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我是吴雨昕,毕业于上海市大同中学,现为上海纽约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我主修数据科学(Data Science),同时对金融和社会科学甚感兴趣,有协助教授完成一些社会科学的课题研究。在上纽学习生活已经三个学期了,每一天都充实而有意义。在清晨的阵阵鸟鸣中学习知识,在午后的热烈阳光下参与讨论,在夜里的银河闪烁下沉静思考。还有各类或专业、或休闲的活动供我参加,在上纽的每一天都不会闲而无聊。作为一所国际化的大学,上纽为我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平台,可以结识来自五湖四海的有趣的朋友,追随来自世界各地的学术大牛、业界翘楚。可以说在上纽是知识储备量、综合能力飞速增长的时期,更是对人生、社会、以及整个世界加深认识的时期。再过一学期就要出去海外学习了,纽约校园是我的首选,我很期待!
打破这些墙
在上海纽约大学,我最喜欢的地方是二楼的咖啡吧。巨大的落地玻璃贯穿了整个楼层,宽敞大气的世纪大道就一览无遗地呈现在了我的面前。每当午后,一杯咖啡在手,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车流、西装革履的白领,我会感觉自己离这座城市如此之近,感觉自己正在慢慢地融入这个城市。相比起其他校园里设计好的园林、人造湖,杂乱无章地排列和移动的车流行人更让我有一种真实感和自由感。坐落在曼哈顿岛市林中的纽约大学一向以其“没有围墙”而骄傲,而作为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第三大门户校园的上海纽约大学完美地秉承了这一理念。或许在最初对这所全新的大学也有过怀疑和困惑,但单单站在落地玻璃前近距离看着真实的城市图景就能让我打消一切疑虑,坚定地相信上纽是我再正确不过的选择。
说到墙,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实体的墙。美国共和党人特朗普豪言,要在美国与墨西哥之间造一堵大大的墙来隔开两个国家。在上纽,我们恰恰与特朗普相反,我们是在拆除这堵厚厚的墙。我们拆的这堵墙正是传统大学校园的围墙。或许很多人看来那只是一堵墙,走出去就可以了。但正是这样的校园之墙把大学和真实的市井生活隔离了开来,把学生和城市隔离了开来。这不仅仅是一堵实体的墙,更是一堵在心理上甚至精神上难以逾越的墙。在上纽,人们看不到这样的校园之墙,也正因为如此,上纽的学生才更愿意跨出校园,去这座城市看一看。
在上海纽约大学,同学们总是在对城市进行着各式各样的探索。每天刷微信朋友圈和Instagram,就会发现又有同学在上海的各个角落愉快地玩耍了。当然不仅是学生会自发地走出校园,学校每周也会组织各种类型的外出探索城市的活动。去参观博物馆、各类艺术馆,走访动迁的老石库门居民区等,有时还有去崇明郊游、去嘉定轰趴等活动。这个学期,我修学了一门主题是“City and Urban Consciousness”的学术英语课程。其中有一个任务叫做“Urban Journal”,就是教授每周会给我们一个主题,让我在上海寻找符合这个主题的地方并拍照记录。在这门课上,我们曾探访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和犹太难民区的老房子,对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完成了一个小视频。类似于这样的探索城市的活动还有很多。我读过一篇题为“Walking in the City”的文章,作者在文章里这样写道:在一所城市里漫步,一个人看到的不仅仅是这座城市本身,更是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上纽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世界各地。但无论来自哪里,在这样一所没有围墙、真正扎根于城市、并鼓励大家走出去的大学里,大家总能学到更多,不仅在于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还有对自身的再认识。
如今,墙的概念早已不只是一个实体的概念了。在很多情况下,其已被引申为一种更加抽象的概念。确实如此,在上海纽约大学我们拆除的不仅仅是一堵传统的校园围墙,更有许许多多的无形之墙。
我首先想要提及的就是文化之墙。上海纽约大学的学生群体组成大致为中外学生各半:中国学生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国际学生更是来自于全球70多个国家。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这些不同不可避免地使每一个个体都有不同的理念。而在上纽这样一个国际化的环境下,各类思想上的不同甚至冲突就更为明显。但是这样的不同在上海纽约大学并不会造成隔阂,因为从进入上纽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开始学习如何理解与尊重他人的观点。所以有时在学校的小组学习室我们可以看到两位同学因为一个问题争论地面红耳赤,而一踏出小组学习室又勾肩搭背和好如初。我们在坚持自己的理念的同时听取别人的观点,在宣扬自己想法的同时从争辩中学习。在上纽,我和美国的同学一起讨论过性别问题,和韩国的同学一起讨论过差异性问题,也和加拿大的同学一起谈论过政治。我的室友来自塔吉克斯坦,信奉伊斯兰教,虽然我不是穆斯林信徒,但是有些夜晚我也会听他讲他们的教义,问问他对于那些对伊斯兰教抱以偏见的人的看法。这样的交流可能很短,只是在电梯里的半分钟;也可能很长,是在寝室里的几小时。但无论时间长短,文化的沟通与交融是实实在在的。
马丁路德金相信,有朝一日,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在上纽,不仅仅是黑人男孩女孩与白人男孩女孩,而是来自五大洲各种肤色的同学都能和谐共处。上海纽约大学给所有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了解世界各地文化的机会,更培养了其包容、理解、学习的能力。“Make The World Your Major” 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贯彻到实处的种种行动。
