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先驱 | 从“大鲁艺”走出来的李少言

艺术看点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版画先驱 | 从“大鲁艺”走出来的李少言

中国艺术报

向往(油印套色木刻) 李少言

从“大鲁艺”走出来的李少言

王 炜

李少言(1918-2002)是革命的幸运儿,19岁时参加革命,20岁时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21岁时成为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的秘书。他一边工作一边刻木刻,贺、关两位首长想把他送进“鲁艺”学习,而他却不舍得离开部队,毅然放弃了第一次进学院学习的机会。正是这次放弃,成就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辉煌。

他认定了在“大鲁艺”学习提高的方向,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长期扎根抗日战争前线,全身心投入到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宣传工作中。他创办了《晋绥人民画报》,为配合新闻报道,他用木刻替代照相制版,刻制了大量木刻插图。当时边区经常召开英模表彰大会,他将梨木锯成小块装在衣袋中,在大会现场对着英模代表直接在板上画,回到报社连夜刻制完成,第二天便印刷见报。他刻了近百幅这样的人物肖像木刻,其中也刻制了一批我军高级指挥员的肖像,如贺龙、关向应、王震等。这些老首长在李少言心目中既是首长又是师长,更是生死相交的战友。我特别欣赏他刻的关向应那幅木刻肖像,两眼有神,微微紧闭的嘴露出慈祥的微笑,表现出一位和蔼可亲的政委形象。

中国艺术报

关向应政委(黑白木刻 )李少言

1940年,李少言创作了40余幅《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一二〇师在华北》木刻组画,虽然艺术表现上并不十分成熟,但仍明显地受欧洲版画的影响。这组大型的木刻组画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抗日战争那艰苦的历程,每件作品都来源于火热的战斗生活。这套组画每一幅作品不仅是李少言的心血,同时也得到了部队首长的亲切关怀和指导。贺龙师长看到其中一幅骑兵的草图,一眼就看出骑马的姿势错了,不能骑在马腰上。关政委对他讲了许多马的特点和习性,并让他到“马兵班”去观察体验生活。其中《露营》这幅作品深得关政委的赏识,他认为这幅作品真实形象地反映了行军作战后夜深人静时人和马熟睡的情景。马休息时总是站着,低下头闭上眼就入睡了,不像牛和驴是卧在地上睡。在“大鲁艺”火热的战争生活中,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李少言真正懂得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的道理。

中国艺术报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一二〇师在华北》木刻组画欣赏

中国艺术报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一二〇师在华北》封面

中国艺术报

渡黄河 (黑白木刻)李少言

中国艺术报

伏击 (黑白木刻)李少言

中国艺术报

露营 (黑白木刻)李少言

中国艺术报

抢掠 (黑白木刻)李少言

中国艺术报

誓师(黑白木刻)李少言

中国艺术报

收容散兵 (黑白木刻)李少言

中国艺术报

学习 (黑白木刻)李少言

中国艺术报

野外演习 (黑白木刻)李少言

中国艺术报

转战古长城内外(黑白木刻)李少言

中国艺术报

捉土匪 (黑白木刻)李少言

1944年李少言又创作了一组《地雷战》木刻组画(原名《日军守备队的生活》)。这组木刻通过典型的情节刻画了《把敌人的碉堡围成了监牢》《提心吊胆出来抢粮》《地雷遍地寸步难行》《到处受到我军民的打击》《驮回去的不是粮食》等作品。血与火的战斗生活激活了李少言的创作灵感,他始终充满着创作的激情,除了这些组画木刻外,还创作出许多独幅木刻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重建》《挣扎》《黄河渡伤员》等。

中国艺术报

《地雷战》木刻组画欣赏

中国艺术报

《地雷战》木刻组画(原名《日军守备队的生活》)封面

中国艺术报

地雷遍地寸步难行(黑白木刻)李少言

中国艺术报

碉堡被围变成监牢(黑白木刻)李少言

中国艺术报

驮回去的不是粮食(黑白木刻)李少言

作为一名文艺战士,革命工作需要干什么李少言都会迎难而上努力去完成。1946年晋绥邮政需要发行第一版有毛泽东像的邮票,把任务交给了他。开始他刻了一幅毛主席的侧面像,贺老总看了不满意,后来他又刻画了一幅正面毛主席像,才顺利通过。他用木口木刻的形式,按邮票原大(2.3×2.7厘米)刻制,再用石印机印刷,印成九种不同的颜色,他和印刷工人一道参加了这套邮票设计、制作、印刷的全过程。

1949年,李少言随大军南下,到四川后便落地生根,原本他有到中央美院进修学习的机会,但他放弃了,这是他第二次放弃进学院学习的机会。但正是第二次的放弃又成就了他第二次的辉煌。革命工作又把他推到领导岗位,使他成为了四川美术界的领军人物。在中国新兴版画先驱中,只有两位版画家担任过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主管文艺工作,一位是安徽的赖少其,一位就是四川的李少言。在李少言辛勤的培育下,四川美术创作得到了大繁荣大发展。上世纪50年代的四川黑白版画群体异军突起,他带领这支版画群体发挥集体的力量,为《红岩》小说创作了一套木刻插图,成功地塑造出《红岩》的英雄人物形象,为红色教育提供了经典的形象教材。上世纪60年代四川雕塑创作蓬勃兴起,产生了纪念碑式的大型群雕《收租院》。上世纪80年四川青年油画经典作品震动全国,这些成就与李少言的领导密不可分,难怪他被四川美术界誉为“画坛伯乐”和“三军司令”。

中国艺术报

丁长发掩护突围(黑白木刻)李少言

李少言将他的行政事务工作放在第一位作为主业,而把自己的创作放在第二位作为业余看待。在业余创作中,他坚持践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和原则,认真严肃地对待每一件作品。在创作《卖给国家的粮食》《向往》《老街新貌》等作品时,他三易其稿,反复推敲,善于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努力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特别注重人物细节的刻画。他的作品都带有故事情节性,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中国艺术报

老街新貌(油印套色木刻)李少言

李少言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版画家,他没有进过正规学校,也没有经过正规基本功的训练,但他执着地在生活中去实践、去提高。他遵循毛主席的教导到“大鲁艺”去磨练自己,在“大鲁艺”坚持学习60年,始终无怨无悔,他在八旬高龄的时候曾向青年坦率直言:“能上专业美术学院学习固然是好事,上不了也不要气馁,只要有抱负,有志向,有一股坚持不懈的精神,没有干不好的。我现在仍然在‘大鲁艺’学习,学习了60年还没有毕业,争取继续学下去。”

中国艺术报

沈柔坚:柔与坚

牛文:延安学派的“红小鬼”

一木一石赖少其

彦涵:经久不衰的创作激情

刘岘:辛勤劳作的啄木鸟

杨可扬:人生要像版画一样一丝不苟,黑白分明

爱憎分明的力群

古元:给人们以甜蜜

黄新波:持刀舞墨,敢能跃马长城

他是鲁迅木刻讲习会13位学员之一,一生铁血丹心为版画,直到在一次美术座谈会上兴奋发言时倒下

罗清桢:在为自由而战的人们心中

刻下深深的印记新兴版画之父鲁迅和他的版画情结

中国艺术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艺术看点-版画先驱 | 从“大鲁艺”走出来的李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