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业情怀与职业发展
——在1月7日教学研讨周集中学习会上的发言(摘要)
李 平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大家辛苦了!
围绕这次教学研究研讨周的主题,我作一个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受到此前一位老师发言的感动和启发而确定的。去年12月18日,艺术设计学院举行2015级学生毕业设计展简短的开幕仪式上,陈涛老师代表全体指导教师有一个讲话,讲话中,他真诚地表彰和激励了完成毕业设计的全体学生,同时指出,每一件毕业设计作品后面,都有一位不辞辛劳、倾心尽力、默默奉献的老师。老师们何以能如此呢?他说:
“是对这份职业的初心让我们奉献;
是对设计的执着让我们严苛;
是学生对我们的认可让我们努力;
是每个毕业季的收获让我们坚持。”
当时,我就被这种情怀深深触动了,同时,自然而然地想起去年9月10日,在优秀教师、优秀学习导师和全省第二届高校教师教学竞赛获奖者座谈会上,几位教师代表深情的发言,于是,我有一种“顿悟”的感觉:师德,植根于一种深厚的人民教师的职业情怀。于是,我确定就这个问题,谈一谈我作为一个教师的认识,与大家共勉。
人民教师的职业情怀和职业发展是相互联系的,前者是基础,所以我把发言的重点放在“职业情怀”上。
第一点,厘清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民办高校的教师与公办高校教师,是不是该有同样的职业情怀?答案是肯定的。
为什么?因为有这样一些无可置疑的理由:其一,在中国,无论公办还是民办学校,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都一样地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都要培养担当历史重任的时代新人。其二,民办教师和公办教师,都是人民教师,职业使命都是教书育人,人格上,没有谁比谁天然低一等,只要是好老师,都受学生爱戴,都受社会尊重,只要有突出成绩,一样受党和政府表彰奖励。民办教师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荣誉称号授予等方面,还有政策倾斜照顾。其三,无论是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院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是完全一样的。师德失范,同样受处理处分,底线是一样的,红线是一样的。
因此,我们的认识是: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院校的教师,都应该有同样的人民教师情怀。
第二点,教师职业情怀的内涵,我谈一些体会。
从我自己的小学、中学、大学老师身上,从我们旅院各个年龄段优秀教师的言行中,从丽江市乃至全国优秀教师的事迹中,我体会到,人民教师的情怀,至少包括以下几层次,几个方面。
一是职业态度。在内心深处,不把教育教学视为一种谋生手段,不把教师岗位仅仅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工作。选择这个职业,就自愿背负一种使命,“燃烧自己,点亮求学者的人生”;选择这个职业,就自愿选择从事一种劳心劳力、艰苦细致的工作;选择这个职业,就自愿遵守更加严格的道德约束和纪律约束。这种态度,与拿钱上课、交差了事、任性而为的态度,有天壤之别。
二是职业情感。在工会新年晚会上,听到有一首歌名为“因为爱,所以爱”,伴奏音乐声太强,我听不清歌词,但是那个题目倒是记住了。借题发挥,讲教师的职业情感,教师的爱。教师这个职业,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正在成长的年轻人,尤其需要爱,需要仁爱,需要大爱。这种爱,当然是有缘有故,不是无缘无故,是“因为爱,所以爱”。从境界上说,因为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华民族,所以我们珍爱这个关乎祖国、人民、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教师职业;所以我们关爱终将承接历史重任、决定国运兴衰、民族兴亡的莘莘学子。仅从基本的善良正派的品质来说,因为教师这个职业是受人尊崇的,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所以,我们珍爱这个职业,自觉努力为这个职业增光添彩,不能因自己言行不当让这个职业蒙羞;我们爱自己的弟妹、孩子,我们希望有关爱他们的好老师来教导、指引,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学生的家长、哥哥、姐姐和亲人,何尝不是如此!推己及人,“因为爱,所以爱”,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善良正派的人,我们理当关爱我们的学生。当然,作为古今中外确认一致的公理,对孩子、对幼弱者的爱,并不包括溺爱、一味迁就和放纵。批评是爱,当然要讲究方式方法;宽容是爱,但并非无边无际;赏识是爱,但应该同时鞭策。作为教师,我们不要吝惜多说一句话,多一个眼神,多一个动作,自觉去指引学生,扶助学生,矫正学生。
三是职业信念。教师的职业情怀应该包括一种职业信念,就是坚信自己的职业努力能够达成学生人格、学识、能力的改善,推动他们成长成才、筑梦追梦、构建有价值的幸福人生;同时,也坚信教育的改善能够推动社会更加美好。没有这种信念,我们很难完成自己的使命。应该承认,现在我们接手的学生,或轻或重受到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由于其他各种原因,他们的基本素质整体上不是很高;他们过去和现在,都在受着家庭和社会的浸染,这种浸染,有一些是消极的,甚至是恶性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作为教师,是冷眼旁观、顾影自怜、怨天尤人,还是坚定信念、倾心竭力、不辱使命?应该是后者。
