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仅四所!华政附中今天授牌“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它好在哪里?

华东政法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全市仅四所!华政附中今天授牌“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它好在哪里?

这是一节普通的高中化学课,今天要学习的是“铝及其化学物”章节内容。在讲解化学知识时,刘锋老师话锋一转:“说到铝,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但说到油条,大家就熟悉了。其实,制作油条就需要用到一种食品添加剂:含铝明矾。今天,我们学习了‘铝’元素的相关知识,它作为加在油条中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大家不妨去查一查《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看看对油条中明矾的用量是否有明确规定?如果没有的话,你还可以试着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去分析,添加多少的量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

从“话锋一转”开始,这节普通的化学课变得不普通:将法治意识和法律知识融入到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学习中,让“尚法”课程走进中学课堂,让法治精神渗透基础学科——这是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附中)凝练出的“尚法”教学特色。

华东政法大学

经过几年发展,学校已经从建立“法治教育特色项目”,形成“尚法”主题轴课程群,发展到把“尚法”特色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建成了以“尚法”为特色的学校教育系统。独特的“尚法”教育系统也得到了市内外专家的认可。近日,上海市教委经研究决定,命名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加上第一批命名的“曹杨中学”,目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共命名四所“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这也是对附中“尚法”培养模式的最大肯定。

华东政法大学

今天下午,上海市第二批特色普通高中命名授牌仪式在附中举行。我校副校长张明军出席仪式

华东政法大学

随处可见的法治浸润,润物细无声

其实,像“从化学元素铝到《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这样的无缝衔接,在附中课堂上随处可见:语文《藏羚羊跪拜》一课,介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内容;数学课中关于车辆追击的问题,会导入《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知识;物理课上讲到《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会巧妙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条文制定的科学依据来讲解……

而这只是学校“尚法”特色实践中的一块:基础课程中的“尚法”特色。自2009年12月,原番禺中学与华东政法大学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正式更名为华政附中后,老校换新名,借助华政的学科资源,在原有校训“明德精业”的基础上,融入“尚法”思想,确立了“明德尚法,品业双馨”的特色办学理念。通过校本课程中多元化的“尚法”课程、基础课程中的“尚法”特色、校园环境的“尚法”营造、校园生活中的“尚法”实践等四大类特色实践,将法治精神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处。

华东政法大学

附中学生

校本课程中多元化的“尚法”课程

目前,华政附中的尚法类校本课程已有4大类44门,涵盖各个方面:法律知识层面的课程有《生活与法》《法律文书写作》等;提高学生法律认识、法治实践的课程有《模拟立法》《班规制定》等;学生自主组建社团运用所学进行尚法实践的课程,如《辩论社》《仲裁社》等;还有《法援咨询》《校园实务听证》《校园事务管理》等服务类课程。这些校本课程全面回应“尚法”特色的教育目标,与自主选修、限定选修等修习方式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开放的学习资源和修习时空。

“像我就专门针对高中年级学生,开了一门限定性拓展课《中外法制简史》,专门讲述历史中的法制进程。”历史学科陈建伟老师说到,“这门课也是在原华政校长何勤华教授的指导下开设的,对于中学生法治素养的开发很有帮助。在原来的历史课上,学生所了解到的法律知识并不多,甚至是断裂的、不连贯的,这门课程作为历史课的补充和延伸,既学知识、又学法律。”

2010年,附中还开设《模拟人大立法》拓展课,高二年级学生借此走进上海市人大,亲身体验人民代表大会立法过程。目前,附中学生因为走进人大获得启发,针对“《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和“中学生营养午餐”两个议题展开调研,所形成的建议都进入了立法程序,前者的部分内容还在人大立法过程中被采纳,为地方人大法治进程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走进人大模拟立法

基础课程中的“尚法”特色

法治精神的培养仅靠几门课程的开设是远远不够的,更多要靠无痕地进行“尚法”特色的浸润。为此,学校教导处主编专门梳理了相关法律知识,并召开教师会议,结合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方案,针对“在哪些课程的哪些环节可以结合法律知识”制定详细周密的教学策略,以本为主、以法为辅,在语数英等基础课程中无形地融入法治教学。

华东政法大学

附中学生的物理课

除开前文所提到的化学、语文、物理课等,政治、历史等与“法律”比较好结合的课程也是渗透“尚法”特色的重要载体。陈建伟老师正在给高二年级教授“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在讲解新政如何应对危机、刺激经济等方面的内容之外,他还专门就新政中的“社会保障立法”,联系我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立法、完善的进程,结合历史、联系当下,自然地向学生简要介绍了《社会保障法》的相关知识。

