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概况
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成立于2009年7月,其前身为汉语教育学院。学院在发展中紧紧围绕“人文关爱、科学管理、文化体验、专业实践”的发展理念,以创建汉语国际教育品牌为宗旨,不断拓宽发展平台,规范运行机制,创新培养模式。学院相继获得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校级文科基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全国留学生教育示范基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新疆华文教育基地”、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对外汉语专业”等一系列学科平台。这些平台标志着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上处于疆内领先地位,同时也为学院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学院已形成了包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留学生学历教育、留学生非学历教育为主的办学体系,并成为自治区国际中文教育和中华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
学院下设院办、教学管理办公室、汉语国际教育系、留学生教育系、中华文化传习教研室、华文教育教研室等部门。拥有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两个学位点,面向国内外招收硕士研究生。学院还拥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学生)、汉语言专业(留学生华文教育本科、留学生自费本科商务汉语方向和俄汉翻译方向)两个本科专业。
中外师生共同庆祝传统节日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始终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深度契合“一带一路”发展倡议,高度重视留学生教育事业。建院以来有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俄罗斯、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韩国、爱尔兰等58个国家的五千人次留学生在我院接受不同学历层次的高等教育培养。
校运动会上的国际范儿
学院现有教职工44人,其中在编40人,专职教师39人,博士14人,占学院总人数的31.8%,教授4人,占学院总人数的9.1%,副教授12人,占学院总人数的27%。
二、专业简介
1.汉语国际教育
专业简介:新疆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于2005年获批招生,2006年被学校确定为优先发展学科,2011年,获批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该专业依托新疆与中亚五国的地缘优势,突出学生汉语国际教育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打造。
中华才艺课程——茶艺
编班方式:学生入学后根据高考英语成绩进行编班。高考英语成绩前30名的学生,编入开设外语为英语的班级;高考英语成绩30名之后的学生,编入开设外语为俄语的班级。
主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通论6门学科基础课程,汉语国际教育概论、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对外汉语模拟课堂、跨文化交际、基础俄语(或英语精读)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以及世界文化概况、应用写作、社会语言学、中华才艺技能、涉外事务管理与礼仪等10门专业选修课程。
学生参加文化演出
培养目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育教学原则,依托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的独特优势、汉语国际教育的政策优势、长期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师资优势,培养掌握扎实汉语基础知识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能力,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复合型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并能在国内外各类教学机构、新闻出版、文化管理等机构和行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实践型应用人才。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以报考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可以经考试和选拔以志愿者和汉语教师的身份去国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工作,可以在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也可在中小学、语言培训机构从事语言教育工作。
毕业季
三、专业特色
依据“地域特色、生源特点、职业需求、服务目标”的办学原则,以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宗旨,以突出实际应用为导向,形成以核心课程为主导、模块拓展为补充、实践训练为重点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已建成多个实习基地,为切实提高学生国际中文教学实践能力提供了保障。学院秉承“著名专家带团队、实力专家做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聘请内地知名高校(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的导师加入到本学院教师中,同时引进内地知名高校授课资源,以知名教授做讲座等形式参与教学,为高质量人才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官网发布缓存图:
官网发布及后续更新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MDQyMDI0Ng==&mid=2650443576&idx=6&sn=6e3e845fe05bb0127e230262652f9db2&chksm=82e71fc1b59096d7103d65ae79bf04bb0be636bfcdba14a1f09f2bd4b82e7fb43e7b8a4bf5f5#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