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疫情,寄情笔墨;
以纸为盾,以笔为杆!
这是艺术从业者们为“疫情攻坚战”
贡献力量的独特方式!
在中华艺术宫最近展出的“召唤——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美术、摄影主题展”上,文伯书院艺术教育中心退休教师王恬创作的抗疫画作《屏障》引起观展者的驻足讨论;书院艺术教育中心教师王玺创作的抗疫书法作品《田兴隆诗闻解放军三个医疗队抵武汉增援》也在线上展出。他们将满腔感情融于浓墨重彩中,献上对奔赴一线的“最美逆行者”们深沉而热烈的敬意。
图源澎湃新闻
王恬:“在危难关头,我没有缺席”
收到上海市文联的征稿通知时,王恬已收集了五千多张有关疫情的照片,做好了随时投身创作的准备。担负着作为艺术家的责任,他决定用创作的方式来参与这场全民抗疫战斗。“虽然不能亲赴一线去抗疫,但我一直在场。在危难关头,我没有缺席。”
王恬参展作品《屏障》
决定参展后,他用了十余天时间构思与画小稿,又在工作室内闭关六天,最终创作出了这幅宽四米、高两米的巨幅画作——《屏障》。
创作这样的巨幅画作,于王恬而言,还是第一次挑战。但为了体现画作的立意,烘托医务工作者的伟大,他认为“这样的挑战十分必要”。
这幅作品的主角是在一线抗疫的白衣战士,从右至左依次呈现了医护人员整装、上阵、备药、救治、插管、慰藉、出舱等七个关键情节。“这些是医护人员用自己的生命为患者构筑屏障的过程,这些情景无时无刻不感动着我。我想要表达的情绪很多,但作品不能面面俱到,所以选取了这些典型场面。”
创作过程稿
创作过程中的画室
整幅画作注重用线的表达带出低沉、沉重的情绪,衣褶的细节处以凝练、苍劲的墨色线条缓缓勾勒,这与王恬平素注重用墨的风格有些不同。他解释道:“防护服的质感比较有结构感,更适合用线来表达;再加上矩形的视觉效果,辅以线形表达的结构感,使得画作具有严密的结构性,给人以安全感和被保护的感觉。”
▼王恬接受文伯书院采访,详谈《屏障》创作和育人理念
在王恬看来,《屏障》这幅作品,是中国精神的理性和艺术的综合表达,是对人性光辉的颂扬。他这样为我们解读标题“屏障”的内涵:“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是抗击病毒的生理屏障,国家体制是防止病毒蔓延的制度屏障,我们的医护人员是新冠肺炎患者的生命安全屏障。”
王恬的市美协网上抗“疫”参展作品
王玺:因有感而发,为致敬而作
“我能为疫情做些什么?”这是王玺在疫情期间一直思考的问题。
“作为艺术工作者,我力所能及的是做好宣传工作,为更多人建立战胜疫情的信心,为奔赴前线抗‘疫’的医疗工作者提供精神支持。” 这是他给出的答案,也是参加此次主题展的原因。
王玺参展作品。诗句全文为:“泪流击起大江波,重镇而今染重疴。九省通衢生阻隔,三春美景化蹉跎。汉阳树上云霾卷,鹦鹉洲中鸿鹭歌。天降奇兵瘟疫遣,神州戮力斩阎罗。”
在经过审慎考量后,王玺选择了最能带给他触动的、与医务工作者息息相关的诗歌作品——《田兴隆诗闻解放军三个医疗队抵武汉增援》作为此次书法创作的内容。在当时笔墨纸砚都紧缺的隔离环境中,他以行书作为书体,行云流水般地一次性完成了创作。
疫情期间或悲壮、或振奋的消息给了王玺极大的触动,这些触动最终汇集喷薄,成了他在书写时的“有感而发”。比起用“一气呵成”描述他的创作过程,他更倾向于前一种表达:“在我看来,‘一气呵成’更多用在心情愉快的创作过程中,我这次属于‘有感而发’,状态或许不是最理想,但心中有难以抑制的激情。”
或许也正因为如此,王玺选择了行书作为创作字体。“这种时候的诗词创作也好、书法创作也好,绝对不是单纯的艺术创作,国难当前没有艺术品。”在当时心脏随着疫情揪紧的情境下,他无法心平气和地书写楷书,篆书、草书也不够“平易近人”,因此,行书成为了当时最好的选择。
通过此次展览,除了致敬医护人员,王玺还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力量,为人们带来一种安慰、一种精神上的支持。“我想要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大家,我们现在到底遇到了什么,同时也告诉大家,我们要有信心,一定能够度过这个困难。”
王玺其他书法作品
以“艺”育人
两位都是华政文伯书院艺术教育中心的老师。虽然年龄不同、专长不同,但二位却有着相同的理念:用艺术教授学生以做人、以生活。
在华政任教时,王恬开设的课程在学生中有着极高人气,选修《绘画基础实践》的人数更是年年爆满,甚至出现了四年间年年蹭课的忠实听众。他笑言:“华政学生有着严密的逻辑思维,偏向理性。我的艺术教育重点是培养他们感性的体验,让他们学会‘感情用事’。”
王恬的画室
陪学生一起“玩”,坚持培养“有趣的灵魂”,这大概就是王恬课堂内外的魅力所在。他始终坚持:比起培养“有趣的灵魂”,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真诚的人。
“艺术教人真诚,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态度。” 通过学习艺术让自己真诚善良、有同理心,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是王恬最希望看到的。
王恬
无独有偶,以“艺”育人也是王玺的心声。“只有把人教育好了,社会的各种问题才得以解决。”因此,当一名书法老师是王玺从小的理想:书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学生推广书法文化于他而言意义非凡,“成为一名教师既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幸运。”
在教学中,王玺最为看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热爱。“只有一个会热爱艺术的人,才懂得怎么去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人,热爱我们的祖国和灿烂的文化。”
王玺
在华政,王玺不仅开设了选修课,还担任着百外书社的指导老师,并兼顾教学科研和个人创作。“虽然辛苦,但是快乐。”在他看来,工作就是一个人的修行,每天为热爱的工作努力着,这种平凡的日常足以令他满足而幸福。
虽然因为疫情在家,但王玺并没有闲着,而是坚持创作、坚持每天临摹书法。“临摹是吸收营养,创作是自己成长。”他说,“艺术一定是一个经历的过程。”现在的时光对自己而言,是在享受内心的安静和闲适。
王玺在家临摹、创作
而王恬也把因为疫情画展暂时延期的这段时光看做一次难得的机会,而非遗憾:“疫情确实改变了我的一些生活安排,但也让我安静了许多,让我能静下来思考我过往的问题。”
王恬
除了构思创作,他还化身“网课”督导,以另一种方式指导帮助华政学子的成长。他由衷地期望着,“未来法学界最懂艺术的法律人才”能在华政冉冉升起。
戳这里,浏览王恬参展作品网上链接并点赞~
戳这里,浏览王玺参展作品网上链接并点赞~
源 | 文伯书院 离退休工作处
采写 |冯益欣 刘申辰
责任编辑 | 叶子芩
也可以看看这些
都是用热爱制作~
(点击图片可以看到哦!)
最高奖兰亭奖铜奖!华政人再也不愁找书法老师啦!▼
华政2020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分数线公布!
▼
五校连枝再热议!
▼
更多资讯 @华政媒介矩阵
“艺”起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