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油灯文化
油灯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品格,曾经在逝去的年代里为历代文人雅士不断吟颂。魏晋时期庾信的《灯赋》、江淹的《灯赋》、谢眺的《咏灯诗》,唐代韩愈的《短灯檠歌》等皆取材于油灯而寓有深意,“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 、“一朝富贵还自恣,长檠高张照珠翠。吁嗟世事无不然,墙角君看短檠弃。”托物寄情,表达舍生取义、勇于牺牲的情怀。因此油灯在中国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器皿,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收藏几盏油灯,夜晚兴致所至,点燃一盏两盏,可为居室平添些许拙朴儒雅的情调;用时可为雅室增加古意;不用时亦是装饰,能为居室添上思古之悠情。品味油灯文化,体验古人灯下情趣,则心神悠然、雅室生辉矣。
1998年5月18日“扬中市油灯博物馆” 开馆,它位于江苏省扬中市,是当地文化主管部门批准的。张守义于1998年创建了国内惟一一家个人油灯博物馆。
590){this.width=590;}" border=0>
590){this.width=590;}" border=0>
590){this.width=590;}" border=0>
灯影下的诗意
掌灯时分,油灯点燃,漫漫长夜,一灯如豆,虽不似白昼毫末毕现,幽微的灯光却酿造出浓浓的或淡淡的诗意氛围,直教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一唱三叹,意绪万千。士子读书,青灯黄卷:“一卷离骚一卷经,十年心事十年灯。”(清•吴藻)、“万古分明看简册,一生照耀付文章”(元•谢宗可);荧荧灯火,撩惹闺情:“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唐•李瑞)、“醒来灯未灭,心事和谁说?”(清•沈宛);客舍孤灯,触发乡思:“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唐•李商隐)、“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唐•白居易);故人相见,挑灯夜话:“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宋•晏几道)、;窗前灯下,通宵劳作:“不知织女荧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宋•茜桃)、“合衣卧时参没后,停灯起在鸡鸣前。” (唐•王建)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曾满怀“整顿乾坤”、“恢复神州”的豪情壮志,在长夜难眠的灯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情真意切,传诵千古。
宋代福州太守蔡君谟在灯节令民间每家点灯盏。有个叫陈烈的文人做了一盏灯,在上面题诗:“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贫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风流太守知不知,犹恨笙歌无妙曲。”愤懑之情,溢于言表。宋代还有个叫田登的州官,为避“官讳”,不准人言“登”字。因“灯”与“登”谐音,百姓“点灯”就只能说成“点火”。每逢灯节,州府张贴告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令人哭笑不得。草民口口相传,由此生发出一个成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有个严监生,为计较油灯的灯草多点了一根,“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还是夫人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登时就没了气。”小小油灯,入木三分地映衬出一个守财奴的吝啬心理。作者的生花妙笔、敏捷才思,皆因有盏幽幽油灯。
灯与夜为伴,夜因灯而明。灯下有说不尽的故事,灯下有吟不完的诗篇,灯下有解不开的悠悠情丝。
590){this.width=590;}" border=0>
瓷灯:590){this.width=590;}" borde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