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防治(上)

上海中医药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中暑防治(上)

中暑是指高温或烈日暴晒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以高热、皮肤干燥无汗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

中暑分类

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ll508-89),可将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级。

先兆中暑

现代医学临床研究得出的经验是:中暑发生前多有一些先兆,如全身软弱、乏力、头昏、头痛、恶心、出汗减少、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不超过37.5℃)。此时,如及时休息,离开高温环境,在短时间内症状即可消失。若继续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则可发生中暑。

轻症中暑

轻度的中暑通常表现为:发热,体温38.5℃以上,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伴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和脉搏细弱而快等虚脱的情况。

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依其主要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常分为三型:①热射病:因高温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热平衡失调使体内热蓄积,临床以高热、无汗为主要症状。多由于头部受日光直接暴晒导致,又称日射病。②热痉挛:由于失水、失盐引起肌肉痉挛。③热衰竭:主要因周围循环不足,多由于水供应和补液不足,或出汗过多和单纯补水不足而引起虚脱或短暂晕厥,后者又称热昏厥。

重度的中暑除有上述表现外,患者还可有昏倒或发生痉挛,或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等症状,严重会导致死亡。

容易中暑的人群

夏季,气候炎热,是中暑的高发季节。因此,在夏季生活中宜防中暑。专家们指出,中暑是发生在夏日酷暑或高温环境下的一种急性病。当人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暴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或活动,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体内积蓄的热量不能向外散发,以致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如过多出汗、身体失去大量水分和盐分,很容易引起中暑。有时气温虽未达到高温,但由于温度较高,或湿度较高(大于60%)和通风不良,亦可发生中暑。年老、体弱、疲劳、肥胖、饮酒、饥饿、失水、失盐、穿着紧身不透风的衣裤以及发热、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常成为盛夏中暑发病的重要因素。

本文选自《上海中医药报》

2016年8月26日 第007版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上海本科院校-上海中医药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上海中医药大学-中暑防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