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讲座 | 篆刻用字摭谈(十六)

书画知识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篆刻讲座 | 篆刻用字摭谈(十六)

中国书画报 由“皋”字一例我们得到如下启示: 第一,汉印缪篆中一字有几种形体结构时,与小篆(秦篆)结构相同者为正字,受民间书体影响而讹变者为俗字(异体)。用正体为首选。 第二,汉印缪篆的正字是由小篆圆转笔画转为方折而成,所以汉印没有的字可以取小篆缪篆化。 第三,古隶的“皋”字为“目”下“人”、“人”下“羊”(图一),“目”下“夲”(图二)、“白”下“羊”(图三),“中国书画报”或“中国书画报”下“羊”(图四)等,可以作为汉印缪篆“皋”字受古隶、汉隶影响而发生讹变的佐证。小篆、缪篆属古文字系统;汉隶已经隶变,属今文字系统。系统不同,字体结构也不同,因此用隶书印化来填补汉印文字是不妥的。但也有少量的缪篆与汉隶同形。 明周应愿《印说·除害》:“凡篆之害三:闻见不博,学无渊源,一害也;偏旁点画,辏合成字,二害也;经营位置,疏密不匀,三害也。”前两害是指用字,后一害是指篆书的美感。“辏合成字”,明已有之。明清篆书拼造讹字甚多,应当细辨。 明赵宧光《寒山帚谈·拾遗》:“不知字学,未可与作篆;不知篆书,未可与作印。” 甘旸《印章集说》:“印之所贵者文,文之不正,虽刻龙镌凤,无为贵矣。时之作者,不究心于篆,而工意于刀,惑也。如各朝之印,当宗各朝之体,不可混杂其文,以更改其篆,近于奇怪,则非正体。” 马衡《谈刻印》:“古印之沿革变迁既已明了,方可进而言刻印。近数十年来,刻印家往往只讲刀法。能知用刀,即自以为尽刻印之能事;不知印之所以为印,重在印文。”(按:“印文”指用字的正确性和篆书的美观) 沙孟海《沙村印话》:“治印有三要,曰识字,曰辨体,曰本学,而刀法不与焉。明习‘六书’,默识旧文,诊其变化,穷其原委,识字之事也。前代玺印,各有体制,取法乎上,不容牵绲,辨体之事也。造意遣词,必于大雅,深根宁极,造次中度,本学之事也。不求此三者,徒龂龂于刀法之微,是谓舍本而逐末。” 前人所谓的“识字”“识篆”“字学”“文”是指古文字学知识和用字的能力,“篆书”“写篆”则指篆书书法的美感。沙先生把“识字”放在“三要”的首位,其识见之高由此可知。这里虽说的是治印,书法亦然。“前代玺印,各有体制,取法乎上,不容牵绲,辨体之事也”,亦即马先生所说的“古印之沿革变迁”。印人要知汉字之演变过程。一印之中,只有书体协调,才不致“牵绲”。

中国书画报

来源:《中国书画报》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书画知识-篆刻讲座 | 篆刻用字摭谈(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