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教授:读书可以填补生活的苍白

文学评论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宁教授,多年来深受大众的崇敬和爱戴,她已年逾古稀,却丝毫不显苍老,她对人和蔼可亲、谦和儒雅,她治学严谨、循循善诱,她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王宁教授有着

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宁教授,多年来深受大众的崇敬和爱戴,她已年逾古稀,却丝毫不显苍老,她对人和蔼可亲、谦和儒雅,她治学严谨、循循善诱,她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字学家。

王宁教授有着独特的读书经历。“我确信,人的一生并非全都需要自己去亲身体验,因为人生的体验非常难得,也不一定有太多体验的机会。我觉得从书中获得的见解可以带给人们体验性的生活和情感,也就是说,读书长见识,在读书的过程中,吸取别人的经验。我在青海工作了24年,在农村、牧区读了很多书,在物质生活最贫乏的日子里,书籍让我感到生活的温馨。一个人在有限的生命中接触的东西比较少,也很单薄,读书可以填补自己知识、情感和经验的不足,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去扩展自身生活的空间,填补自身生活的苍白。”

读书其实只需要一个窄小的空间,它不是别人能够限制的。人生的体验需要大舞台,但读书却是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实现的,而且它可以让每一个人从这个小空间赢得一个大世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的东西是可欲而不可求的,而读书却是无欲而可求的。如果一个人不读书,他的眼界、境界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王老师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她的读书生活,“在我年轻的时候,喜欢读19世纪的欧洲文学,那是现实主义的作品,我读巴尔扎克、罗曼·罗兰、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当时我就惊奇地感觉到人的情怀、人的心灵有着太多的体验,让我发现人的精神世界竟然是这样的丰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竟然是如此的复杂。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的变迁,我已经在现实中看到了书中所描绘的方方面面,所以当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正当的人和事的时候,我不惊讶,因为我已经在文学作品里读到了人性的尔虞我诈、趋炎附势、见利忘义、物欲横流。这个时候,我就在不断地思考,思考中国古代的书,思考其中的和谐与超然。”

王老师认为书籍可以让人们接受很多东西,同时它也在为人们储存很多东西。这种储存让你在今后的生活中真正碰到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理解比你读书之前要深刻得多。所以读书是一种储存,它会让你充实,它会引导你去面对未来的人生,增加自己的熟悉感。

如果一个人不读书,那么他的情感会很单薄,王老师在大学尝试着开设“大学语文”这门课,她曾经给学生串讲过十首有关生离死别的诗,就是为了让青年人去体味古人的丰富感情,去感觉古人对于生离死别所表达出来的浓烈情怀,李清照的《声声慢》、元稹的《遣悲怀》等就是表达情感的典型作品。王老师指出,对别人的关注就是对自己感情的珍惜,一个人感情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也就丰富了。人生最大的财富或者说无法被剥夺的财富,就是精神的充实,精神的充实又是从书籍当中得来的。

阅读母语,最容易产生语感,多读自然能够培养出语感。王老师坦言,一个人读好书,就会有好的语感;读坏书,就会产生坏语感,说出的语言就会不雅而且俗气。所以她提倡读美文,现在很多青年人喜欢读小说,而不喜欢散文,其实散文是积累词汇、产生语感的最佳练习。读书需要鉴赏的能力,读书可以培养自己的语言,语感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

王宁,1936年生,浙江海宁人。语言学家、文字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古汉语词义答问》、《训诂学原理》等,主编高校教材有《汉字汉语基础》、《古代汉语》等。

(实习生 龚勤舟 )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文学艺术-文学评论-王宁教授:读书可以填补生活的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