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 Michelangelo Bounaroti,1475—1564)生于意大利北部卡普里城。家庭非常富裕,小时,由乳母家抚养;乳母家是石匠,因此,米开朗基罗自从懂事时起,就已经听到打凿的声音,看见在石头上雕刻种种图像。稍长大之后,决定去佛罗伦萨上学。然而和芬奇相反,他讨厌学问知识,常常画画或玩弄粘土。这使父亲感到很恼火,怎样严厉训斥也没有用。而他的画越来越出色,他向朋友克拉拉兹基借画具,作了好得使人惊诧的画。克拉拉兹基是画家基尔兰达约的徒弟。终于有一天,克拉拉兹基把米开朗基罗带到先生的家中,基尔兰达约见到米开朗基罗,劝说他:“如果不求学问,就不能作我的弟子。”少年很高兴,逐渐地说服了父亲,终于正式开始学画,当时是十三岁,从此他更加努力学习,愈益上进。当时佛罗伦萨城的中心人物,是美第奇家的罗伦索。这人是个大银行家,而且是爱好学问、艺术的人,巨大的邸宅里搜集了古代书籍、希腊的雕刻等。米开朗基罗为了研究这些,暂时作了美第奇的门下客。然而不久,罗伦索死去,他的儿子科西莫作了美第奇家的主人,这个人不象他父亲那样酷爱艺术,而且他对米开朗基罗也给以冷遇,所以米开朗基罗就离开佛罗伦萨去罗马,那是二十四岁的时候。米开朗基罗作为雕刻家开始活动,就是在这以后。他在罗马制作《哀悼基督》的雕像,这作品受到欢迎,被召回佛罗伦萨以后,就制作《大卫》等雕像。米开朗基罗不久成为世界闻名的雕刻家。教皇朱理二世召他到罗马说:“你为我修建陵墓。”因为计划中的陵墓规模宏伟,米开朗基罗认为有作的价值。为此特意到叫克拉腊的大理石山去,用了将近一年功夫,采集了质量优良的石材;据说,运到罗马时,把宽敞的教皇宫廷都堆满了。然而这墓室的建筑始终没有施工,因为有人嫉妒米开朗基罗的名声,说了他的坏话。教皇听信谗言,疏远了米开朗基罗,而且连采集大理石的款项也不支付。米开朗基罗一怒之下,离开了罗马。以后,米开朗基罗怀才不遇,过着穷困的生活,不得不自己支付大理石的价款,债务越来越多,而且由于神经痛,受了不少苦。然而,不屈的米开朗基罗,用那些大理石制作了《摩西》像及其他大型雕刻。就当时来说他是雕刻家,而不是画家。他画的画仅仅是教皇宫中的西斯廷小教堂的壁画和拱顶壁画,那是米开朗基罗还住在罗马时候作的。当时教皇宫中的西斯廷礼拜堂的墙壁和拱顶壁上还没有画,要决定由谁来画,那些嫉妒米开朗基罗的名声的人想使他丢脸,就建议说:“让米开朗基罗来画好了。”教皇也有那心意,就吩咐米开朗基罗去画。米开朗基罗说:“我是雕刻家,不是画家。”加以拒绝,但教皇不听。米开朗基罗说:“既然如此”就开始工作了。完成的作品是画有三百多个Luo体人物的《末日审判》这幅大壁画,和包括旧约圣经的故事、古今预言家肖像的拱顶壁画。此画可以说是第一流的杰作。打算使他丢脸的人,当然不得不哑然无语了。他创作这些作品,倾注了全部心血,从早到晚仰着头,连晚上也点着蜡烛画。据说,由于长期仰着头作画,当作品完成的时候,有一段时间连头都不能弯,难受极了。由于这两件大作品,使米开朗基罗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画家。壁画的构图宏伟,每一个人体都描绘得正确有力,特别是描绘男Luo体,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这时正象米开朗基罗是芬奇的竞争者一样,又出现一个年轻的画家和米开朗基罗竞争,就是拉斐尔这个天才。上了年纪的芬奇已自动地引退,一个人孤独地到法国去了,而傲岸不屈的米开朗基罗却不是那样。他竭力和拉斐尔较量。曾留下了这样的故事:有一天他看见拉斐尔带着许多从者到梵蒂冈宫廷去,就嘲讽说:“怎样啦,真无聊极了。简直像被押送到牢房去一样。”而拉斐尔也不服输,他看见米开朗基罗孤单单一个人,就说:“嗯,简直象个被驱逐出境的人。”尽管两个人的关系很坏,但是事实上,两人都互相佩服。拉斐尔偷偷地学习米开朗基罗强有力,米开朗基罗却学习拉斐尔的优美。米开朗基罗到了晚年,再次来到罗马,开始从事建筑。他设计的圣彼得教堂,至今还是文艺复兴建筑的代表作品。
