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在纪录片中的作用(顺便说说南广更名的事情)

艺考及时雨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雨来 | 故事在纪录片中的作用(顺便说说南广更名的事情)

中秋节,大家过节好,我本来放了三天的假期,可以好好陪陪闺女,这会儿闺女睡了,我上来啰嗦两句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故事化在纪录片中的作用,你们都知道我的观点,无限的重视人物类型纪录片,然而在这样的纪录片中,往往都会以人物故事的发展作为叙事主线,比如说我前一段时间推送的《闪亮的名字——索南达杰》,就是典型的故事化纪录片,编导运用了场景再现和演员演绎的方式,几乎是真实还原了索南达杰的一生,为什么这么安排,为什么一定要将人物的记录故事化,这么安排的作用是什么,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

今天讲的内容,会有很多理论化的语句,大家在理解的同时,可以试着背一背,这种理论语句就像是万能钥匙,只要把具体内容套进去,立马就可以形成完整的观点和评论。

我试着以列提纲的方式来讲解,这样大家好理解,也好背。

1.纪录片的定义

A.纪录片和专题片有非常大的相似性,归根结底都是一种非虚构的影像艺术。

B.纪录片以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为基础,进行视觉化的描述,具有文献资料的价值。

C.纪录片的素材全部来自于真实人物经历与事件,与强调故事化的电影有本质的区别。

2.纪录片故事化的作用

A.观众对故事化的情节,有本能的求知欲。

B.在纪录片中,加入故事化的叙事语言,加入悬念和叙事手法,能够增加人物和事件本身的故事性,增加纪录片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C.纪录片本身的价值不仅仅局限在真实的还原,还在于融入创作者主观的看法,加入有价值的主题思想,是对真实事件和人物的二次编创。

D.故事化更加能够真实有效的还原人物形象,更好的引起受众的情感变化。

3.纪录片的画面语言(此部分过于理论化,不必死记硬背)

纪录片的画面语言分为叙述性的画面语言、描述性的画面语言、表现性的画面语言三种,不论是哪种画面语言,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供多元化的视听语言,增加纪录片本身的表现力。

4.纪录片的剪辑效果(此部分可以试着背一背,以后但凡是遇到有考剪辑手法的题目,都可以套用)

A.剪辑是对素材内容进行结构和框架的建构,本质是对素材进行组织结构和意义的关联。

B.剪辑要把握好三个节奏,一是组接故事的叙事节奏,二是对外在的节奏(观众心理)进行把握,三是营造情绪的节奏。

C.剪辑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化的思维模式,应当以观众的审美和探知需求作为第一出发点。

本期的内容不多,但是我个人认为对答题很有帮助,例如题目

“请简要分析编导在纪录片索南达杰中为何使用大量的情景再现,这样做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20分)

你就可以直接套用上面那几点

  1. 以故事为线索引导观众,产生共鸣

  2. 以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增强层次感与丰富度,增强观赏性或者趣味性

  3. 加入时代意义,升华主旨思想

  4. 还原人物形象,增强情感共鸣

所以说,你只要发现题目中出现了故事化、情景再现、现场演绎等关键词,你只要能够把上面这些内容写上去,20分至少也能够拿到12分,若是你还能再其中加进去一些引申和例证,至少拿16分问题不大。


至于南广更名的问题,这个事情几年前就有讨论,至少半年前就得到了比较肯定的答案,我看网上有一种说法是更名为“南京华夏传媒学院”,这个名字我倒是第一次听说,之前接触的所有中传和南广的同僚,都一直在说“南京传媒学院”,我个人也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南广的教师们,普遍已经对更名为“南京传媒学院”这事儿做足了心理准备,若是更名为“南京华夏传媒学院”,他们自己都不能够接受,校方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不出现“华夏”这两个字,这名字太LOW了,况且南广的那帮校董们的运作实力我可是有所耳闻的。

不管怎么说,南广毕竟和中传一母同胎,之前刘继南校长退休后出任南广第一任校长,可见中传有多重视南广的发展,大批大批的教授们去南广授课,说是倾囊之力也不为过,南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可以说是中传的钱袋子。

更名后对招生和教学的影响有多大,不好说,这个看校董们的眼光长远与否了,个人观点,更名对艺考报名人数不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或者说人数增多的可能性更大,这个之前有先例。

至于两家分开的原因,我不想多说,也不用想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司马迁《史记》

雨来艺考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主页-艺考号-艺考及时雨- 故事在纪录片中的作用(顺便说说南广更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