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校党委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把党建引领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推进“党建+育人”特色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推进“党建+思政育人”,筑牢信念根基
学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多措并举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关键课程。
思政课教学改革成果显著。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业务培训,创新思政课体验式教学方式,开展专题教学集体备课,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对学生的感召力。获第三届山东高校思政课教学比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成功立项建设第二批“山东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
“青马工程”提质增效。学校党委书记郑三同志亲自担任“青年马克思主义协会”社团指导教师,定期指导社团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并以《坚定跟党走,做全面发展新一代》为题给400余名学员讲专题思政课。组织青马社团学员拜访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安作璋先生,开展“访名家”活动,被评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联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三等奖。
校内校外“大思政”格局逐步形成。建立思政教育导师制度,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等20余名先进人物被聘请为校外思政教育导师,结合各自工作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受到广泛欢迎。在章丘区三涧溪村、章丘区人民检察院、济南金威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韩都衣舍有限公司等地建立4处思政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前往基地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二、推进“党建+专业育人”,提升政治素养
学校各系部紧密结合专业课程职业性的特点,通过顶层设计,将思政元素、职业伦理、专业素养等内容融入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专业建设全过程。
试点先行,积累经验。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试点,深挖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政育人脉络,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出发,设计出“家园认同、家国认同、职业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认同、职业道德”—“审美培育、个性培育、个人发展”的三级培养体系方案,在专业教学中成功实施,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健全机制,同向而行。面向所有专业课教师,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培训,强化和思政课教师的交流对接。建立课程思政工作组,结合系部特点,制定课程思政教学实施办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比赛、集体备课、授课观摩等活动,促进专业课教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各系部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注重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三、推进“党建+实践育人”,练就报国本领
紧扣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这一主线,为学生创造校内校外实践机会和舞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修身立德,在亲身参与中了解世情、国情、社情、校情,在亲身体验中树立对人民的情感、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学校的热爱。
强化校内实践,锤炼品德修为。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和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将辅导员队伍、兼职班主任队伍、任课教师队伍形成育人管理合力。开展常态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抓住清明、五四、端午、七一、国庆、期末考试、毕业典礼、入学教育、新生军训、学生会干部换届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公寓服务站,推动入党积极分子加强自我管理,在实践中服务广大学生。实现校内职业技能大赛百***覆盖,全面提升学生实践技能。
开展校外实践,增强服务社会能力。立足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机制,搭建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平台。在暑期组织7支“三下乡”社会服务队深入村镇,开展助老助残、科技支农、关爱留守儿童等公益服务项目。做好“双报到”志愿服务,雷锋电子e工服务队在章丘区双山街道文化路社区成立便民服务站,每周定期开展志愿服务,累计参与学生500多人,受益群众3000多人次。组织学生到驻地小学开展“第二课堂”服务,为小学生们开展绘画、音乐、折纸、体育等辅导,累计30余次。
参加疫情防控,贡献青春力量。疫情期间,广大党员和共青团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00多名师生借假期返乡,踊跃报名参与到当地社区战“疫”行动中,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他们在实践中锤炼品格、磨练意志,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勇于担当,科学防控,为坚决遏制疫情扩散、夺取防控胜利贡献了青春力量。
四、推进“党建+文化育人”,传承文化血脉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文化育人,突出文化引领,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发展和传承,着力打造师生精神文化家园。
用文化力量强化爱国主义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积极开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师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广泛开展爱国主义主题班会、合唱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60余项。
用专业优势赋能优秀传统文化。与“千年古村”三德范村支部合作共建,发挥数字媒体专业优势,举办“儒家讲堂”,为村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党员教师和入党积极分子利用数字化技术重塑三德范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用红色文化凝聚师生精神力量。确定每年4月为革命传统教育月,组织读红色书籍、观红色电影、开红色主题班会等活动。在官方公众号发布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等十余项专题内容,广大师生主动浏览学习,积极参加测试。组织6支党员教师红色服务队和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参与到学生返校复学等工作中,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做出重要贡献。
下一步,学校党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我省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为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大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本文刊发于《齐鲁晚报》2020年6月30日《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特刊》
—END—
欢迎关注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sdcet2016
微博ID:山东电子职院
▼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
电院身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