校园环境的“尚法”营造

走进华政附中你就会发现,与传统课堂课桌排列不同,附中课堂的座位被排列成圆桌形、正方形等:这是为了“小组讨论式”的民主课堂而设。从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到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创建“基于平等、立于自主、融于开放、成于个性”的民主课堂,赋予学生课堂学习中的话语权、参与权、评价权、决策权等相关民主权利,通过“学程设计、小组合作、课堂听证、组织自治、技术助推”等实施策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思维活跃度、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升。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校园内的法治长廊与发展时间轴,窗户上有法系介绍,地面上刻着法治发展的历史进程

华东政法大学

校园内放着獬豸雕像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附中的墙壁上随处可见法治文化的身影

“我们鼓励学生小组合作,鼓励他们质疑,甚至是质疑课本、质疑老师。质疑并不是个坏事,这是一种思辨能力,学生还是要多动脑筋。”陈建伟说到。

不仅如此,学校专门修建了尚法实验室,设立模拟立法厅、模拟仲裁庭、模拟听证会、辩论场、学生事务中心等,专业的设施、精心的布置营造出良好的法治氛围,让学生即使在模拟环境中也能体验真实的法治程序。

华东政法大学

尚法实验室

华东政法大学

模拟立法厅

华东政法大学

模拟仲裁庭

更重要的是,附中校园环境布置可谓独具匠心,每一处都彰显着“尚法”精神。独树一帜的法治长廊,脚下延伸的是法治进程的发展时间轴,玻璃窗上贴着世界几大法系的简介;教室门口竖立着獬豸雕像,象征公平与正义;走廊、黑板、天花板,四处贴挂着宣传画、学生社团照片等……环境育人,创造最佳的校园环境,让整个学校成为法治文化孵化的课堂。

校园生活中的“尚法”实践

学生在学校需要每天都穿校服吗?校园里如何规范使用手机?每天回家作业能少做一些吗?校园里每天产生的个人垃圾怎么办?这些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学习生活中必然会遇到的,可是附中学生却将这些问题的解决付诸实践。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学生事务中心

附中设有专门的“学生事务中心”,60多名学生在这里参与学校管理。中心下设三个委员会——立法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每年开学,根据学生需要公布校园生活提案,经过听证等模拟立法程序,可形成学生自我管理的校园规则。到目前为止,中心已讨论通过《华政附中无校服日实施规定》《华政附中学生作业自主权实施规定》《华政附中校园手机使用规定》《华政附中校园垃圾分类规定》等四个“法案”。通过明文规定,将这些老师们不容易察觉到的问题解决掉。

华东政法大学

学生事务中心立法投票环节

更重要的是,这样一种“学生自治”的方法,对于疏导学生诉求、缓解师生矛盾是再好不过了。中心原校长助理、高三年级张圣年就对这种制度很满意:“它虽然是一个模拟的平台,但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管理的需要。我们所提的意见真的能够通过讨论、听证,最后变成切实的‘法案’来颁布。这种自治,既贴近了我们真实的需求,反映出我们在学习生活中真正会遇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由我们自己制定的规矩就像‘一杆秤’,是我们遵守和践行的底线,毕竟想想这就是你自己当初定下的规矩,也不好意思不遵守呀!”

不仅如此,每个班的班规,也是由班级学生和老师按照模拟立法的程序,经过调研、提案、听证、修改等一系列环节共同制订的。随着学生的成长,班规每学期根据需求还会进行修订,充分尊重学生的诉求和权益。

华东政法大学

校园模拟听证会

华东政法大学

尚法节-模拟仲裁活动

华东政法大学

尚法节-辩论活动

四大方面,归根结底凝练出一种“尚法”精神,贯穿成“一条龙”式的培养方式:学生走进校园,便是接触法治文化的开始;在各类基础课程和校本课程上,可以习得丰富的法律知识,并就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草案”;经过“尚法”实践——模拟听证、模拟立法等,形成完整的“法案”予以推行;更有机会通过课程走进市人大,让自己的提案真正走进立法程序。

从无到有的“尚法”实践,师生共相长

从番禺中学到华政附中,“尚法”对于学校来说可谓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过去,不论是学校老师还是校园文化,都不会特意提及法治教育;但现在,课内课外,处处彰显着“尚法”教育的特色。

