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的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
中世纪美术
拜占庭美术
——
哥特式美术
美的进程
中世纪美术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史称中世纪。它包括拜占庭美术、爱尔兰-撒克逊和维金美术、奥托美术、加洛林美术、罗马式美术和哥特式美术等。
拜占庭美术
中世纪美术最重要的成就是建筑的发展。无论是拜占庭式教堂高大的圆穹,还是哥特式教堂火焰般的尖券,既充分显示出封建宗教的权威,也体现出当时工匠们的创造才能。同时与教堂建筑一起应运而生的装饰性雕塑、镶嵌壁画与彩色玻璃窗画,以及文学作品的插图画和各种小型艺术等,又赋予中世纪美术以丰富多彩的面貌。
位于东方的拜占庭美术,是指东罗马帝国的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古希腊美术的保存者与传播者,并与当地民族美术相融和,而自成体系。所有拜占庭的艺术都充满了精神的象征主义。重视心象,不容有写实主义的存在。拜占庭插图以东方式的装饰色彩、风格化的形象处理和灿烂的金色背景为特征。拜占庭插图画在10~11世纪达到高潮,随后盛极而衰。《梅丽森达诗篇》是一典型的12世纪插图手稿。它的封面以象牙雕刻、绿松石、红宝石装饰,手稿中描绘基督生涯的24幅整页插画色彩虽仍然非常丰富,但已显散乱。1204年君士坦丁堡被占领后,插图画创作衰落下来。
镶嵌画
这种镶嵌画在当时已成为古埃及和巴比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上最早的镶嵌画是公元前3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寺庙中的马赛克。这种镶嵌画在当时已成为古埃及和巴比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后逐渐为希腊、罗马等国普遍使用。镶嵌画在初期主要是用大卵石拼镶出图案以装饰地面,以后逐步发展到采用多种材料,包括玻璃、陶瓷、金属、大理石、贝壳、珠宝、玉石、木材等,用途也扩大到作为建筑物内外墙面、地面、顶棚等的装饰,画面内容出现了劳动、娱乐或战争场面以及统治者的政治、社会活动等。
公元4世纪,拜占廷帝国的马赛克镶嵌画发展很快,它以镶嵌艺术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为特点,神秘、庄严而富装饰性,6世纪达到鼎盛时期。所用镶嵌材料除彩色玻璃外,还杂以金、银、珠宝、玉石等,金光闪烁,富丽堂皇。这一时期镶嵌工艺采用倾斜式铺贴法,即使镶嵌的料块与墙面有一定的夹角,以造成光线的反射,从而可随观众视点的移动而产生一种闪烁不定,时隐时现的神幻效果。以后,马赛克镶嵌画传入西欧、北欧、中亚等地。在艺术上,拜占廷的风格逐渐与各国当地的风格相融合。
哥特式美术
哥特式美术是12世纪欧洲出现的一种以新型建筑为主的艺术,包括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现已普及于整个欧洲,这种建筑风格给人一种向上升华的感觉。哥特式艺术的特点集中体现在教堂建筑上,它以尖形拱门代替了罗马式的半圆形拱门,建筑物重量及引伸力集中于石柱及拱壁上,外部有许多高耸的尖塔,墙壁较簿,窗户较大,饰有彩色玻璃的图案。内部圆柱较细,光线比较充足,门前饰有许多形象生动的浮雕和石刻。
哥特式建筑物上的许多雕刻,生动自然,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哥特式的建筑遗构现存的知名者不下200余处,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等。哥特式艺术形式意志的基本性质是指一种无止息的驱动力,沉静是这个驱动力的目标。然而,哥特式形式意志在寻找沉静、求取解脱的过程中,并不能获得真正的沉静和满足。哥特式形式意志融会于超感官狂喜的强烈渴望,融会于一种悲怆,可以说哥特式灵魂追求的是一个超越实际与感官的世界。正如哥特理论家沃林格尔所言;“正是这被提升了的歇斯底里,才是哥特式现象最突出的标志”,人们感受到的是心理的沉醉,并最终获得从感觉世界中解脱出来的无上自由感。
彩绘玻璃窗
彩绘玻璃窗艺术,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是伴随着哥特式教堂建筑艺术的兴起而产生的。
哥特式教堂内部的彩绘玻璃窗艺术,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是伴随着哥特式教堂建筑艺术的兴起以及基督教思想的兴盛而产生的。十二三世纪时期的欧洲玻璃工艺还无法制造出纯净透明的大块玻璃,而只能制造出面积较小、透明度很低、色彩偏暗的各种杂色玻璃。这种玻璃如果直接装在窗子上,肯定会显得斑斑驳驳、十分杂乱。
受到拜占庭教堂的玻璃马赛克的启发,心灵手巧的工匠们用彩色玻璃在整个窗子上镶嵌一幅幅的图画。到了13世纪末以后,彩色玻璃的烧制工艺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玻璃片的面积增大更加透明,色彩也更加鲜艳起来。在后来的染色玻璃中,白色便成了极为重要的色彩了。由此可见,玻璃制作工艺的传承与进步,是哥特式教堂彩绘玻璃窗得以产生并不断发展变化的重要条件。
欢迎报考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010—60413297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http://www.gengdan.cn
yuanban@gengdan.edu.cn
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