瓦萨里
在米开朗基罗的弟子中,最出色的是瓦萨里(Vasari,1511—1574)。他虽然也画气势磅礴的画,不过比老师画得稍感柔和。只要看以希腊神话为题材的《丽达》这幅画就可明白。作品画的是神话中诸神之王朱比特变为天鹅,向美女丽达求爱的一个场面。那天鹅的轮廓线画得这样生动优美。然而,他的功绩,不限于画画,他还是一个出色的美术史家。搜集了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的传记和传说,写了一大本书,作为贵重的史料,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拉斐尔如果把芬奇的艺术比作不可知的海底的深度,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则是高山的峻岭。与此相对照,拉斐尔(Raffaelo Santi,1483—1520)的画,不是可以说象是广阔展开的明朗的原野吗?
拉斐尔生于意大利中部高原的乌尔比诺城。乌尔比诺的公爵当时也是以艺术的保护者而闻名。拉斐尔的父亲是画纹章的匠人。拉斐尔从儿童时代就喜欢画画,到十六岁,到一个叫比鲁其诺( Perugino,1446—1524)的画家那里当了一年学徒,热心地学习画画。比鲁其诺的作品大多数是明朗的牧歌式的情调,因此,拉斐尔也可能受他的影响。若看他初期的作品,就有和比鲁其诺如出一辙的感觉。当时,堪称为意大利第一的画家,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年轻的拉斐尔听说达·芬奇的作品很出色,非常向往,因此得到比鲁其诺的允许,到佛罗伦萨去研究达·芬奇的艺术或学习马萨乔、米开朗基罗等人的卓越艺术。他的丰富的才能,不用说得到了更大的增长。从此以后,他画了许多出色的作品。拉斐尔是个非常漂亮的青年,性格温和,举止优雅,是一个谁都喜欢的人,但可惜只活了三十七岁就死了。在他短促的一生中画了近三百幅画,其中以描绘圣母的画居多。只要说是拉斐尔的圣母就是非常有名的,因为数量很多,因而要加上种种名字,如在庭园里的叫《花园里的圣母》,在座椅中的叫《座椅中的圣母》,在大公爵府中的叫《大公爵的圣母》等等。对《大公爵的圣母》还有这样的传说:达斯卡公爵夫人因没有孩子而忧愁,后祈求这个圣母,不久果然就生了个漂亮的男孩。最有名的是《西斯廷圣母》。乘云的圣母抱着年幼的基督稳静地出来,在她的两侧迎从的是年老的教皇和圣女巴尔巴拉。画的下方有两个顽皮的小天使。据说,这两个小孩是拉斐尔有一天在面包房前看到的,两个孩子曲肘作成天真的样子,拉斐尔敏捷地把他们速写下来,后来加在这幅画上。拉斐尔真是敏捷而又机智,而且也有非常诙谐之处。拉斐尔二十五岁时,应罗马教皇的邀请,在梵蒂冈宫画了《哲学》、《诗》、《神学》和《法律》等巨大的壁画。全部是四幅,其中《哲学》也称为《雅典学院》画了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等共五十多个大学者,出色地画出了每个人的学风和性格,看来拉斐尔是费了极大心血的。拉斐尔渐渐富裕起来。