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译者黄树南去世

文学新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译者黄树南去世为南师大教授,其全译本12年再版印刷30次影响三代中国人的外国文学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全译本译者,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

文学新闻资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译者黄树南去世 


  为南师大教授,其全译本12年再版印刷30次


  影响三代中国人的外国文学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全译本译者,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黄树南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8月24日7时25分在江苏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77岁。昨天下午,记者采访到了黄老师的女儿黄可梅女士。她说:“父亲在与病魔的斗争中也像钢铁一样坚强。”


  住院8个月没能熬过来 


  三天三夜没合眼的黄可梅女士和丈夫在家中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心情十分沉重。她拿出了父亲的照片和留下的手稿,语气哽咽:“父亲是早上7点25分去世的,我们没有惊动太多的人,自己守在父亲身边,他昏迷了半个月,中间时不时清醒过几次,最后三天我们都没合过眼。”黄可梅说,父亲走得太早了,“自打母亲2005年因病去世,他的心情也倍受打击。最让我们家痛惜的是哥哥黄可明,他可是东大计算机系32岁破格提拔的教授,1992年因病去世时才35岁。父亲平时不多话,性格非常坚强,但哥哥离开时,我看他流了眼泪。”


  一家四口,如今只剩下黄可梅一人,记者想尽量回避往事,但总也绕不开。她强忍着悲痛告诉记者,就在去年12月父亲在家整理书架时,突然摔倒,摔断了两根肋骨,去医院做手术结果查出肺癌。真是祸不单行,后来胸部治好了,他又摔断了腿。但父亲不抱怨,8个月住院期间,他没有哼过一声。在生病期间还在对她说,他还有很多事没做完。想翻译一部大作品,而且已经有一家出版社向他约稿。“我劝慰他,你能不能吃得消,好好养病,等身体好了再说。但他不听。”


  坚信自己的翻译是独特的


  问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翻译,黄可梅立即回答:“记得,当然记得。上世纪70年代父亲就开始领衔翻译了,当时我在读初中,父亲为了翻译这本书,看了大量的俄国文学作品,翻译的手稿堆起来有一尺多高,他很认真,一边翻译,一边修改,并且反复斟酌、推敲,几次推倒重来。我记得当时很好奇,还帮着抄过稿件。”跟随母亲学日语的黄可梅说,她是父亲翻译全译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第一个读者,她被保尔和冬妮娅的故事所吸引。她还透露,为了帮助父亲,她不得不硬着头皮补学俄语。


  她说,父亲拿到刚出版的书时,很开心,读者反响强烈,但他并没有想象中的Ji动,也许是他估计到的结果。“他只是说,应该还原全书的面貌,让读者读到一本完整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据父亲讲,该书最早是由一批学者从删节的俄文版共同翻译的,后来这批人各分东西,父亲重新校审,并补译了俄文版新发表的文字。”


  由于黄树南之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过译本,“虽然不是全译本,父亲一再对出版社说,译了就完了,全译本书出来就成,不必在书上印上‘全译本’三个字。但出版方不同意。因此,有人就开始对他进行攻击,说他抄袭。当时父亲压力很大,有人要告他。但他始终坚信:‘这一定是个误会’,我认为他不可能抄袭。他为此写了一篇《钢铁是怎样出炉的》论文”。黄可梅透露,黄树南并不呆板地就文字翻译,其中描写保尔在路灯下的背影,加强了自己对情景的理解和感受。因此他的翻译是独特的。


  他把儿子留下的钱都捐出


  黄树南夫妇都从事外语教学和文学翻译,为人都很低调。黄老师除了翻译著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外,还翻译了《暴风雨中诞生的》、《岁月——布哈里狱中绝笔》、《乌苏里山区历险记》等文学作品,以及难度很大的《列宁文稿》、《苏联历史百科全书》、《俄国文学史》、《永恒的召唤》等学术著作。


  女婿彭京告诉记者,他与黄可梅谈恋爱时,去他们家感受最深的是,“晚上,他们一家四口每人占一个书桌,非常安静地在看书。岳父话不多,但句句是真言,我喜欢和他聊天,很舒服。”最让彭京吃惊的是,黄树南的儿子去世时,因他是最早从事IT行业的科研人员,留下了一笔钱约4万元,可没想到岳父大人把这笔钱全都捐了出来,给学校做奖学金用。“对于那个年代的家庭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呀!”女儿黄可梅与女婿彭京以及院方商量,遵照黄老师生前遗愿,一切从简,不在家中设立灵堂。据悉,黄树南教授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8月28日上午10点在南京石子岗殡仪馆举行。本报记者 蔡 震


  南师大外语学院院长张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再版印刷30次


  昨天下午,当记者走进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张杰院长的办公室时,他已经把黄老师翻译的几本著作摆在了桌子上,“黄老师是我们国内最优秀的俄语教师,他是《现代俄语通论》一书的主要编者之一,这本书是所有学俄语学生必备的教材。真是一点也不夸张地讲,黄老师不仅俄语理论水平高,他的实践能力也非常强,他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


  说着,张院长拿起桌子上的一套书,记者看到这是一套很特别的《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史研究》。张院长介绍时很Ji动,“1998年这套书的招标指南挂出7年没有人认领,可黄老师主动要求认领。”记者问为什么没有人认领?“很难呀!”从张院长的语气中就能感觉到这套书的分量。


  接着张院长又拿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依然情绪高涨:“记得1994年首次出版时就很轰动,你看这本是2006年出版的,已经是30次印刷了,印数高达91万9千册。可想是多么地受欢迎。当时中国出版外国文学势头最猛的漓江出版社主动找到黄老师,请他根据俄文版完整的版本进行翻译。我们把他的翻译作为最好的范例,运用在教学当中。”


  从学术上看,张院长认为,黄老师家乡是江苏宜兴,他对江苏非常热爱,读高中来到南京四中后,他苦学俄文,考取了哈尔滨外国语学校,后留校任教。“他不变的家乡情结促使他来到了南京,虽然我们学校条件也很好,但俄语研究环境不如东北,可以说,黄老师是作出了牺牲的。”黄老师对教学的严谨态度也让张院长感到敬佩,“他做事很认真,我接替过他的一门课‘苏联概论’,当时他要去苏联访问,就在临行前一个晚上,我去他家里取备课本,他还在把当天的新闻资料添加进备课本里,让我感动。”张院长说,黄老师培养了一批外语人才,如今中国外交部政策研究司副司长乐玉成就是他的得意门生。有很多在国外的学子都不忘他,经常会回来看他。本报记者 蔡 震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文学艺术-文学新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译者黄树南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