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语|管一棹:坐于秩序之流——记《坐》当代艺术项目展

美术云平台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策展人语|管一棹:坐于秩序之流——记《坐》当代艺术项目展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坐——当代艺术展

出品人

牛合印

牛睿仪

策展人/学术主持

管一棹

主办单位

NIU艺术空间

石家庄食草堂文化饰品有限公司

展览时间

2020年10月31日——2021年2月28日

展览地点

食草堂艺术小镇NIU艺术空间2号馆

参展艺术家

艾旭东、程广、傅镭、关子音、郭晓军、李长海、李晶、卢龙、牛合印、萨子、王楚禹、王家辉、吴以强、薛野、张永力、朱久洋、朱新战

“坐”是权威,是秩序,是人类生活中非凡的起点

“坐”作为一个身体动作,介于作息之间:劳作时身体站立能量快速消耗,受到连续的目的驱使;卧眠时能耗降至很低水平,关闭主要的身体感受系统进入近死亡状态。作息这两个状态很容易理解,坐则复杂很多。先民最初会是随机坐在什么上面,诸如田埂(高地)、石块、自然躺倒的木头上;为何转向座椅,已不可考,但无疑是包含了极高的抽象理解力,这种需求近乎神启,有身体觉醒的含义。坐着既令身体得到休息,思维又不停止,思考成为可能。这足以刷新对外部世界的看法,足以观察劳动、睡眠、生死,甚至思考存在;直到“坐”在椅子上成为一种仪式,乃至让椅子本身成为仪式。古老先民们的生活,从劳动到累积再到支配,从食物的累积到工具的累积,他们中的杰出者逐步从群体中分离出来,在坐着时获得独特的视野,成为首领。当一群人站着而有一个人坐着,会自然向心形成围拱之势。

因此,坐是一种视野,一种清醒的休息,伴随着观察和思考。坐是权威,是秩序,是人类生活中非凡的起点;座椅则是伴生的一个伟大创造。

第一把椅子实物是约4600年前的埃及女王赫特菲勒斯一世的扶手椅,体现了古埃及很高的数学成就和精良的工艺水平;第一次让坐着的人拥有平等话语权的是亚瑟王的“圆桌骑士会议”,从事实上打破了权力之轮进入文明秩序,从向心围拱变为多中心并列交互,从而能让某一议题变得开放和深入,让椅子成为公共空间的对应构造物;第一个利用廉价材料以工业标准进行批量生产的椅子设计来自于包豪斯学院出身的Marcel Breuer,揭开了大众社会的帷幕。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汉代之前中国人一直“席地而坐”,约在东汉后期“胡床”(杌子、凳子)开始传入,约在南北朝时期“交椅”传入,隋唐时将交椅和胡床结合产生了最早的中国椅子,但极少使用。约在宋元之际骑射民族入主中华推动了椅子的普及,至明代木匠皇帝朱由校时代达到极致。高坐家具的普遍出现直接改变了中国建筑高度和结构。受儒家道德秩序影响,椅子至少在宋代就开始出现严格的等级区分,派生出独特的座次排序(江淮地区八仙桌座次)。中国椅子注重威仪,总体上舒适性差;近代以来随着西风东渐逐渐有所改观。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坐”在当代艺术中从一群艺术家对椅子的“误解”开始

我们所策划的《坐》当代艺术项目是将座椅置于当代艺术视野,考察它自南北朝时期从中亚引入成为权贵特权用物和威仪训导方式到当下成为大众日常事物这一过程发生的种种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包含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从一群艺术家对椅子的“误解”开始,简单的初衷经过两次转换很快扩展为一个架构很大的项目,项目演变过程本身也呈现了话题所包含的巨大张力。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时空点,我们身处复杂的激流之中,复杂到足以让人从心底生出卑微——我们能做的仅是具体的甚至是更为具体的选择,把我们的知识、创作经验和日常经验感受融入具体创作中,以作品方式呈现视觉上的强度和丰富性,启发认知上新的可能。

项目分三部分:一是历史情境还原,对历史事实中有关座椅的情境进行视觉呈现;二是定向研究,纵向梳理有关座椅的形制、纹饰、材料、用途和人体工程学等方面,或横向截面,考察不同个体与座椅可能具有的特定关系;三是艺术介入,艺术家将座椅作为材料或对象进行创作。

由于本次展览的种种实际条件限制,我们只是呈现了项目指涉的一部分内容和有限的艺术介入。在我们推出本项目之前,有关座椅的创作已经事实上早已成为艺术家们的关注对象,但艺术界从未形成系统梳理和单独表述,只是散落于其它展览主题的包裹之中。所以我们计划通过连续的展览将这一主题既深且广地展开,以容纳更多的研究、创作和主题召集。