在那个时代,画家已经不是匠人,而是受人尊敬的“艺术家”。因此,来后他集合学者们,开始研究希腊艺术,作罗马市的都市规划,过着幸福富足的生活;但是就在开始画《基督升天》这幅画的时候,中途去世了。据说人们都极其惋惜,他的葬仪非常盛大。就是说,他直到死都是幸福的人。不象芬奇和米开朗基罗那样遭遇困境。他的艺术一直都是纯朴、生动活泼、无所偏倚、圆满和谐的;几乎被认为是完美无缺的。在以后几百年中,他非常受到人们的尊敬,被称为“画家的王子”。而且他的《圣母》受到所有的人欢迎,例如要是说某个女人“象拉斐尔的圣母一样”,那就等于是说那个女人无上的美,直到如今,在英国还是这样。
佛罗伦萨派的特色 拉斐尔死后,佛罗伦萨的艺术,急剧衰落下去。虽然在拉斐尔的弟子中,仍有朱利奥·罗马诺(Giulio Romano )等二三人,但是已经不是象以前那样繁荣的时代了。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已进入文艺复兴的衰退期。在转入威尼斯派以前,再大致列举一下佛罗伦萨派的特色。首先,可以说是素描正确。佛罗伦萨派的画家们决不对事物的外形敷衍塞责,例如即使画人体,也要用数学和解剖学的知识明确地画出来;即使画背景,也要依据光学原理,运用正确的远近法。其次,佛罗伦萨派的画家,大多画男人。当然,象波提切利和拉斐尔也画美的女性,但是整个说,还是以画男人居多。有人这样解释:这是因为佛罗伦萨是行会发达的城市,是注重规律严整精神健全的城市,因此喜欢正确地描绘出男性强而有力精神的画。最后,一般认为,在佛罗伦萨派的画中,宗教的感情、神秘的情调比较淡薄。近代的合理的精神取得了胜利,不仅与中世纪的画比较是这样,而且与威尼斯画派比较,也可以说是有显著的特色。
(二)威尼斯派
威尼斯派的特色 威尼斯派的画和佛罗伦萨派比较,大不一样。当然,也同样不是中世纪的阴郁的贫乏的画。威尼斯派的画家在绘画时重视色彩甚于外形;色彩丰富且富于变化,是威尼斯派的最大特色。他们有时把物象的轮廓不画清楚,画得模模糊糊的。这是为什么呢?由于威尼斯是面临海洋的城市,在那一带水蒸汽总是很多,因而物体的形象大多看起来带点模糊而且柔和;早晨傍晚受太阳的斜光照射,所有物体常常反映出美丽的光辉。其次,画女性多于男性,也是威尼斯派的特色。最后是宗教的神秘的感情较多,当然这和中世纪的艺术是不可比拟的。威尼斯的市民大多乘船,说起乘船,往往容易使人有宗教的感情,甚至可以说,容易迷信。这在威尼斯画派的画中也表现出来。那么,威尼斯派的绘画,从谁开始,怎么发展的呢?
威尼斯派的起源 因为威尼斯是古老的城市,从十一世纪、十二世纪以后,艺术已经相当繁荣,可以认为已经是一个方面的中心地。因此,画家也有很多,不过象今天所说的具有威尼斯特色的最初画家却是雅科布·贝利尼。(JacopoBellini,1400—1471)他到帕都亚学习过绘画,从一开始色彩就很美,因此可以认为,威尼斯派大概是从这个人开始兴起的。
油画颜料的使用 不过雅科布死后不久,一个叫安东奈洛·达·梅西纳( Antonello da Mcssina,1430—1479)生于西西里的青年画家来到威尼斯,传授油画颜料的使用方法。结果,威尼斯画家们,可以自如地挥笔,可以使用丰富鲜明的色彩了。原来,油画也就是用油溶化颜料来画画的方法,从十二世纪以后,在尼德兰盛行起来,不过非常不完善,尚有许多不便之处。而想尽办法,研究出完善的油画颜料的,按一般的说法,据说是后面要介绍的十四世纪尼德兰画家凡·爱克。总而言之,油画是尼德兰的东西,在意大利还不为人所知。意大利人用的颜料是所谓蛋胶画(坦普拉),也即是将颜料溶于蛋黄而作成的,缺点是容易脱落,发粘,不能自如地运笔。在梅西纳居住在那波利时,大概看见过到那波利来的尼德兰画家使用的油画颜料,觉得这是极为方便的东西,因此他就去尼德兰学习油画颜料的制法;他在回来的途中,顺便到了威尼斯,把它的制法传授给威尼斯画家。但是,他本人似乎并不是了不起的画家。若看他的作品,构图散漫,人物无生气,没有多大意思。但是,靠他带回来的油画颜料,威尼斯派的绘画急速地发挥了特色,从而一变全意大利的画风,因此,应当说他在绘画史上的功绩是不可忽视的。
