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笔墨存则中国画存 笔墨亡则中国画亡

书画知识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观点 | 笔墨存则中国画存 笔墨亡则中国画亡

“我写字是为了画画”

□汤立

最近,新华社给我拍了个小片。采访时,我说我现在是“四分看书,三分书法,三分画画。”所谓“三分书法”就是写字,锤炼笔墨功夫。我把练字排在第二,是因为画中国画,笔墨实在是太重要了。写意画之“写”就是中国画的笔墨精神,以笔墨来抒发情感。

谁想献身中国画,谁首先得通晓笔墨语言。

中国书画报汤立 作

中国画的神奇之处,就是一笔见高低。一出手,一根线条就能见才情、见学养、见功夫、见品格,甚至其人生阅历都能看出个八九不离十。所以,看画、看书法,我首观气象品格,再看境界格局,其次就看笔墨线条了,好的笔墨和线条是能抓住人心的,能让你品味再三,使你流连忘返。看好的作品、看经典,能养气,能养心,能愉悦心情,甚至能长寿。相反,看差的作品让人难受,看俗的作品觉得倒胃口;差的、俗的看多了,人都可能受感染而变得俗气了。

总体而言,现在是太平盛世,只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衣食无忧,就可以安下心来做学问、看书、写字、画画,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个人觉得,这一二十年是我最幸福的年代,我很珍惜。

现在,社会物质极大丰富,而人们的精神却相对空虚。现在又是一个能大量产生文化垃圾的时代,我的国画、书法艺术,国家投入支持不少,但仍然显得整体平庸。那些所谓冠之以“国家”级别的各类绘画展、书法展,我往往是乘兴而去,扫兴而归。名头大得不得了,水平又差得不得了,还尽是达官贵人前来捧场,场面排场,黑压压的人群挤都挤不动,你说奇怪不奇怪?当然,也不能说绝对没有好的画展,前辈大师经典作品的画展是要认真观摩学习的,当代有的画家、书家的展览也还不错,但太少太少了!所以,现在我一般很少看展。

我不能自称是书法家。书法对于我来说很神圣,历代的大书法家在我的心目中都是圣人。书法比画画难,难得太多了。用书法家的标准看,我的法度不足,还要补课,要临帖。我收藏的书法拓片不少,仅《瘗鹤铭》就有两个版本,有时间就拿出来观赏观赏。我是看得多,临得少。

有不少人说我题画的字像吴昌硕、齐白石,其实,我从未临过这二位大师的书法。我喜欢郑孝胥、王铎,学他们的气息。现在我更喜欢傅山、八大。八大的书法线条绵里藏针,朴厚大方;王铎的字力能扛鼎,神采飞扬,我时常欣赏他的字,但我不能学,学王铎的字要用在画上容易夺画。从艺术欣赏角度我更喜欢傅山,王铎的书法在法度之内,而傅山已在法度之外了。

总而言之,书法很重要。中国画之民族性、精神性、经典性,其关键是笔墨,而掌握笔墨,不练书法不行。墨分五彩,黑色通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笔墨对于中国画家来说如同身家性命,犹如戏曲演员的唱、做、念、打和手、眼、身、法、步,虽是技巧,是功夫,但是是艺术魅力的根本所在。中国画的笔墨是一个虔诚的艺术家需要终身修养的课业,懂笔墨与不懂笔墨呈现在画中的气息有天壤之别,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都是书法高手。笔墨是历代先贤经过数千年锤炼、提炼出的文化精华,美妙绝伦,世界上绝无仅有。

笔墨是中国画技法,也是中国画的精神。

笔墨存则中国画存,笔墨亡则中国画亡。(来源:《中国书画报》副刊版)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书画知识-观点 | 笔墨存则中国画存 笔墨亡则中国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