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山真水灵秀地,有情有义镇江人。”镇江是一座有山有水、充满书画艺术风情的城市。这里不仅诞生了“大字之祖”《瘗鹤铭》,也是“米氏云山”画风的开创地。由于“米芾杯”国际青少年书法大赛连续三届在这里举办,笔者均参与其中,故多次来往镇江。“真山真水灵秀地”是我对镇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真实印象,而“有情有义镇江人”则是对连续三届担任“米芾杯”大赛评委王明龙的切身感受。王明龙给人的印象,一是睿智、通达又大气,二是沉稳、慎独且谦恭。这种印象犹如后来我对其草书艺术的认识,既有“豪荡感激”的抒情意态,又有“不激不厉”的内敛含蓄,真乃书如其人。
王明龙曾在首届“米芾杯”大赛评审现场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强调,青少年学习书法更应深入传统。他说:“让学生从小认识到中国书法的形成和延续是如何而来十分重要,我们在评选时很看重的一个方面,就是对传统的把握。”这些可以说是他浸淫书法数十年的心得体会,学习古人、学习传统是他一直以来所秉承的学书理念。王明龙深谙“师古人之心而不蹈迹”的学书之法,能够辩证地认识和学习“二王”、怀素、孙过庭、黄庭坚等先贤的草法之妙,灵活运用,以求得古为己用。同时,他厚古不薄今,又深得林散之、言恭达等大家的书学理念和草书之法,再加上自身学识、修养、胸怀等多方面的素养,故能入古出新,创作出既有“他神”又有“我神”的作品。
王明龙于书法有着良好的修养,技法全面。他虽以草书名世,但在篆隶真行草五体上均有着深入的锤炼,打下了较为全面的基础。弘一法师在《谈写字的方法》中讲道:“篆书、隶书乃至行书都要写,样样都要学才好;……照以上的方法学了一个时期以后,此可专写一种或专写一体。这是由博而约的方法。”可以说,王明龙在草书上的“务于精纯”正是得益于书法诸体的博猎多涉。在孙过庭看来,写草书应通楷法,“草不兼真,殆于专谨”,还要“旁通二篆,俯贯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飞白”。也就是说,要专精一体,就应兼善诸体,融会贯通,才能达到真正的专精境界。所以,我们对王明龙的草书细而察之,可以发现,既有今妍又有古质,这种“古质”是以质厚、拙朴、自然为尚。他明了书法诸体间的笔意旁通,通篆知其源,求隶厚其气,用草得其美,故而借助篆隶的笔意强化了草书线条的质感及古朴气息。
节录《千字文》句
纵观王明龙的草书作品,其章法布局聚散得宜、开阖有度,行距舒朗通透,字距利用字群组合加强笔势的放纵连属、气脉的贯通流畅,纵是笔断之单字也是明断暗连,意蕴相承,彰显出草书纵逸连绵的审美情趣。如此圆浑劲挺、自然流畅而又神完气足的书法线条,无疑是得法于怀素的草书,亦可以说,王明龙草书的根源在怀素。在结字上,其讲究体势的多变,或肥瘦疏密,或大小错落,或正欹俯仰,或曲直长短,皆能把看似矛盾的笔画巧妙地统一在单字或字组中,使之既统一和谐、自然和顺,又主次分明、相映成趣,从而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艺术效果。在用墨上,王明龙深受散之老及言恭达先生的影响,把墨的浓、淡、润、渴、白合理协调,让“墨分五色”在燥润之间千变万化,产生无穷韵味。如在其草书作品《王湾〈次北固山下〉》中,干笔浓墨和渴笔飞白两种笔墨的使用形成对比,且涩笔力行、浓不板滞、干不枯槁,所产生的“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两种用墨方法凸显了他行笔的中实、凝重和沉稳,也丰富了其书写线条的涩势、苍浑、遒劲的外在质感和内在的笔致、韵致,表现出险劲、起伏、纵逸的律动感。
真正的书家,不只是会写字,还要会做事。“会做事”是指书家要有综合能力和书外功,既把书法当作一生的修行,又要有主流文化的责任担当。王明龙显然属于“会做事”的书家。他“青年从戎,壮年从政”,经历丰厚、眼界开阔、为人豪爽。这些都有益于他的书法,有益于那种拙朴古雅、丰厚灵动、清逸高卓等气象的生成。长期以来,王明龙坚持在工作之余孜孜于书法艺术的探求,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并以书法艺术来观照工作、观照社会、观照人生,自觉地体悟、省思,不断丰厚学养、涵养,从而书写出属于人生艺术的绚丽华章。(附图为王明龙书作)
《一杯半壶》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