乔凡尼·贝利尼 堪称为威尼斯派的开山祖师的雅科布·贝利尼有两个儿子。兄弟两人虽然都成为画家,不过弟弟乔凡尼·贝利尼( GiovanniBellini, 1427—1516)最有名。他最初和父亲一样,到帕都亚,在那里学画;因为也受教于曼特尼亚,所以他那个时期的作品,素描正确,具有强有力的感情;但是,回到威尼斯以后,有了油画颜料,他马上用油画颜料画出感情柔和、色彩美丽的画。他的数量很多的《圣母》被说成是威严和美相给合的最早作品。
柯累乔 然而,比贝利尼更具有丰富才能的是柯累乔( AntonioCorreggio,1494—1534)。详细的事迹虽不清楚,但他似乎是谦逊而率真的人。他的画非常温和而且很美。可以看看《爱的学校》(一名为《小爱神的教育》),画的是麦鸠利和维纳斯两个人教小爱神步行。维纳斯的丰丽的肉体魅力,小爱神的可爱,确实无与伦比。这些作品,可以说是色彩画家对佛罗伦萨派的造型的挑战书。柯累乔确实擅长于画女性,再看他画的《圣女卡德琳》,也会觉得充满柔和优美的情调,至少在他以前,没有可以和他并肩的画家。
乔尔乔内和巴尔马·委基奥 在乔凡尼·贝利尼的许多弟子中,有许多优秀画家。其中一个是乔尔乔内(Giorgione,1477—1510)。他是农民的儿子,品性善良纯朴,没有受过很多教育,然而自己努力学习。他喜欢吹笛子,因此,他的画里,吹笛子的人物非常多,著名的《田园的合奏》就是这样。此外,他的画,特别是在色彩方面,一般都认为有音乐的和谐,那一定是由于他对音乐有兴趣,很能理解音乐的美的缘故。还有一个优秀的画家,是巴尔马·委基奥(Palma Vec-chio,1480—1528)。他用鲜美的色彩画肉体丰满的女人,不过他的女性,都有一种非常现实的感觉,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大概可以说是近代的。如这样说,柯累乔的《圣女卡德琳》也是近代的,因题名为《圣女卡德琳》,可知画的是圣女的肖像;若就以画叫人看,也许会认为是一个年轻的女郎在读什么书。就是说在柯累乔和委基奥的作品中,已经看不到中世纪令人郁闷的精神。他们可以说已经成为真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近代人。
提香(Titian,1482—1576)到提香出现,威尼斯派绘画达到了顶峰。提香生于阿尔卑斯高原托卡勒城一个将军家庭,从小就不爱读书,一到上学的时候,就跑到城外,到山野森林里去游逛,或到郊外去摘花,将花揉烂取它的汁液画画,连家庭教师也对他没有办法;因此,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被送到威尼斯去学画。老师是乔凡尼·贝利尼。最初提香很听从贝利尼的吩咐,画贝利尼风格的画。在贝利尼的弟子中,同时的还有乔尔乔内。如前所述,乔尔乔内善良,技术出色,年纪也较大,所以他也教给提香一些东西。后来,提香一点也不听先生的,只听乔尔乔内的教导。贝利尼很生气,把两个人都开除了。他们没有办法,只好靠画画来维持生活。不过,提香总是更受欢迎,因此乔尔乔内也感到没趣,两人的关系开始疏远。不久,乔尔乔内死去。此后就成为提香一人的天下。