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喜讯》创作谈

书画知识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网上喜讯》创作谈

中国书画报

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创作的国画作品《网上喜讯》,不久前在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聚焦脱贫攻坚,走向小康生活——2020‘江山如此多娇·新余傅抱石’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览”中,侥幸获奖。这里简要谈一下自己创作此幅作品的一点体会,希望与大家一起探讨。

中国书画报

网上喜讯 崔勇波 作

2020年,是我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一年。推动精准扶贫,实现共同富裕,中国正在向世界铺展开一幅壮丽画卷!

多年来,我一直想创作一幅反映脱贫攻坚题材的国画作品,描绘人们在奔小康道路上的喜怒哀乐,我想通过自己手中的画笔为人民而歌、为百姓而歌,展示一名艺术工作者的社会情怀。庚子之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几个月的时间里,很多人只能居家办公,于是我决定利用这段时间来构思完成这件作品。

创作初期,因为无法外出采风,我只能从网络和手头现有的资料中寻找创作灵感,意外地找出了一批自己之前到贵州、云南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山村采风时收集的素材。一组组反映苗族乡亲生活的图片唤起了我的记忆: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至今仍保留着农耕文化的生活方式。他们敦厚质朴的品质、特有的民族文化魅力、身上散发出的泥土芬芳,深深地打动着我、感染着我。于是,我决定此次就以苗族百姓的生活状态为创作主题。

在小稿构思过程中,我刻画了近20个不同年龄、不同形态的苗乡人物生活劳动的造型。但经过反复审视和认真推敲,感觉人物过多,画面显得零碎,结构也比较分散,主题不够鲜明,于是开始着手删减和修改,决定把重点放在体现苗族老人的精神世界上。创作中期,构图、设计画面布局、确定人物形象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这个过程要分析画面构成、笔法、形式、墨色关系和人物关系等要素。

画面构图我大致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半部分为横构图,描绘了几个苗族老妇和一个孩童;上半部分的左面为竖构图,也是该幅作品的重点,刻画了几位苗族老人正在通过手机获取党的大好政策,笑逐颜开。上半部分的右侧我特意取一块留白,仅勾勒出淡淡的白云作为点缀,力求形成画面的疏密对比。

对于如何表现苗族老人,我进行了反复尝试,最后有意削弱色彩,增强动感笔势,强调物体形象,增强块面对比,着重刻画人物的情感,力求实现既不夸大人物表情,又要准确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画面中的苗族老人面容和悦、表情欢愉,体现的是一种岁月之美和人性之美。

人物画作品除了突出表现形象外,人物活动背景空间的渲染也是画家必须认真应对的课题。对于景物的描绘,或光影交错、或线面结合、或模糊处理,都要体现出笔趣墨韵的中国画特色。由于这幅作品画面人物形象比较突出,背景我采取了弱化处理,简单勾勒和淡化。

我觉得,《网上喜讯》这幅作品的创作难点在于中国画的写意性与人物塑造之间的探索。比如个体人物的深入塑造和整体布局的把握、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处理、水墨之间的协调性,再比如笔墨的生动性和深入刻画之间的矛盾,以及用线与结构、体积、空间的矛盾和对画面虚实、黑白灰的处理方法等,都需要逐一分析和解决。

通过《网上喜讯》的创作,我觉得自己在构图和把握人物情感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总结几点感受如下:一是对表现对象的结构和精神内涵要有深刻细致的理解和领会,要仔细观察生活,以便在落笔时做到挥洒自然。二是认真研究所要刻画的对象,用笔、用墨、用线要一气呵成,做到大处显对比、细处显精微,充分发挥宣纸、水墨的性能作用。三是运用笔墨时要注意点到为止,即把握表现的收放程度,保持个性画风和墨趣韵味。

《网上喜讯》对我来说,是艺术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它使我明确了今后在人物画创作中的方向和目标:我将继续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民生活为创作主题,深入挖掘更丰富生动、更富有精神内涵的题材来讴歌新时代各民族人民精彩的生活和生命画卷。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书画知识-《网上喜讯》创作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