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如何看待碎片化阅读。
碎片化阅读出现的场景大多都是公交车、地铁上,以及排队等待的时候。如果现在人人都骑自行车,估计想碎片化阅读也没这个本领吧。这么看来,碎片化阅读挺好的,起码比不阅读稍微强一点,与碎片化阅读相对的应该是深度阅读,但不管是深度阅读还是碎片化阅读,我们都不能忘记一个重要的消化过程-思考。
我们暂且不说深度阅读能给人们带来多少好处,我们仅说有思考的碎片化阅读和没有思考的碎片化阅读。
思考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古时候的思想家、圣人,比如孔子、老子,他们受时代的限制,其实看的书非常少。因为古时候书本身就少,传播也困难,孔子无非也就读过几万字的竹简。但凡现在读过高中的人,看的书都超过了孔子看的书,但是为什么只有孔子成了孔子,而我们没有,会不会就是因为他思考了我们没有思考呢?
碎片化阅读加经常性的思考,应该还是蛮有意义的,看到新闻之后,停下来在脑子里过一遍,问问自己对这则新闻的看法,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也许这样的碎片化阅读更能让我们思想独立吧。用有限的时间享受阅读带来的宁静,应该也是舒缓焦虑的一个方式。
下面我们要说说碎片化阅读与深度阅读了,有句话叫做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一个人用大块时间,看了很多很多书,但是依然不思考,会不会成为在下叶良辰,今日给叶良辰一个面子,他日必有重谢这样的网络爆文呢。
碎片化阅读,离不开人们时间的碎片化,以及阅读工具从书本变成了手机。碎片化阅读能给我们带来咨询,让人们多了谈资,看新闻、娱乐八卦、旅游咨询这些内容的时候也没必要花费大块的时间。
但是如果仅有5分钟,用来看学科著作恐怕没什么效果,2分钟回顾,2分钟阅读,1分钟思考,这样的效率显然低下。
最终发现,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管是碎片化阅读还是深度阅读,都只是阅读的一种方式,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一味依赖,合理搭配,应该是最幸福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