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进一步凸显了教育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我校历来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今年的第三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6位优秀青年教师再获佳绩,展现了学校青年教师的风采与担当。为此,官微特推出“青椒”系列报道。本期,走进本届比赛人文科学组三等奖——传播学院孙祥飞。
“破纪录”的72小时不眠不休
回忆起备赛,孙祥飞至今仍感慨万千:“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累。”
在孙祥飞看来,整个过程无比紧张、刺激,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准备竞赛PPT、教案和观摩演练并不是一个参赛者的全部,作为一名教师,还需要承担学校的教学、科研任务。“任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0个教学节段的PPT设计制作及20个配套教案设计,同一时间内,一周23个课时的教学任务也完全不能落下。”
紧张的备课、上课,高密度的培训、会议、观摩、演练使孙祥飞感觉有些分身乏术。就在那段时间,他还要按照出版社的合同完成新书《新闻传播学热点专题:知识图谱》的编辑出版工作,以及完成各类科研项目。
在参赛素材交稿的前三天,孙祥飞买了牙刷、牙膏、脸盆、肥皂等日用品直接放在办公室里,下课后立即赶往办公室扎在书堆和电脑前,赶PPT和教案设计,并同时完成坐班答疑、学院各类会议、编辑催稿、项目推进、各政府职能部门委托的研究任务等等工作。“最辛苦的是材料提交前的那三天,创下了连续72个小时不眠不休的纪录。”
既然工作如此繁忙,为何还要坚持参与比赛?孙祥飞说,教师的首要使命和任务就是做好教学,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好坏有很多衡量标准,教学比赛无疑能给以教学为使命的教师一个锻炼和获得认可的机会。“从‘高校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论文发表为中心’的角度出发,能够参与高规格的教学竞赛是一个老师最大的自豪和荣誉。”
让“充满生活气息”的课程“活起来”
孙祥飞的参赛课程是《传播学》。他介绍说:“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在华政已经教了四年。”但教学竞赛和日常上课完全不一样,它需要一个精确到秒的、完整的20分钟的教学节段,并要充分考虑一次完整授课必须的知识导入、知识讲解、案例讲解、教学互动、前沿知识、课堂思政和教学反思等各项内容。
当提及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时,孙祥飞表示,他一贯坚持的上课风格是将熟悉的案例陌生化、理论化,将陌生的理论生活化、通俗化,同时将浓郁的“建设者情怀”贯穿其中。
在社交媒体空前发达、网络信息娱乐化泛滥的背景下,课堂讲述如何战胜手机、赢得学生的注意力是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孙祥飞的经验是,如果讲述的内容过于晦涩、深奥,学生听不进去,课堂氛围就较为沉闷;如果讲述的内容过于肤浅、漂浮,尽管充满趣味性,但往往流于轻浮。理想状况是“寻找一个理论化和生活化的平衡点,让课堂讲述既不趋利媚俗又不远离市场,做到‘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节选、摘自权威主流媒体的新闻素材、传统文化中的带有教育启发意义的典故成语、不超过10秒钟的经典流行视频节段,甚至一些网络上特别流行的‘段子’……这些都成为孙祥飞课件制作和课堂讲述中最为常见的内容,他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讲解的结合,让课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
“传播学原本就是一门充满生活气息的课程,身边的诸多案例都可以从知识学习中找到理论印证,而诸多复杂、枯燥的理论,也可以还原到生活化的具体场景中变得有血有肉。”孙祥飞谈到,自己从读博士期间就一直以案例为切入点对传播学知识体系进行阐释、分析,在大量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他撰写的《新闻传播学热点专题》迄今已经连续出版6年(现更名为《媒介热点透析与前瞻》),总销量已经超过15万册,是新闻传播学领域为数不多的畅销书之一。
“在备赛演练时,专家对我比较集中的评价就是‘有激情、有感染力’。当然,专家也指出了我的很多问题,比如口音一听就是山东的。”孙祥飞笑了,“普通话确实不太标准,不过毕竟咱们不当播音员,在精进之余,我觉得不妨尝试着开发成独一无二的特色。”
新起点:“我会更加努力,努力做得更好”
能在如此专业的比赛中脱颖而出,已是非常不易,但孙祥飞还是有些遗憾。在这次比赛中,他以一种极其巧合的方式,体验了一场在极端压力环境下挖掘自身潜力的“旅行”。对他而言,通过教学竞赛所获得的精神和经验上的感悟是远超奖项的收获。
“此前我并没有这么多课,更没有这么繁重的事务恰巧堆在一起,今年真的是一个巧合。但教学不会因为某些‘巧合’给你打折扣,作为一名老师,你需要应对各种巧合,如果不能从容应对,那只能说明你心态不成熟、准备不充分。
“不逼一下自己,完全不知道自己能量有多大;不逼一下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多‘渣’。”孙祥飞调侃道。
他坦言,比赛之后,他作为一名老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大大增加,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明白了“认真上好一门课”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他把这次比赛当做自己教育生涯的一个“新起点”,不仅结识了一批同样喜欢教学、热爱教学的老师,更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缺点,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看到了学校教务处和工会各位领导老师无比认真、负责和辛苦的工作态度。
“此次比赛的收获将是我一辈子的财富,唯一遗憾的就是没能领一份更理想的成绩交给一直关心、支持我们的所有人。我会将这次比赛作为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会更加努力,努力做得更好。”
更多阅读:
“青椒”于明: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刘丹华:35年,在华政园成就更好的自己
全网红的华政“小马哥”深度报道来也!
吴弘:要教好书,老师更要会“学以致用”
采访 | 路玉婷 邱国栋
撰稿 | 路玉婷
审稿 | 滕晓琪
责任编辑 | 叶子芩
| 有趣有温度 有料有态度 |
投稿请至ecuplweixin@163.com
常年招新 @华政通讯社·融媒体中心
更多资讯@华政报/官网/微博/头条号/澎湃问政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