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学子 | 于婉莹:给你不一样的手绘清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美院学子 | 于婉莹:给你不一样的手绘清华

(本文来源于小五爷园公众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4月28日--5月15日,清华美院绘画系直博生于婉莹以水木青藤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展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举行。展览汇集了她从本科学习至今所创作的国画、油画作品,以及她用数月时间先后创作的三十余幅“清华系列素描“作品。这些作品注入了她对清华园的理解和感情。

下面我们就跟随小五爷园记者认识今天的主人公:清华美院于婉莹。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在清华美院这七年,于婉莹参加过大大小小的展览,也拿过一些奖项,但被问及自己的绘画风格时,她双眉微皱,思考片刻后说道:“事实上,我不认为我有什么绘画风格,我也很难把我现在的绘画归类于某种风格里。”虽然本科学习国画、研究生修习油画的她,常常会“纠结”在这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之间,但在她看来,这种“不确定”正是清华送给她的礼物。

而在导师李睦眼里,于婉莹是他带的几个研究生里非常不同的一个,“尤其是,她的绘画非常不同——艺术品最核心的价值就是不同,如果是重复的东西,就无从谈起好坏,不同的作品至少具备了成为好作品,优秀作品的可能。”

提及清华系列的作品,李睦老师说:“她画第1张、第2张的时候我还没有特别在意,但是到了5、6张之后,我开始注意了。这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从不规律到规律的过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二校门

熟知之景

清华系列最早的几张作品,都是校园里的标志性景观:二校门、水木清华、荷塘、清华学堂……这是大众所熟知的清华,激发起人们的美好想象与情感共鸣。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荷塘小亭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水木清华

于婉莹的水性笔绘画创作,灵感源于在法国巴黎游学的经历。当时她创作了一幅关于塞纳河景色的长卷作品,随性随意,展示出一种特别的艺术意境。回到清华后,她行走在校园里,看见一些场景,“觉得清华园的美,也可以用水性笔的艺术创作方式呈现出来”,就有了最初的几张作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新清华学堂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风筝的夏天

细观新清华学堂这幅画作,会发现画面中近处的两棵树不可避免地遮挡了相当一部分的建筑物,对此于婉莹浅笑着解释了自己的小心机:“这也许就是绘画艺术的特性吧。也就是,客观的观察,和主观的表现。”

熟而不觉之景

导师李睦认为,前期的清华系列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步,这个系列的真正的艺术价值开始显现的时候,是她开始画一些我们司空见惯但并不是很在意的细节。绘画,就是画什么和怎样画,尤其画什么与一个人的知识背景甚至性格品质有很大的关系。

而于婉莹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知道自己要画什么。从亲密依偎的自行车,到日晷上繁复精细的花纹,从图书馆前的圆形路灯,到荷叶簇拥着的汉白玉拱桥,这是清华人眼中的清华,唤起每个与这个园子有密切交集的人的记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荷塘荷花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院子里的常春藤

每一幅画,基本是用水性笔直接从一个局部开始展开刻画。由于绘画条件的特殊性,于婉莹大部分作品需要根据照片资料进行创作,每张作品从构思到完成需要3-4天的时间,每天工作大概5小时以上。于婉莹伏案用水性笔细细描绘,画面由一个空荡荡的框架,从局部到整体,不断填充细节,完成之时便是一幅让人惊叹的画作。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自行车

在仔细端详自行车的原画时,如果你凑近了看,就会发现那些松树的针叶也异常清晰;当问及是否有记录作画过程的照片时,于婉莹耐心地翻出了自行车成形的GIF图:“我朋友看见我画的图不相信我是用水性笔完成的,于是我就记录了一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不可视之景

于婉莹的绘画,还表现了一些我们能够感受到但却看不到的东西。她用黑白颜色去概括万千变化色彩,描绘了清华的朴素和沧桑,即使是有些西洋的建筑,仍然很贴切;她用线条去雕琢千变万化的形状,画出的,不仅是清华的景色,还有清华的自信和荣耀。“你看到其中几张就能感觉到是一个特别大的学校,是一个大气的学校。”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零零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科学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学堂

在导师眼里,于婉莹笔下的黑白,是对清华朴素的诠释。而于婉莹自己对于作品的黑白色调也给出了解释:一方面,黑色水性笔和素描语言本身是黑白;另一方面,黑白更能表现出清华的历史感和沧桑感,也更符合东方人的审美习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文图的翅膀

在文科图书馆画中的三只飞鸟,乍一看并无何特别,但略一回味,就会发现从比例来看,它们的体积实际上会偏大。于婉莹右手拇指点着其中一只飞鸟,头微微一倾:“我当初画这三只小鸟的时候也清楚,就这么画的话,与实际的比例不是很符合。虽然发现了这一点,我还是觉得只有通过这样的大小呈现出来,文科图书馆的生气才能够得到更为充分地体现。”

正如李睦老师所言,一个画家去创造作品,首先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然后要有精致入微的表现。她的绘画之所以看上去不同,就是源于观察的不同,源于表现的不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工字厅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白杨的身影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同方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二教

清华的十年时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四年本科,三年硕士,刚刚取得硕博连读资格的婉莹,又将在园子里继续她的博士生涯。在她看来,艺术学科倾向形象思维,偏重感性;理工学科倾向逻辑思维,偏重理性。理性的思维方式会对感性的绘画创作提供颇多的有益补充。

从国画到油画,从彩色到黑白,于婉莹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也在学习不同绘画语言的过程中不断摸索。线描和素描都是东西方绘画语言中的经典表达方式,前者写意,后者写实,然而于婉莹并未“屈从”它们,反倒是“融合”了它们,以一个清华学子的视角,营造出了一个属于这个时代的人文和艺术的清华校园。

于婉莹的艺术创作历程,也是清华精神的演变在她笔下的一个缩影。而她表示,清华系列的创作还会一直进行下去,她将会把“笔下的清华”呈现给母校,呈现给大家。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日晷

采写 | 机械系2016级本科生施鸿锚

原文编辑 | 刘秋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主要经历

201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国画专业

2014年推荐免试攻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绘画系油画专业

2015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访问艺术家

2016年推荐免试攻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美术学理论研究

主要展览

2017年 举办“水木青藤”于婉莹绘画作品展北京 清华大学图书馆

2017年参加第七届“爆破”学生优秀作品展 北京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16年 入选“学院本色2016”作品展四川 四川美术学院

2016年 参加“平凡的世界”油画写生作品展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16年参加青果·京华——清华学派青年艺术家第四次学术研究展 常州 刘海粟美术馆

2016年参加心灵的歌唱——清华大学研究生7人作品展北京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2016年入选“从洛桑到北京”第九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深圳关山月美术馆

2016年参加第二届“薪技艺”国际青年艺术展日本东京艺术大学

2016年 举办东云西语——于婉莹绘画作品双人展北京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15年 举办“you”于婉莹绘画作品展法国 巴黎国际艺术城

2015年 入选“inter yonth”作品展 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

2015年 参加中国重点美术学院油画系素描联展 西安 西安美术学院

2014年参加第五届“千里之行”毕业生优秀作品展武汉湖北美术学院

主要获奖

2017年作品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第七届“爆破”学生优秀作品展评审团奖

2016年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15年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仃励学金

2014年作品《惜春》被评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优秀毕业作品

论文《中国画中的“思”与“行”》被评为清华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

作品获 “第四届国际中国书画联展”评议员特别奖

2013年 获清华之友——平山郁夫奖学金、学业优秀奖学金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院学子 | 于婉莹:给你不一样的手绘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