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为我们点赞,同济是中德科教合作的典范!

同济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默克尔为我们点赞,同济是中德科教合作的典范!

同济大学

“中德论坛——共塑创新”当地时间6月1日上午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出席论坛并致辞。作为中国对德教育、科技、文化交流的窗口,同济大学对德交流的传统、优势与特色得到了论坛与会嘉宾的高度认可。默克尔在讲话中专门提到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称其为中德科教合作的典范。

同济大学

李克强表示,三年前,中德发表以“共塑创新”为主题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三年来,两国有关部门分别出台《中国战略》和《德国战略》,开创了大国科技合作的先例。“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三方合作、科研机构和企业“2+2”合作模式等迈出坚实步伐,各具特色的中德产业园区蓬勃发展。中德创新资源禀赋高度互补,可谓创新合作的“黄金搭档”。强有力的创新伙伴关系为中德务实合作装上了大功率“引擎”,堪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合作的典范,在中欧创新合作中发挥引领作用。

李克强指出,下个月,习近平主席将访问德国并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汉堡峰会。中方愿同德方打造更紧密的创新伙伴关系,加强战略引领,保持高层密切交往,巩固政治互信,加快推进两国发展战略和倡议的对接和协同,推出更多示范性项目,共享重大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突出市场导向,创新商业开发模式,加快应用研究和技术转移转化,加强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合作,推进标准互认,更好适应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需要,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中方愿学习借鉴德国基础研究的经验,鼓励两国高校、科研机构深化合作,在前沿领域催生一批重量级的研究成果。

李克强强调,我们要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众多,中国有数十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中方愿同德方成立中小企业合作政府层面的机制,推动形成网络式、集群式合作。搭建更多融通创新服务平台,提供全方位服务。加快各类中德产业聚集区建设,打造一批示范基地。中德都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我们要营造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环境,推进双向开放、平等开放,为两国创新合作营造更加便利、公平的环境。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整合资源,健全机制,加大投入,支持两国各类创新主体共建智能制造联盟、科技创新联盟、职教合作联盟。鼓励两国留学生、青年科学家加强交流,推动落实两国实习生交流计划,办好首个中德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周。在创新合作中,中方严格保护企业知识产权,不要求强制转让技术,欢迎德国企业开拓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李克强介绍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长效益提高,就业稳定增长,传统动能在改造中焕发生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中国政府创新宏观调控方式、行政管理模式和开放型经济体制,依靠改革创新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主动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发展,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投资热土。

默克尔表示,创新型经济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德中两国利益契合点众多,都主张自由贸易和开放经济。去年德中贸易达到1700亿欧元,中国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相互投资不断增长,德方赞赏中方不断放宽公平市场准入,着力保护知识产权,愿同中方打造创新政策平台,对接创新和高科技发展战略,促进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重点领域加强互利合作,深化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合作,推进两国学历互认,促成更多企业直接参与的应用性项目,扩大德中创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参与度。相信两国拧成一股绳,能够更好应对共同挑战,促进共同发展。

在论坛上,来自两国的部长、院士等发言人就如何打造面向未来的中德创新合作阐述了各自观点。

同济大学

德国教育研究部部长万卡在致辞中回顾了两国近年来在创新研发领域的合作历程。她指出德国教研部很早就开始与中国展开合作。尤其是近几年来,德中间已建立了较好的创新对话与合作平台。

万卡认为两国在创新研发领域有待释放的合作潜力还非常大。为此,她呼吁两国今后建立共同的“创新资助机制”,以促进两国企业和机构更好地开展研发合作。

同济大学

“从‘共塑创新’四个字,就说明了中德来自企业等各界的科技人员之间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以及面向未来的、共赢的创造力。”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中德两国近年来发挥了创新作为合作引擎的作用,希望双方可携手为两国人才和企业创造便利的往来签证、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创业创新基金等条件。

德国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迪特尔·施帕特表示,德中合作的深度、广度和积极性远大于个别人眼中的刻板印象。他强调,中国已成为德国在全球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也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德中关系良好而充满友谊,这次论坛就是继续推进这一友谊的上佳机会。”迪特尔·施帕特注意到,中国官方已制定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并且正在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企业家精神,他对此表示赞赏。

同济大学

TJ

我校校长钟志华作为唯一受邀发言的中方嘉宾,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钟志华在题为《创新发展、合作共赢》的主旨演讲中,从加强协同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以德国为重点拓展国际创新合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等三个方面,向与会者介绍了同济大学在创新合作方面的战略举措,并指出,中德两国的创新合作正处于最好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面向未来、同舟共济、积极行动。

作为中国对德教育、科技、文化交流的窗口,同济大学对德交流的传统、优势与特色得到了论坛与会嘉宾的高度认可。默克尔在讲话中专门提到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称其为中德科教合作的典范。

来自中德两国企业、科技、学术界人士500余人出席论坛。

同济大学

中德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是中国教育部和德国联邦教科部(BMBF)在高教领域的引领性合作项目。以推进“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为导向,以与德国高校国际合作联合会(DHIK)的合作为基础,学院引进德国高端技术人才模式,营造“智能制造”的工程教育环境,开展中德双学位人才培养。

中德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受到中德两国政府、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以及德国高校国际合作联合会(DHIK)27所成员高校的全方位支持。通过移植以工程实践见长的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模式、搭建以国内高校第一个工业4.0研发实验室和二十多座中德合建专业教学实验室为基础的“智能制造”工程教育平台、引进德国合作高校的优质师资,同济大学为中德工程学院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了优越的办学条件和质量保障。

得益于上述比较优势,中德工程学院的学生极具升学和就业竞争力。毕业生硕士升学率为65%,其中绝大部分进入德国TU9等顶尖研究型大学继续学习;35%的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备受中德两国经济界的青睐。

经过多年发展,学院的办学成效受到中德两国政府的充分肯定。2012年上海市教委将学院命名为“中外合作办学示范性机构”;2014年李克强、默克尔总理共同签署《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其中第99条将中德工程学院与中德学院、职教学院共同组成的中德学部称为中德高校合作的“成功典范”;德国教科部和中国科技部分别在2015和2016年发布《中国战略》及《德国战略》,两者均将学院列为中德教育和科技合作的范例。

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中新网、新华网

同济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上海本科院校-同济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同济大学-默克尔为我们点赞,同济是中德科教合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