支部书记热情招待,并与调研团队进行亲切交流,共同探讨垃圾分类处理问题。在探讨中,书记指出:垃圾分类工作并不困难,需要政府与人民共同努力,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处理设备、并对垃圾分类完成度高的群众开展宣传表扬或采取其它奖励措施,垃圾分类工作的完成指日可待。
随后,调研团队抵达后周王庄村,通过走访调查、分发问卷、采访等方式了解当地垃圾分类的具体情况。在与村民的交谈过程中,调研成员了解到,村民对于垃圾分类持支持态度,并且通过电视、手机等渠道了解垃圾分类治理,村内垃圾桶已经进行部分更新,但是没有形成完整的分类处理流程。在现有环境和现行条件下,对于垃圾分类的高要求,后周王庄村垃圾分类工作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完整清晰的分类治理流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必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
7月22日上午,调研团队前往了十六里河街道柏石峪村、东十六里河村、石匣村。
1
在柏石峪村,全村遵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结合地理条件,开发建设了村民安置房,整个村落城镇化显著。目前社区门口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 “小黄狗”已经投入使用。这种新型设施的投放提高了村民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彻底改善了以往村民乱堆乱放垃圾的现象。
紧接着,调研团队前往东十六里河村。与柏石峪村干净整洁的回迁房不同,东十六里河村是一个城中村。在与市中区环卫所吕所长的交谈中,调研人员了解到,东十六里河村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较多,管理难度较大。虽然村里已投放垃圾桶,但由于垃圾数量多、种类杂,很难实现垃圾分类。在与当地村民的交谈过程中,调研团队发现,大部分村民认为垃圾分类是有必要的,并持积极态度,但由于村民普遍缺乏垃圾分类知识,导致垃圾分类工作进程缓慢。鉴于此,调研团队在村内组织了垃圾分类的宣讲,向村民们普及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为当地垃圾综合治理贡献力量。
随后,调研团队进入石匣村。村内每隔几米便有垃圾投放点,垃圾桶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据**,石匣村位于山区,地势较高,因此清理工作较为困难,但政府还是定期进行垃圾清运,村内道路整洁、绿化水平较高。石匣村虽然垃圾分类设施齐全,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大多数村民不了解垃圾分类的具体标准,投放垃圾时并未按标准投放。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实施举措,解决相关问题。
7月22日下午,调研团队到达党家街道寨而头村、相家村和党东村。通过实地调研,调研团队了解到,垃圾分类正在被更多的人关注、理解。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随着上海等地设立地方行政法规来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分类这项由点到面、逐步启动的工作被纳入法治轨道,各项举措有望硬起来、强起来,垃圾分类正在从日常生活中的“选答题”变为“必答题”。
7月23日,调研团队走进章丘区明水街道西石河村新社区、钓鱼台村以及绣惠街道南河村、北河村。
在西石河村新社区,环卫部门推出生活垃圾“定点投放、定时清运”的新举措。除每天上午6:30-8:30、晚上18:30-20:30外,社区平时不再放置垃圾桶。而在上述两个时段内,垃圾清运人员会在小区原垃圾桶设置点放置垃圾桶,集中收集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再通过电瓶拖车将垃圾桶运至转运站进行压缩转运。这种生活垃圾清运“双定”模式,旨在优化居民居住环境,为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打基础、找经验。从生活垃圾24小时“无拘无束”投放到“定点定时”,实际是对居民生活垃圾投放习惯的“颠覆性”改变,有利于居民文明素养和习惯的养成。
紧接着,调研团队到达钓鱼台村。通过调研,调研团队了解到,钓鱼台村在垃圾分类方面把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并且在冬季增加专门盛放煤渣的垃圾桶,同时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为村民普及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南河村和北河村一直以来实行党员监督制,党员每人管理十户左右,定期对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培训,并对随意堆放垃圾行为进行批评,这对本次调研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随后,调研团队来到位于章丘区高官寨街道的焚烧发电厂,在公司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焚烧发电的各个流程。垃圾从门口进厂,到卸料平台倒入垃圾池,先经过翻搅发酵,再由物料抖抓入近1000℃的炉膛焚烧发电。经过充分焚烧的垃圾产生的炉渣作为水泥、砖等建筑材料,废气经过除尘、脱硫、脱硝等工艺处理,净化达标后排放。垃圾焚烧发电厂不仅将生活垃圾“变废为宝”,也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垃圾是放错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是一门艺术”。
最后,调研团队前往章丘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在此,调研团队了解了餐厨垃圾处理新方法——通过美洲大蠊吃掉餐厨垃圾,从而达到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其排泄物可作为生物肥,其散发的生物热能可以养花,其虫皮和卵鞘则可以做成虫粉,整个过程都体现着循环再利用的特点。这种无害化处理,不仅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因此,它的意义不仅有助于垃圾的分类治理,而且推动了乡村振兴建设的各个方面。
调研收获
本次调研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同学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了解济南市垃圾综合治理现状,体现了同学们团结合作精神,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而且进一步推动了我校“燕山调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共同为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奉献力量,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撰稿|调研团队
图片|调研团队
编辑|王小雨
初审|杨怡茹
审核|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