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砥砺奋进的五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
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
教育改革正在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小编将带大家
回顾同济各条线、各学院这砥砺奋进的五年,
看我们同济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突破!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
马克思主义学院。
立德树人,踏实奉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文:马克思主义学院
口号:立德树人,踏实奉献
0
学院概况
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上海市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08年11月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2012年全国评估中,排名全国第17位,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原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58人,现有专任教师52人,管理人员6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9人,讲师21人。十八大以来学院教师出版著作24部,发表论文共计232篇,承担科研项目共计73项,其中: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1项,教育部重大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项目26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项。
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博士学位授予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学院十分注重研究生的培养,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核心,按照学校培养 “专业精英与社会栋梁”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着力培养有理想、高素质,实践能力强,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现有在读研究生21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8人)。同时,学院还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已出站博士后3人,其中1人获得2015年同济大学优秀博士后称号,在站博士后10余人。
院党委书记张劲教授给全院师生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专题报告
师生一起读马克思主义经典
02
十八大以来学院发展情况
学院踏踏实实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力推进每个老师上好每一堂课工程,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已经初见成效。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立教研部,坚持教研部集体备课,采取互相听课等措施,促进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全校范围内打乱教学班进行选课,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院进行选课,对于低于30人选课的教学班不予开课,以激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形成以针对学生活思想、解决学生困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每学期开学初征集全体学生对于课程的疑问和困惑,针对同学的提问,展开课堂教学,并在教学中增加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以达到解疑释惑,运用马克思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教学目标。每门课程还成立名师工作室,专门辟出时间给学生面对面解答问题。在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长期采取以老带新的措施,由院内资深教师传帮带,指导青年教师成长,青年教师入职后双向选择指导老师,指导老师“手把手”带青年老师,青年教师也必须跟听学习院内所有资深教授上课,博采众长,以利于尽快站稳思政课讲台。全方位多角度地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主渠道作用,通过思政课教师上好每一堂课,占领思政育人主阵地,充分发挥同济大学踏实的育人风格,培育每一位进入同济求学的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踏踏实实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重视学术研究,提高创新能力
学术研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学术研究的顺利进行需要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支持。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在党中央鼓励与支持下,学院各位教授致力于学术前沿,坚持不懈,锐意进取,取得了好成绩。
2016年7月2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开题会
2015年12月17日同济大学首届“使命与担当”社会实践与创新竞赛圆满举行
2016年6月,杨小勇教授负责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被正式授予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称号;《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骨干教师获2014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教学改革论文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理论课教学》入选教育部德育成果文库;李占才教授荣获2013年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人物以及2015年同济大学卓越教师称号;丁晓强教授荣获2015年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人物;运迪副教授荣获长三角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学比赛三等奖;教师姚莉萍在第二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上海市高校思政课教学比赛一等奖2人次(李雅茹、韩梅);二等奖2人次(薛念文、运迪)、三等奖4人次(杨琰、吕健、王谋寅、薛念文)。
2015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李雅茹副教授获得第三届全国微课大赛一等奖
主动实践,乐于奉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既重视进行理论研究,也强调投身于社会实践。为响应国家支援“西部计划”、支持学校开展“同行计划”,全院师生身体力行,敢为人先,勇于实践,助力同行。
2017年7月2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积极投身“同行计划”暑期挂职活动
同济大学2012年起定点帮扶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并定点帮扶云龙县到2020年。2015年,运迪老师从上海同济大学来到大理,下派定点帮扶到云龙县挂职县政府副县长。同时,学院内部努力整合资源,发挥学科优势,组织教师赴滇西开展扶贫慰问工作。
2016年1月7日李占才教授热情洋溢的讲演以及捐助帮扶云南云龙的学生
人才培养,全面发展
1
筹办学术论坛,彰显理论功力
2016年12月17日,由同济大学发起上海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论坛举行。有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等兄弟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共同参与。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联盟的成立,是一个开拓性的举措,对于上海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同学而言,这是一个机遇和平台,是一次探索与挑战。
实践为教材,走进社会,将获得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分析国家时事热点,了解社会民生百态,指导个人的言行和求学的方向,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同时,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促进青年马克思主义人才的培养。
2017年5月19日,第一届青年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论坛在同济大学逸夫楼举办
2
思政特色活动,凸显创新精神
“我身边的思政课”,是红色文化现场实践教学,努力将红史与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加强同学们对中国道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理解与弘扬。作为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努力奠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基础,更加要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体会到红色精神的可贵之处,从心底认可红色精神、延续红色精神。这项活动也不断扩大影响范围,走出马克思主义学院,走进了其他理工科院系当中。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在中共“一大”纪念馆
2017年6月开展马克思主义学院“我身边的思政课”活动
3
“大家经典”读书会
“大家经典”读书会,由学院党委发起,旨在通过师生一起研读理论大家的经典,知行结合,培养大家思维模式。通过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们与同学们共读一本书的形式,在读书会上畅所欲言,碰撞思维的火花,增进师生情感,提升马院读经典、赏经典、钻经典的能力。
2017年6月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家经典”读书会迎来了第三期——《谈谈辩证法问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学院对外交流日趋活跃
2016年3月27日杜欢政教授为古巴政府部长访华团作专题报告
2017年7月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在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与德国学者托马斯·海贝勒教授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党要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
让我们行动起来,撸起袖子加油干,
扎根中国大地,迈向世界一流!
扎根中国大地,迈向世界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