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他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彭震伟结合自己领衔编写《上海手册》(2017年度报告)的体会说:“总书记的讲话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精神高度契合,《新城市议程》的基多宣言就强调‘城市权利’,认为‘和人一样,城市也有自己的权利’。”
(图片:微博@若瑜待滅)
《上海手册》关注什么?
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倡“世界城市日”,让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与实践得以永续,激励人类为城市创新与和谐发展不懈奋斗。2013年12月6日,第68届联合国大会第二委员会通过有关人类住区问题的决议,决定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31日设为“世界城市日”。这是中国首次在联合国推动设立的国际日,获得了联合国全体会员国的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
《上海手册》的编写开始于2010年,关注的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初衷是为城市的市长和城市管理者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支持。《上海手册》(2017年度报告)作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的重要举措,体现《新城市议程》的“基多行动纲要”中明确提出的致力于城市范式的转变,将主题确定为城市治理。“城市,作为一种人为的景观,经过数百年的蓬勃发展,早已变成‘人工自然’而成为了大自然的一部分,它在为人类提供庇护的同时,它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阴晴圆缺。”彭震伟说,我们如何通过编写手册的方式,将城市治理的焦点聚集在城市的包容性发展,强调城市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城市发展和管理中,共同参与、协调合作,提炼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服务、住房、基础设施、城市更新、智慧城市等城市治理领域的全球优秀案例,并归纳出合理可行的策略与举措,为全球城市化进程中的不同城市提供有益的借鉴。
彭震伟说,按照这一理念,城市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或制度,而是一个互动与协商的过程,这个过程首先体现在城市治理各个参与主体内部,包括政府、不同领域的私营部门及不同阶层的市民,它是一个从内部自主性向外部适应性治理网络映射的合作系统。城市的治理应该把“永续发展作为终极目标”,应该从追求效率和秩序转变到追求公平、包容发展;城市的治理应该向分权化、多中心化发展;应该从封闭的城市行政区治理走向跨区域、跨国界的合作治理;应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谋求城市治理的智能化、一体化和精细化。
为什么要讲城市治理?
城市有很多内容,规划、建筑、环境、社区等等,《上海手册》(2017年度报告)关注的是城市治理,囊括了这一切,为什么?因为长期无序生长让城市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分门别类的“九龙治水”让城市问题越来越难解决。因此,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城市管理的思想从最初的“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到上世纪末以来“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能动性管理”,城市治理思想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演变过程。
(图片:微博@若瑜待滅)
城市治理的基本思路,即是把城市当成一个生命体,研究应对其呼吸、成长、运行、疾病原因、兄弟城市间的关系等等内容,像城市的经济与财政、城市人口治理、城市规划和土地、城市住房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城市市容环境等等是关注的主要领域。比如城市人口问题,就是全球面临的一个日益严重问题,对世界可持续安全与发展影响巨大。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大城市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村流动人口,由此引发的城市、区域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再加上,许多大城市正经历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移民流动,它所造成的城市经济发展、就业提供、医疗和社会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压力,都是城市治理必须解决的。
还有,城市治理面临许多挑战,像城市体系的复杂性提升、权力体系的分散与缺位、法律制度框架效力不足、大都市扩张、城市不平等与非包容性发展、公—私多主体合作受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等等。彭震伟说,像美洲、欧洲、亚洲各地面临的问题还不一样:非洲地区的政局动荡、族群冲突地域空间的划分与争夺,美洲更多的是贫富不均与社会分割、贫民窟等问题,欧洲面临的是青年失业、人口萎缩、难民安置与城市安全,亚太地区则更多的是人口剧增、大城市病带来的环境资源短板约束、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不足、城市非正规空间治理需求。各有各的难题,各自都需要针对性的治理“方子”。
7个案例,个个具有典型性
《上海手册》2011年、2016年分别出版过两版,自2017年开始,《上海手册》每年编写出版年度报告,《上海手册》(2017年度报告)也是第一本年度报告。按照城市治理的理念,我们从全球范围选择了中国、法国、韩国、肯尼亚、哥伦比亚、美国、日本等7个案例。案例选取的原则遵循创新性、成效性、应用性、影响性、时效性、平衡性等6个原则,彰显当今世界城市治理方面最鲜活、最典型、最具影响力的项目。
中国案例,我们选择的是“高密度中心城区社区花园实践探索”,关注的是上海公共空间的发掘与再利用。上海作为中国高密度城市的代表,面临着土地、能源、交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急需探索在资源环境有限,中心城区开放绿地空间增量骤减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生长。
百草园景观
“社区花园”被视为解决这一困境的路径之一。社区花园指的是对闲置土地进行分块租赁,或分配给家庭作为园艺场地,强调社区民众之间的共建共享。它着重于借园艺作为催化剂,将花园作为空间载体,促使社区追求更广泛的社会效益。彭震伟说:“城市最重要的细胞是社区。社区代表上海的文化传承,是上海的精神之魂。该项目选择两个案例,分别名为“百草园”和“创智农园”。两者从“公”与“私”的不同角度,阐述了社区花园营建过程中各自阶段的特征,以及对应的策略。
创智农园鸟瞰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教师刘悦来博士带领团队全程参与到社区花园的营建中,通过长时间的社区交流、社区活动帮助居民建立信任关系,共同营造、管理、维护社区花园,社区花园渐渐成为“社区暖棚”。
社区花园一角
肯尼亚的基贝拉贫民窟在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80万平民,这里问题成堆。但2006年以来,国际非政府组织在贫民窟中以“自组织”的建造方式,建起一系列有影响的社区项目,极大地改善了贫民窟的经济和生活环境。在这里,非政府组织与居民一起讨论社区场地的处理方式,这里建成了公共卫生间,建起了多功能社区中心,甚至连河边的垃圾场也被改造成了多功能的社区中心(包括卫生间和教室),还建了幼托中心、盥洗室。彭震伟介绍,该项目已经运营了7个项目,在当地影响巨大,项目工作人员穿着非政府组织“KDI”标记的夹克衫走在街上,会引来市民密集的注目礼。“这个项目的空间维护和使用得到市民的点赞,基贝拉的多个社区组织了具有生产能力的空间,形成了富有凝聚力的社区网络,项目的介入性改造中开创了一种新的类型——社区参与决策,在非洲大陆具有时代意义。”彭震伟说。
本年度报告还分别选择了美洲、欧洲、非洲的一个优秀城市治理案例,包括美国迪比克的“智慧可持续型城市”、法国巴黎的“塞纳河更新的弹性思维”、哥伦比亚的“安蒂奥基亚教育公园”项目,亚洲除了中国上海外,还有韩国釜山“山腹道半城镇化地区复兴计划”、日本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无障碍设计”……这些案例共同的特点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参与的力度大程度深,都追求以人为本的包容性治理,都坚持弹性思维和因地制宜的治理原则。
彭震伟说,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近举办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对话会上再次强调了这一理念。《上海手册》汲取世界各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并贡献在城市治理方面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正是想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这一目标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