当然作为一所大学,学术乃其立学之本,在上纽的学术体验也是独一无二的。同一个课堂,坐着的可能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在上海纽约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选了一门叫做《中国概念》的历史课。在这个二十人的课堂里,就有来自亚美欧不同国家的同学,有大一、大二、大三的同学,有选择经济、金融、人文、科学不同专业的同学。在这样的课堂上,文化之墙、年级之墙、专业之墙均被一一打破。我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来自欧美国家的同学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评价,不同年级对于历史认知程度与水平的差异,不同专业的同学从经济、人文和科学等不同角度的分析。这样的体验是以往的照本宣科的学习模式不可能带给我的。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时候才真正意识到中国其实不仅仅是局限于我们眼中的中国,而是世界眼中的中国。这也让我对于知识的理解、对于事物的认识达到一种新的广度和深度。
在上海纽约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下,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习涵盖不同学科的核心课程。理科生要学习哲学、人文和艺术课程;文科生也要学习数学和科学课程。当文理界限、学科界限被打破,各个学科自然就相互穿插和交融。学生在广泛地涉猎不同的学科和知识后,再将其运用到专业的精深上;而那些看似无用的知识,在未来则可能转化为大用之材。上纽的通识教育打破的是学科之墙,打造的是能适应新世纪各类学科交叉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在学术上打破的还有学生与教授之间的墙。在这里的课堂上,教授几乎能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学生也总能找到和各位大牛教授坐下来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每次课后,同学们总是将上海纽约大学副校长、法学家雷蒙(Jeffrey Lehman)教授“包围”得水泄不通,向他询问各类问题、听他耐心详细的解答。我也曾多次与上海纽约大学教务长、著名历史学家衛周安(Joanna Waley-Cohen)教授在她的办公室里会面,看她的各类收藏、听她讲历史故事、甚至与她聊聊中国美食。我还常和来自哈佛、剑桥的博士学者讨论哲学问题。有一次,我甚至和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恩格尔(Robert Engle)先生一对一面谈,我给他看了自己的一个“幼稚而粗糙”的商业计划。记得当时他哈哈大笑后,仔细地阅读了我的计划,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修改意见。这些在上纽宝贵的经历让我觉得自己与那些书本里的大牛竟是如此之近,他们的耐心、亲和、细致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一种在学术上、乃至远远超乎学术的温暖。也正是这样的亲近,让我看到、学到很多在课堂上看不到、学不到的东西。
中国人常常讲要“经世致用”、“笃学敦行”,学习与实践往往是紧密相连。但是在很多“象牙塔”般的大学里,学生往往专注于学术而忽视其实际之用,就算有活动也多局限于校园学生会或志愿者活动。在上纽则不同,除了校园内各式各样的活动,上海纽约大学的学生更是早早地就走出校园、踏上社会。一大显著特征就是实习。我在大一寒假期间就在一家投资公司实习,暑假也拿到了一家大型银行和一家国际保险公司的实习名额。在参加实习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常常问我:来我们这里实习的一般都是大三大四的,你怎么大一就来找实习了?其实不光是我,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早早开始实习已经成为上海纽约大学学生的常态。各大银行、投资公司、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艺术创意公司、博物馆,以及联合国等机构,都有上海纽约大学实习生忙碌的身影。上纽实习生的口碑也是相当不错,语言能力、思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等都强于同年级学生,甚至高年级学生。为什么上纽的学生大一就开始实习?是因为我们打破了学与行之墙,真正将理论付诸实践。将所学的知识(虽然还很浅陋),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在实习中,积累更多见识和经验来完善尚为粗鄙的知识系统。我相信这样的模式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职业上,都能为我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有些学校很大,却被各种有形、无形的墙包围着,所以变得很小;而上海纽约大学虽然很新很小,但是因为打破了“墙”的限制,以城市为依托、以世界为课堂,所以变得很大很大。我的梦想始于童年,但此刻站在落地玻璃前的我知道:Even my wildest dream, can be realized here at NYU Shanghai.
上海纽约大学2017年秋季入学申请正在火热进行中,距离申请截止日期2017年1月1日仅有半个月的时间。有意申请我校的同学可点击下方“相关阅读”查看我校2017年招生方案,并按照要求在明年元旦之前提交申请材料。若有任何招生相关疑问,欢迎拨打我校招生咨询热线021-20595599或者发邮件至shanghai.admissions@nyu.edu进行咨询哦!期待收到你的申请~
相关阅读:
上海纽约大学2017年招生方案正式公布!
招生办官方解读:如何申请上海纽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