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剧本:人人都来里克的酒店
《卡萨布兰卡》的诞生,
与二战中重要的“珍珠港”事件只几日之隔,当时的华纳兄弟电影公司一名审阅剧本的人听到罗斯福总统的广播讲话之后,心潮澎湃,立刻决定投拍一部反法西斯题材的电影,来鼓舞当时苦苦挣扎的盟军各国。刚巧《人人都上里克酒店》(Everyone Comes to Rick''s)这个舞台剧剧本及时的送到。制片人哈尔·沃利斯和导演迈克尔·柯蒂斯大喜,几经挑选和斟酌,终于搭建了一个国籍缤纷的演员班组:三个主演分别来自瑞典、美国和奥地利,甚至敌对的英国和德国。不过,虽然阵容强大,《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在1942年5月开拍时,却只有半部剧本。所以在拍戏过程中,制片人沃利斯不断与编剧爱泼斯坦兄弟发生争执,导演柯蒂斯则在每次便餐时和制片人大吵,其结果是剧本不断地被修改。
有人评价,《卡萨布兰卡》用最糟糕的剧本拍出了最经典的影片,因为最后居然出现了三个结局,不过,拍到第三个结尾,当所有人看到褒曼用那么一种生离死别的目光看着鲍嘉时,柯蒂斯说:“我们都莫名其妙地相信,《卡萨布兰卡》的结尾只能如此了。”
经典选角:与总统擦肩而过
在《卡萨布兰卡》选角过程中,一直有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最初的里克曾经选定了罗纳德·里根,是的,不用怀疑,就是那位过世不久的美国前总统。人们在津津乐道他的“星球大战”计划连同辉煌的政治生涯的时候,很少有人想到,如果当年是他出演的《卡萨布兰卡》,那么有几个人的人生轨迹会因此而改变。
人生只若初相见,回首已是百年身。没有如果,也没有重新来过的可能,时至今日,人们说到里克,第一个想到的还是那个亨弗莱·鲍嘉,而不是里根,不过这一预案曾存在的惟一证据,是华纳兄弟公司在筹拍阶段刊登出的一则广告。但由于它是如此的令人难以置信,因此几乎所有研究电影史的学者,都异口同声地把它归咎为排版错误。
经典表情:“我一直想知道我爱上谁”
如果现在,也许没有人对半部剧本就开拍的电影太多置疑,。但是在40年代的好莱坞,如果没有剧本就进行拍摄的话,不只演员对于自己的表演没有信心,就连导演和制片人之间的矛盾都难以调和。
“我一直想知道我爱上了谁,是保罗·亨莱德扮演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领袖维克多·拉兹洛,还是亨佛莱·鲍嘉扮演的酒吧老板里克。”褒曼在自传中这样说。亨弗莱·鲍嘉每天拍完戏就跟人抱怨说:“我每天要问:‘喂,今天我到底演什么?怎么演?’
然而,正是褒曼举棋不定的眼神和鲍嘉颓唐热烈的注视成全了这部影片。她大概不会理解,正是她暧昧曲折的眼神把一个动作和一部影片带入了现代经典的范畴:动作有它自身的命运和逻辑,一旦它被表现出来,它就可能篡夺一部电影的最初意图。而导演柯蒂斯的作风,在日后也成为一种“经典”。毕竟我们熟悉的王家卫和周星驰都是这么作的,而《花样年华》和《大话西游》无论在影评人和影迷的心中,都被冠上了“经典”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