教育何以可能?或者说,教育的目标何以可能达成?本质上说,是人具有可塑性。人的青少年时代可塑性更强。在这个年龄段,就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情况而言,“你给他雨露,他给你葱绿;你给他阳光,他给你灿烂”。这个时候有毛病,有问题,矫正相对容易。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无论是一本二本还是三本学生(当然现在二本三本合并了),概莫能外。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集体经验和集体记忆,以及我们每个人成长的个体经验都告诉我们,教师是影响学生成长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每位教师,都不要低估了自己的影响力,而认识你自己的影响力,是牢固树立职业信念的基础。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约翰·哈蒂教授尝试综合迄今为止教育实证研究获得的重要证据,得出这样的结论:影响学生学业成就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之一”,是教师。哈蒂认为:教师是否可信、是否公平、是否值得尊重,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最有力的指标之一。如果学生与教师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将教师视为榜样,这带来的益处是长期的,甚至可能抵消学生所处的家庭或社会环境带来的不利因素。因为学生在教师身上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是为人处世的社会准则以及学科品质,这使学生更少出现不良行为和负面结果。所以哈蒂强调,教师应该成为社会示范者,成为一位热忱、善激励和关注重视自己影响力的教育者。哈蒂的理论在西方国家有相当的影响。作为一个外国人、西方学者的哈蒂教授得出的结论,于我们似乎并不新鲜。中国人一直以来都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我们说,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墨尔本大学哈蒂教授基于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正与此相通。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有这样的信念,我们应该、而且可以教出大批好学生,放弃这个信念,就是放弃教师的职责。而要真正教出好学生,我们自己先要成为好老师,成为示范者。
40年前,我刚走上教师岗位时,如果有人说到这个问题——当时没有这个概念,这种表述——我的第一反应很可能是,我要成为一个副教授,因为教授于我简直高不可攀,而云大中文系的教授在十年文革中已被摧残殆尽。应该说,努力成为一个副教授或者教授,这也是一个职业目标,这并不错。但是后来认识到,把教师职业发展目标仅仅定位于此,未免太狭隘了,分量太轻了。只需想一想,成为副教授、教授以后就不发展了吗?没有当教授的,就没有职业成就了吗?不对吧?
关于这个问题,有些内容在前一部分中已经讲到,不再重复。我再补充三点认识:
第一点,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很多职业相比,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从事这个职业的人,真正的职业成熟期比较晚。巅峰状态不像其他一些职业,在20几岁、30几岁就能出现。很多老教师回顾自己的讲台生涯,都会说,自己青年时代、中年时代,其实不够成熟。因为教育教学工作,需要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和锤炼,才能真正炉火纯青,游刃有余。所以,切不可浅尝辄止,固步自封。同时,教师的工作寿命也会比较长,一个好老师,七十岁甚至八十岁,只要身体健康,在讲台上依然魅力无限,光彩照人。古人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反,知困然后能自强。”教师的职业生涯,就是不断“知困”、不断“自强”的过程,每一次循环,就是一步发展。
第二点,教师这个职业需要特别的修养和技能,或者说,教学是一门特别的艺术。一个优秀的科学家、优秀的工程师、优秀的医生、优秀的艺术家,未必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因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既要有相当的学术水平,更要有高质量的“金课”。作为应用型大学的教师,还要有实实在在的专业技能。
第三点,教师最大的职业荣耀,是作为一个好老师的形象,被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深深地印在心田里,一生不会忘怀。
“大道至简”,教师职业发展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前面说到的两个“高”:学高、德高。就是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