提香使用华丽的色彩陆续画了许多出色的作品,使人惊叹不止;特别擅长描绘出金色的调子,甚至有“提香的金色”这个词汇。据说,米开朗基罗看见他的色彩,赞誉地说:“如果形象再正确些,就会成为世界第一的画家。”他的作品,首先应该举出的是《酒神与阿尼亚德尼》。他用严密的构图,确实很巧妙地捕捉描绘了希腊神话中一个场面。《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究竟画的构思是什么,虽然谁也不太明白,不过大概可以这样认为,穿衣裳的女性表示纯洁的天上的爱,而完全Luo体的,坐在井边的举止有点轻浮的表示人间的爱。然而提香的画最有名的是《弗罗拉》。所谓《弗罗拉》就是花神。但是这个女神并不是即将开放的春天的花朵的感觉,倒不如说是洋溢着盛开的鲜花的美丽。发育完美的女神的身体,她的金褐色的头发,高高的额头,大大的蓝色的眼睛,半月形的眉毛,丰满的面颊,宽大的双肩,高耸的胸部,健壮的体格,堪称为十五、十六世纪理想美人的典型。和它有类似的情趣的作品是《抹大拉》,把一般认为是圣女的抹大拉画成普通女人,而且是有结实的肉体和丰满的乳房的女人,从这可以看出提香的精神。如前所述,文艺复兴在某种意义上,是要把从来认为神圣的东西拉回到凡间来的时代。在《抹大拉》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种意图。说她是神圣的人物,也仅仅是从望着天上表示虔敬的眼光中表示出来。德意志皇帝《查理五世》的肖像,也是堂皇壮丽的作品。提香画了这幅肖像以后,很合皇帝的心意,据说以后提香每次画完画后,总要付给他一千克朗巨款。因此,提香开始有很多钱,住在象宫殿一样的家庭里,可以过着豪华的生活。到九十岁时,得鼠疫病死去。
丁托列托 提香确实是威尼斯派最大的画家;不过他之后,还有天才人物。这时候,佛罗伦萨派已走上衰微的道路,而威尼斯派还在继续繁荣兴旺。提香的弟子中有两个伟大的画家。其中一个是丁托列托(Tintorctto,1518—1594)。丁托列托是“染匠的儿子”的意思,真名叫雅科布·罗布斯其,不过现在谁也不叫他的真名。丁托列托从孩子时就喜欢画画,不管是染坊店的壁还是地板上到处都画满了画。父亲以此为骄傲,请求提香收他为弟子;但是他桀骜不驯,一点也不遵循先生的教导,终于被提香赶回来。可是丁托列托对此事一点也不在乎。他以“具有提香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的形象”为志愿,以旺盛的精力画了许多出色的、大多是大幅的画。他说如果画幅不大,就画得不完满。《天国》这一类壁画等都是画在威尼斯宫殿的大厅里,和米开朗基罗的《末日审判》一起,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壁画。当然,因为是威尼斯派画家,色彩华美,很有气魄。英国的评论家拉斯金认为“的确比得上米开朗基罗”,极为赞赏他的画。丁托列托还有一幅叫做《圣马可的奇迹》的作品,画的是在基督教还未被公认的时代,一个奴隶信徒被异教徒们抓住,在刚要被杀的时侯,威尼斯守护神圣马可出现挽救了奴隶,这一戏剧性故事。《苏珊娜的出浴》也是有名的作品。丁托列托性情Ji烈,留下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个弟子把画卖给了商人,但买主觉得价钱太高因此想请丁托列托看一下;到了他的家,丁托列托看了那幅画,没想到他火冒三丈,就打了弟子一耳光。商人大吃一惊,又很高兴,以为这样一定可以用很贱的价买到手。哪知丁托列托说:“傻瓜!你怎么把这样好的画卖得这样贱!”
