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人类“共生”理念!

传统文化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承认,人类面临着一种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生存风险(有人干脆称现代社会为风险社会)。因此,人类的共生从来没有显得如此重要,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对共生做出

  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承认,人类面临着一种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生存风险"(有人干脆称现代社会为"风险社会")。因此,人类的"共生"从来没有显得如此重要,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对"共生"做出富有创新性的安排。

  人类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令我们如此忧虑不安?稍微回顾一下20世纪出现的各种危机、灾难和留下的后果,我们就不会再对人类未来将要遇到强大的生存风险有所怀疑,就目前甚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而言,人类"惟一"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恰恰是由于"人类"自身的"行为"而被破坏到了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的程度;在"种族主义"、"民族主义"等各种旗号之下而发动的战争、暴行,使无数的人失去了"生存权";由于"全球化"所引致的"命运共同体",在使人类最大限度地"共享"资源的同时,也增加了"全球风险"效应,等等。

  正如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所说:"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共生",简单地说就是"共同生存",它强调人类的"和谐"、"合作"和"兼容",但又不排斥"多样性"和"差异性",不排斥"竞优"、"和谐"本身是在"多种异质"因素并存的前提之下所达到的兼容和融洽秩序。"共生"还有"互助"、"互动"和广泛意义上的"合作"等特性。可以这样说,"共生"是在人类所依托的"自然"能够持续承受之下人类通过多样性方式达到和谐生存或存在的一种状态。在此,我们假定了"自然"对人类生存具有持续可承性的前提。但这个人类得以生存的"自然"基础决不是"既定"不变和永远都是"现成"可用的。人类的"共生",首先要以"人与自然"的共生为前提。因此,我们不能再对"自然"采取"霸权"行为,我们必须谦虚地对待"自然",也要对"自然"承担"责任"和"义务"。

  中国儒学具有浓厚的以"万物一体"、"万物和谐"及"天人合一"为核心的"共生"思想。按照这种思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有形的、无形的;有机的、无机的;有生命的、无生命的,都具有共同的本源并密不可分地联结在一起。这种思想被称之为"整体主义"或"自然有机主义"。与此相联的"天人合一"思想,特别强调了"自然"与"人"的"相通"、"相类"和"统一"。人以其智慧、思维和道德把"自己"从"自然"中突出出来,但人仍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人不能离开自然,犹如人离不开空气那样,既然"万物"是"一体"的,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的;既然"人"与"自然"是相通的,人不能离开"自然",只能在"自然"中生存,那么,万物、天人就是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在儒学看来,"万物一体"不仅意味着人与人的"一体",而且意味着人与物、人与自然的"一体"。由此出发,人对人不仅要善处、善待,共生共存;人对于万物和自然,也要善待、善处,与万物和自然共生共存。对于特别是处在"生态"和"环境"危机的我们现代社会来说,儒学的"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共生"思想,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剂。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文化艺术-传统文化-儒学与人类“共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