德国一位已故年轻人Michael Wolf曾在中国拍摄了大量非常精彩的与普通民众有关的椅子图片,我们正在联系和邀请他们参与本项目,期待尽早向中国公众开放。同时,我们也希望有大学、研究机构能介入到我们这个项目中来,尤其是对椅子历史演变的纵向研究(迄今为止中外都还没有在此主题上的完整著述),对于扩展本项目意义重大。

透叠和重构:“坐”在当代艺术中

我们在本次展览中设定了5个历史情境还原,分别是农耕状态、朝殿龙椅、中式家宴、英式家宴、圆桌骑士会议,以铺设艺术作品的共生场域;其中农耕与朝殿两部分以大投影对接,直观地构造出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此外,我们还通过200余张椅子的历史图片帮助观众纵向把握器物发展中的直观印象。其中薛野、郭晓军两位艺术家发起的当下有关椅子的图片征集,是从当下的横截面呈现了个体与椅子的关系,内容很丰富,很多专业摄影师都参与了进来。可以说,通过以上几个板块的穿插,为艺术家的作品提供了互文环境,实现视觉上透叠和重构,以最强烈的方式激发观众的经验。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本次展览中共有17位艺术家创作了21件装置作品,作品总体上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显示出他们对椅子作为物品和材料的深刻认知。很多艺术家出于对展览结构的深刻理解早早选择了驻馆创作,在展览情境中推动作品的深化,萨子、程广、牛合印、王家辉、朱久洋等艺术家的作品尤其如此,作品选择上也充分体现了他们丰富的创作、参展经验。

艾旭东共2件作品,一件以闪灯凌空搭建了中西两种椅子的对话情境,一件是椅子的解构过程,都呈现出艺术家睿智的哲人气质和视觉修养。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程广虽然只有一件作品,但规模大,意义结构复杂,以至于不得不反复调整优化。作品扩容性强,深沉严厉而又温情悲悯,局部精巧诙谐甚至令人忍俊不禁。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傅镭拥有近40年的艺术历程,因而作品显示出清晰的认知和高度控制力,作品呈现了一种微妙失衡就足以导致的严重后果的状态。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关子音在英国连续完成了艺术创作本、硕教育,创作视角独特。我们特意把关子音的作品与农耕场景还原两部分加以整合,激发出更为强烈的生命意识,色彩典雅,形式开放而朴拙,正好与千万年一成不变的农耕处境形成深刻观照。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薛野作品是官帽椅投影,简洁有趣,紧扣展题,像一把手术刀一样直指本质;郭晓军以小人儿与椅子幻影共构出史诗般的宏大叙事,相得益彰。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李长海作品借助线绳和几何感很强的椅子构造出一个喜庆而又怪诞的独特视觉氛围。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李晶作品用强烈的形式感紧紧地包裹着深刻的绝望清晰,又诗意地坠落在魔幻和情色的视觉中。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卢龙作品颇有“物派”意味,从烤焦的圆面剔出木本色木屑散落在地上呈圆形,显示出他从水墨到黑白木刻自然生成的创作语言正日趋成熟。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牛合印共有3件作品,其中一件与王家辉共同完成,作品整体上规模宏大、视觉震撼霸气,并包含着一种有序地诱发隐秘感受的机制。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萨子共创作了4件作品,其中2件是受现场激发创作。他的作品既猛烈厚重给人一吐块垒之感,又细腻到能让人感受艺术家在创作中的呼吸。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王楚禹作品深刻思考了以人际为代表的关系逻辑及其内在冲突和张力,像一本打开着的形式考究而又充满视觉刺激的社会学读物。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吴义强作品干净凝练,用精致到苛刻的手艺释放出所指单纯而强大的力量。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张永力作品用简洁的形式和久经岁月的卵石构造出一个既古老而又现场的命题。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朱久洋作品的创作过程既有禅意又有神意,显示出他穿行于中外文化语境时的深思。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朱新战创作了2件作品,以石头、废墟混凝土搭建出两种观看方式,失落的山水情境与混凝土废墟的现代景观甚至可以直接组合为一件架构宏大、意指丰赡的作品。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在差不多10天时间内、预算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做成现在这样的展览,不得不说是所有人同心铸造的杰出成果。作为策展人,我满心感恩。

应当承认,我们在历史与未来面前是无力的,我们并不额外拥有什么;即使有什么也会谨慎使用。我们所做的,都是不得不做的。我们不希望,这只是一场为了告别的聚会!

编辑|刘 晶

制作|千 惠

校对|王密林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1年出版40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192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13071178285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美术云平台-策展人语|管一棹:坐于秩序之流——记《坐》当代艺术项目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