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古书画修复化腐朽为神奇

中国艺术新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国家非遗传承人徐建华正在进行古书画装裱修复比起人声鼎沸的故宫中路游览区,宫中西路的这条小夹道显得肃静清冷。沿红墙直直地走下去,记者在路右手边一个不起眼的院落门口停下。“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的牌子并不显眼,但是这里却是整个故宫博物院办公区域



国家非遗传承人徐建华正在进行古书画装裱修复

  比起人声鼎沸的故宫中路游览区,宫中西路的这条小夹道显得肃静清冷。沿红墙直直地走下去,记者在路右手边一个不起眼的院落门口停下。“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的牌子并不显眼,但是这里却是整个故宫博物院办公区域中唯一设置了门禁装置的地方。

  “闲人免进”成为这院子里的重要规定,即使对故宫内部的工作人员也得事先打好招呼才能得以入内。难怪文保科技部主任苗建民形容说:“我们这儿相当于银行的柜台内部,因为出入的东西件件都是无价之宝。我们轻易不会客,不接待参观,好比不能把外人带到银行内柜一个道理。国宝往往在我们这儿一待就是几个月,所有文保科技部的专家们都担负着修复和护宝的双重责任。”

  日前,本报记者终于得以进入故宫里这座禁卫森严的神秘院落,同时“目击”了古书画修复专家们悠长的一日。尽管当日北京秋高气爽,小院里的柿子树硕果满枝,金红的果实在蓝天映衬下格外漂亮,但是一早来到这里的徐建华师傅却根本无暇抬头望天赏景,一头就扎进后院的古书画修复室。对于这位六十岁的老师傅而言,风景永远是在眼前的桌案之上,是在他低头看画、近在咫尺的地方。

  7:30

  打扫院落,归置桌案

  清晨六点刚过,家住东四环外的徐建华师傅就搭上了进城的早班公交车。坐过两站地,他要在路边等候故宫班车,这样可以七点钟就赶到文保科技部的小院,赶到这个自己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几十年来,徐师傅风雨无阻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

  徐师傅工作经验丰富,由于掌握了一手古书画装裱修复的绝活儿,刚刚被推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尽管现在是退休返聘回故宫,但徐师傅还保持着自学徒时就养成的习惯,先打扫院落,再回自己工作的房间中归置桌案,准备好修复字画的一切“家什”。马蹄刀、排笔、大小毛笔、锥子、剪刀及各色绢、纸……林林总总有几十件,光从这些工具上,就能看出修复古书画可是个需要万分细心的手艺活儿。

  “别小瞧这些准备工作,最能锻炼人的认真和耐心。能修好一幅古字画,必须从头就一丝不苟,少做一样都不行。我当年刚入行时,就是从做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开始的。”

  一幅古书画修复的过程极为漫长。徐师傅随手拿起一把马蹄刀,在正待修整的一幅嘉庆手书的贴落上轻轻挑刮,画面上黏附的污渍及针尖大小的霉迹就被一点点去除干净了。然而,这只是修复工作中最细微的一步而已,接下来还要去除霉迹、揭背等工序。偌大画面上的污渍、霉迹要用挑刮、清洗等各种相应的处理方法全部除净,动辄耗时月余。可以想象当年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需要极大的热情和恒心,才能对抗这样日复一日漫长的寂寞。“最开始来到故宫这里,是想选择去钟表修复科。毕竟觉得那些会动会转的玩意儿更好玩些。可是当时的领导说,古书画修复这里最缺人手。故宫里还有那么多国宝字画不修整就会出问题,对不起国家,也对不起这门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我听着在理,就干了下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中国艺术新闻-故宫古书画修复化腐朽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