委罗奈斯 提香的另一个弟子是委罗奈斯(Veronese,1528—1588),他性格活泼,画了许多威尼斯的祭典、宴会等热闹豪华的画。威尼斯有圣马可节、谢肉节等许多节日,全城都要狂欢跳舞。委罗奈斯喜欢画那些愉快欢乐的场面,特别长于以银色调子作画,和提香的金色相对,也有所谓“委罗奈斯的银色”的说法。描绘基督显圣的《迦拿的婚宴》巨幅画,是点缀十六世纪威尼斯画派最后余辉的有名的杰作。委罗奈斯还留下《圣女赫勒恩对十字架的幻想》等许多杰作。自从他死后,威尼斯画派逐渐衰微下去。
(三)波伦亚派和那波利派
佛罗伦萨派从十六世纪以后,威尼斯派从十七世纪以后,顿然失去繁荣之势,开始衰微下去;与此同时,盛极一时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也随之宣告结束。其原因在哪里呢?首先最重要的是政治方面。到了十六、七世纪,意大利开始分裂为米兰公国、威尼斯共和国、佛罗伦萨、罗马教皇领地和那波利王国五个部分,互相争夺;德国皇帝,新兴西班牙王国的势力也相继侵入,国内纷扰杀戮不绝,因此没有艺术繁荣的余地。进而,马丁·路德的新教运动,也波及到这个国家,情况更加复杂。正如前面所说,意大利的绘画大部分和罗马教会的信仰与传说有关。当然,它和中世纪艺术的处理方法不一样,但它的主题大多和旧教有关,这是无疑的。新教运动兴起,反对罗马教会的气势高涨起来,和以前一样的旧教的画,就不再画了。虽然有希腊神话这种最理想的题材,不过作为宗教方面的画,应该怎么画呢?画家们张惶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失去了作画的自信心。但是,不能忘记另一个经济上的原因。如前所述,十四、五世纪的时候,意大利可以说是欧洲贸易的中心,因此商人的势力强大起来,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绘画也兴盛起来。但是,到十六世纪,欧洲的商业贸易中心,离开意大利,转移到西班牙去了。十五世纪末期以后,西班牙、葡萄牙新兴王国,不断致力于发现新航路。他们几经失败之后,终于发现了去东方的航路,特别是西班牙发现了美洲大陆,在那里建立了广大的殖民地。新大陆与西班牙开始频繁往来。因此,十六世纪以后,西班牙各种工业兴起,商人、市民的势力也强大起来,意大利也不能不受到它们的影响。因为意大利已经不是东西贸易的交通线,意大利商人们也失去了活力,声望消沉,购买力也下降;与此同时,画家们也似乎突然丧失了元气。不过,意大利绘画虽说衰微,也还是留下一些余脉。
波伦亚派 意大利北部大城市波伦亚,兴起了一派艺术运动。其中心人物是鲁多维柯·卡拉齐(Ludovico Caracci,1555—1619)。这个人遍游意大利各地,研究米开朗基罗、提香、丁托列托等大家的作品,回到波伦亚以后,在该地设立美术学校,培养了许多弟子。他的信条是“应该取前代大家的长处,结合它们,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也就是模仿主义,或者折衷主义。当然,这种作法决不能产生伟大的艺术。卡拉齐的作品大部分是毫无生气虚有其表的东西。值得记忆的是,在他的弟子中出了通俗画大师,那就是基多·雷尼(Guido Rcni,1575—1642)。他受卡拉齐的教育之后,应教皇邀请去罗马,以后画了许多画,不过以《戴荆冠的基督》特别有名。这幅画的复制品,可以说风行各地,确实是色彩优美,画法也柔和洗练,基督的脸也很美,是一幅使人喜欢的作品;但是,也不能不说是一幅缺乏精神深度的画,力量不足,看不出那是想拯救人类的真诚热烈的基督,连望着天上的眼神,也是极其女性化的,没有十五世纪作品中所见到的那种雄伟坚韧的气质。应该说在此处也已经表现出艺术的衰微。
那波利派 与此相反,意大利南部那波利出现了自然主义一派,它的主将是卡拉瓦乔(Caravaggio,1569—1609)。原来此人并不是画家,而是一个石匠,但有绘画才能,曾经在罗马工作。当时,他看见画家们都不过是模仿前代的大师,便毅然下决心作画家。他的主张是“画家不能徒然地模仿,应该直接从自然学习”。因此他有许多作品,都是描绘日常生活的场面。如题为《赌博》的一画,两个男人在玩扑克牌,在其背后,有个家伙躲在暗处,用手指递暗号,意思是骗人的赌博。这是意大利人生活中一个真实场面。值得注意的另一点是,使用浓淡法,得到特殊的效果。背景很暗,只把人物和桌子,也就是主要物体画得明亮。这样的画法,后来传到西班牙,得到独特的发展,成为所谓巴罗克绘画的一大特色。卡拉瓦乔虽然不是大家,不过确是具有敏锐才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