华东政法大学

“对于老师来说,这也是补课。”学校科研室副主任陈陆平介绍道,“在开发‘尚法’课的时候,附中并没有法律专业的老师,我们通过外援、自培两种方式,积极与华政对接,弥补教师队伍法律知识的欠缺。”在自培方面,附中定期派遣教师前往华政脱产听课,进行师资培训。在外援方面,一方面,通过每月一次的“今日说法”论坛讲座,邀请华政教授给全校师生授课指导;另一方面,每个班级都与华政学生结对,由华政本科生或研究生担任校外班主任,参与课程设计、班规制定,介绍大学生活,指导学习等。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我校党委书记曹文泽一行到附中调研

说到“今日说法”论坛讲座,这可是附中最受师生追捧的特色课程之一。与纯学术论坛不同,“今日说法”以华政教授、专家、学者为主,还特邀其它共建单位部分专家共同参与,选题、备课、讲授方式都从中学生角度,贴合学生实际,用生动活泼的讲述将专业法律知识抽丝剥茧。截止目前,罗培新、韩强、范玉吉、李翔、于明等诸多在华政备受欢迎的教师已经走进附中,讲述了“身边的法”“法与正义”“刑法初解”“中外‘法’点”“通识教育”等主题内容。

“‘今日说法’讲座那可是全校级的大事!高年级学生会去现场听,其他学生就在教室里看同步直播。”张圣年说,“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刘竞元老师带来的‘路边的钻戒捡不捡’的讲座。老师用生动的比喻,从‘路边掉了一颗钻石你要不要捡’入手,讲到了他人财产的占有、归还等问题,很生动也很实用。现在如果我在路边看到了别人掉落的东西,我都会想起这堂课上的法律知识!”

华东政法大学

附中“荣誉墙”

面对生活中的很多事,附中学生也已经学会用“不一样”的视角去看待:卖菜中的缺斤短两、85°C面包店肉松面包造假社会事件、共享单车等等,他们已经开始学会用“法律人”的角度去解读这些事件。“像我们打辩论,很多辩题都会和法律密切相关,能长很多知识。”高二年级学生王智健颇有些骄傲,“我们的日常真的是被‘尚法’给无缝‘渗透’了。”

十几岁的孩子其实对“渗透”是什么意思还有些懵懂,他们只是学着老师、学着教材去说这个词,但要问到对这个词的理解,他们却很不约而同。学生事务中心现任校长助理、高二年级虞邻加说到:“硬知识就是一个一个考点,要你去背去记的,法治思维不是,它不是背法条那么枯燥的东西,它是具体的,是我们的事务中心、是历史课上讲的法治史的故事、是辩题、是班规、是来开班会的学长学姐、是我们填的调查问卷……这些每天我们接触到的东西,让我们不排斥它,而是喜欢它、接受它。‘渗透’不是强加,是影响,是一种文化环境带给我们的作用。”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丰富多彩的附中生活

张圣年心有戚戚焉:“‘渗透’就是‘不强制’。法治是一个抽象的东西,但校园布置、校园文化、校园课程是具象的,它从各个方面旁敲侧击让我们去理解法治是什么。但它不是强制的,不是说学习之后就非要会解读法律、或是未来就要做律师……它是一种德育教育,培养的是我们的精神和思维。”

对于更小一点的初中学生来说,“尚法”教育虽刚刚启蒙,但法治精神也已扎根。初二年级毛奕杰很喜欢附中的法治文化,也很自豪能从小就接受法治教育的熏陶:“我觉得法律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我对它很好奇,我也很喜欢大家为了出台一部‘法案’去集思广益的过程。我觉得‘尚法’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

华东政法大学

童真的豪言壮语让大家都笑了。但据陈陆平介绍,附中毕业生跟踪数据显示,30%-40%的附中毕业生会在大学参与社团、学生会等组织活动,也更善于和喜欢表达自己,这个比例相较之前的毕业生数据更高。“法治意识悄悄地萌个芽,就很好。”

在这样一所不一样的中学里,“尚法”教育融入其中,将法治精神的培养深入中学生日常生活;在这样一所不一样的大学附中里,附中与大学紧密相连,师资对接、资源共享,共同为法治人才培养贡献力量;在这样一种不一样的校园生活里,一点一滴融汇着法治元素,一丝一扣彰显着法治精神。“明德尚法,品业双馨”,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种子在这培土、播种、萌芽……

华东政法大学

源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华政附中

采写 | 叶子芩

部分图片由华政附中供图

责任编辑 | 叶子芩

| 有趣有温度 有料有态度 |

投稿请至ecuplweixin@163.com

常年招新 @华政通讯社·融媒体中心

更多资讯 @华政报 / 官网 / 微博 / 头条号 / 澎湃问政号

华东政法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上海本科院校-华东政法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华东政法大学-全市仅四所!华政附中今天授牌“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它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