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组织发布了“中国电影产业指数(2019版)”成果报告,该项研究是中国电影产业综合评价体系研究的突破性成果,受到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网、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关注并发布。
”
等等
也许你还不知道国家电影智库和电影产业指数到底是什么
那就让小影来介绍一下吧!
电影产业指数,是将有关电影产业的众多不同计量单位的指标,通过计量与统计的方法予以汇总计算,以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个时期电影产业所处的状态或发展趋势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019版指数研究发现:
(1)从世界电影产业指数看,中国电影产业综合实力提升较快,已经从世界电影产业的第三阵营升至第一阵营。
(2)从中国电影产业指数看,中国电影产业已进入“新常态”,亟需转型升级。
(3)从中国电影产业分项指数看,电影产业效率尤其值得关注,亟待提高;电影产业的国际影响力,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4)从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影产业指数看,电影产业政策促进的效果较为显著。2019版指数TOP5为:广东第一,北京第二,上海第三,江苏第四,浙江第五。
(5)中国电影产业集中度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而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需要集中度的提升。
考虑数据收集的可行性问题,课题组对票房收入全球排名前9位的国家电影情况进行分析。这9个国家为:美国、中国、日本、法国、德国、韩国、俄罗斯、印度、英国。
研究发现,2010年的综合指数分类,第一类是美国;第二类是英国、韩国、俄罗斯;第三类是法国、德国、日本、中国、印度。而到2017年,第一类是美国、中国;第二类是法国、英国、俄罗斯;第三类是韩国、日本、德国、印度。可见,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迅猛发展,已经从世界电影产业的第三阵营升至第一阵营。
不过,从电影产业效率分项指数看,中国的世界排名不佳,并没有随着票房的增长或者电影产业综合实力的增长而上升。
分析认为,中国电影产业效率持续走低,与这些年外延式扩张的发展思路有关,各类资金进入电影行业跑马圈地,院线走渠道下沉之路等等。
这种趋势并非健康态。2018年以来的个别院线出现经营困局,表明粗放式模式不可持续,应当引起重视。
分项指数计算结果显示,中国电影产业规模持续增大,但是产业发展环境改善的趋势较为平缓,这必将影响电影市场的潜力或者说限制电影市场的“天花板”的高度。
从电影的科技、研究与教育看,2016年以来,数值有波动。从数量上看,电影教育发展非常迅速,很多地方都在上马电影学院建设项目。但是,电影学术研究和电影专利等方面未能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值得欣慰的是,电影艺术创新方面不断进步。尤其是2018年和2019年以来的市场情况,充分体现了口碑引致票房的新趋势。
电影不单作为第八艺术而存在,更是大众的文化,国家思想引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合理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标,既不能忽视和否定这些指标,又不能把这些指标绝对化,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我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第6条规定:“国家支持建立电影评价体系。”
据中国电影产业指数课题组负责人、国家电影智库常务副秘书长刘正山介绍,为客观反映电影产业综合发展情况,避免单一指标偏差,构建科学的电影评价体系,国家电影智库做出了充足的准备。
研究发现,自2015年开始,中国电影产业综合指数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走势趋缓,表明中国电影产业进入“新常态”。与此同时,电影教育发展非常迅速,电影艺术创新不断进步。尤其是2018年和2019年以来的市场情况,充分体现了口碑推动票房的新趋势。
中国电影产业指数研究自2014年开始酝酿,2015年正式启动和定期发布电影产业指数。
2016年,基于指数研究的课题入选北京社科基地重点研究项目。
2017年,团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电影评价是其中一个子课题。
2019版指数研究进一步完善了理论体系和指标体系,构建了四位一体的电影产业综合评价模型,主要包括:(1)电影产业发展环境与支撑条件;(2)电影产业规模;(3)电影产业效率;(4)电影产业影响力。在此基础上,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指标设计的科学性等,收集若干二三级指标数值,进行无量纲处置,赋权计算,合成指数。
国家电影智库挂牌成立一年半,在北京电影学院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智库定位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期间向中宣部、国家电影局等相关部门提交多份建议,10多份建议获得中央领导和省部级领导批示,为国家电影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助力。
|图|网络
|排版|小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