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途孤旅林风眠(十)

书画知识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艺途孤旅林风眠(十)

中国书画报如火如荼的“艺术运动”

林风眠从回国到北京执教,再到南下建立国立艺术院,他始终没有忘记“艺术运动”四个字,他这样做都是为了实现蔡元培“艺术代替宗教”的理想。国立艺术院正式上课不久,林风眠推出了第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把中西绘画两个系合并成一个绘画系。他在《艺术教育大纲》中公开宣称:本校绘画系和各地不同的地方就是把国画、西画合并一系之中,原因是我们一般人士都说国画和西画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二者风马牛不相及,而各地的艺术学校也有这样的见解,应把绘画分成中西两系,两系之间便出现了互相轻视的局面,这实在是艺术界的不幸。艺术院把二系合并成一系,目的是使国画适应社会的需要另辟新的途径,不要忽视西画的贡献;研究西画者也不要忽视千百年来国画的成绩。

两系合并之后带来了这样几个结果:一是系虽合并,上课还是要分开上,国画教国画,西画教西画;二是两系上课时间有悬殊,西画每周安排20课时,国画每周只有4课时。再加上教师大多是留法的,教学上又这样重西轻中,外界就议论说,国立艺术院就是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分院。这种情况对学生也有影响,学生学习中国画时根本不认真,有的干脆不来,来了也是上课时心不在焉。

教授中国画的系主任潘天寿对两系合并的做法极不满意,他认为这样一心摹拟西人不为民族争光,到头来就是培养一个洋奴隶,他认为东、西方绘画犹如两座大山,两者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中国画有自己的民族风格,如果中国画和西洋画画得差不多,无形之中就是把中国画自我取消了。尽管如此,潘天寿对自己教授的中国画还是十分认真、负责的,即使上课时只来一个学生,除了表露出些许失望的神情外,他还是照样为这一个学生认真上课。当然,作为校长的林风眠对潘天寿主持的国画系的工作还是支持的。为了使这个系办得更有影响,他在潘天寿到任的同时,还给北京的白石老人写信,请他来艺术院执教。老人因年事已高不能应命,便推荐了自己的弟子李苦禅,老人还应林风眠的要求,画了100幅画作为教学的示范教材。

林风眠在国立艺术院推出的第二个重要措施就是成立艺术运动社。1928年的暑假,尽管暑热难当,林风眠还是精神抖擞地于8月16日邀请了20位艺术院的教师,在自己居住的平房里开会,讨论成立艺术运动社的问题。会上研究了组织大纲、工作计划等,推荐林风眠、王子云、李朴园为首届负责人。艺术运动社共有27条章程,其中有一条说:“本社以绝对的友谊为基础,团结艺术界的新力量,致力于艺术运动,促成东方之新兴艺术为宗旨”。艺术院的教师就是艺术运动社的社员,艺术运动社的活动和艺术院也紧紧联系在一起。艺术院为艺术运动社提供艺术运动的各个条件,艺术运动社的精神又于艺术院的教学中得以贯彻,使艺术运动社发挥了走在新时代前面、发扬新文化的启蒙作用。艺术运动社在宣言中指出:“凡是头脑清醒的人都知道,艺术是随时代潮流而变迁的……凡是致力于创新时代艺术之艺术家,当是我们的同道。”

有了组织,就要有活动。艺术运动社首先从推动创作活动开始,要求每个社员每年要交出5件作品。为了创作出5件有个人特色风格的作品,社员们都鼓足了劲,画了一张又一张,白天时间不够,晚上继续作画到深夜。夏天有大风扇送凉,冬天装了大火炉取暖,社员们的创作热情越来越高。有了作品之后,就要通过展览等形式介绍出去。次年(1929),艺术运动社接连举办了3次展览,同时还参加了1929年4月在上海举行的全国首届美展;5月份又参加了在杭州西湖世界博览会艺术馆的展览;8月在上海举行“艺术运动社首次展览”。后来在南京、东京、上海接连举行了3次大型展览。这些展览都有社员的作品,作品最多的是林风眠和潘天寿,林有15件作品,潘有19件作品。林风眠的油画《金色的颤音》《贡献》《海》《南方》《痛苦》《悲哀》等反映时代精神的重要作品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

艺术运动社还创办了两本刊物,一本是《亚波罗》,另一本是《亚丹娜》。两本刊物的名字意义大体上一致,亚丹娜是希腊女神,她是从宙斯的头脑中跳出来的,有着好斗的精神。尽管林风眠校务工作繁忙,他还是在繁忙的间隙为《亚波罗》写稿,第1、2两期分别发表了他在艺术院纪念周上的讲演稿,后来又发表了《中国绘画新论》《徒手奈何是不行的》等文章。在他的影响下,潘天寿、刘既漂、李金发、李树化、孙福熙、刘开渠、雷圭元也都有文章在两个刊物上发表,渐渐形成了一支功力深厚的理论队伍。他们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以新的观念和科学方法,通过探索艺术方面的诸多问题,对中国艺术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中国书画报

《亚波罗》刊物

中国书画报

林风眠(左一)和艺术运动社部分成员在一起

来源:《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书画知识-艺途孤旅林风眠(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