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尼罗河畔的莎草纸(papyrus)、两河流域的泥板、东南亚的贝叶、欧洲的羊皮,到中国的龟甲、兽骨、金石、竹简、木牍、缣帛,人类寻找书写载体的脚步从未停止。直到公元105年,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才造就了更为经济、便捷和易于传播的书写载体。它与中国古代的另一项重要技术发明——印刷术一起,为书籍奠定了必要的物质载体和技术途径。
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更在技术的传播中融入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创造力,自发明以来的一千多年中,纸张成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
2017年5月19日--5月24日,清华美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原博副教授受蒙彼利埃孔子学院的邀请,带着“纸原,传递手工纸的温度”展览(以下简称“纸原展”)赴法国参加第32届蒙彼利埃书展。
展览由蒙彼利埃孔子学院和中国手工造纸联盟联合主办,由清华美院和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部重点实验室作为学术支持方,分别在喜剧广场和STUDIO 411两个空间同时举行。被称为“阳光之城”的蒙彼利埃是法国第八大城市,也是法国南部重要的工商业中心。作为文明的交汇处,书展的举办,体现出其宽容的城市精神和自由的学术氛围。
5月19日上午书展在蒙彼利埃湛蓝的天空下拉开帷幕
蒙彼利埃地铁也披上了第32届书展的盛装
蒙彼利埃书展现场
自2016年中国手工造纸联盟成立以来,原博通过策划展览、举办讲座、开展体验工坊等形式,从文化和学术层面上推动手工纸的文化传播、产品研发和技艺传承。
喜剧广场的纸原展,主要展示了长达15米的《纸原制宣图》、视频短片《宣纸》、纸原“手工纸谱”、“一日一字”、“手工纸线装本”和“四合见方”印章等作品,同时还举办多场次的手工造纸工坊。一批批的大中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参观展览、体验抄纸。原博为他们详细介绍了宣纸的制造工艺和墨润万千的纸张特性,并以笔墨书写来体验宣纸的特性。
“纸原,传递手工纸的温度”喜剧广场展位
原博(右)为蒙彼利埃的中学生们介绍宣纸的特性
孔院的资深学员在试用宣纸书写汉字
纸原展此行更邀请了中国手工造纸联盟成员之一的贵州丹寨石桥的造纸传承人潘玉华,带观众体验手工花草纸的制作,让贵州皮纸第一次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造纸技艺。潘玉华让孩子们在公园里寻找花草、树叶,在纸浆中封存属于自己此刻的记忆,就连市长也闻讯而来亲自参加花草纸的制作。法国朋友赞叹道,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才使我们有了可以印刷和广泛传播的书籍。
贵州石桥皮纸传承人潘玉华给小朋友演示手工造纸
蒙彼利埃孔子学院法方院长Christiane Prigul和潘玉华一起为小朋友在纸絮中封存今日的记忆
法国父女俩正专注地在纸絮中放下采集来的花草
蒙彼利埃市长PhilippeSaurel Facebook体验中国手工造纸
阳光下缤纷的花草纸
离广场不远的Studio411是纸原展的主展场,19日晚“纸原,传递手工纸的温度”法国站开幕。开幕式简短而亲切,蒙彼利埃大学外事副校长Francois Henn骑着折叠单车赶来主持开幕式。
他对手工纸充满兴趣,对电子化阅读抱有谨慎的态度,他说这些纸是有生命的。策展人原博告诉他,不但“麻构竹藤桑,青檀稻瑞香”这些纸张的原材料都是大自然的恩赐,是有生命的。造纸的人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创造出可以让人们传情达意的纸张,不但有手工的温度更有人间的真情。从材料、到造纸、用纸的人,都是有生命的。且经过天然漂白工艺的纸,可以保存非常久,所谓“纸寿千年”更是个长寿的生命呢!
Studio 411是纸原展的主展场
蒙彼利埃大学外事副校长Francois Henn主持开幕式
原博致辞“从材料、到造纸、用纸的人,不但有手工的温度更有人间的真情”
开幕式上展览团队、法国主办方、嘉宾和观众的合影
Studio411展出了纸技、纸艺、纸品三个部分的作品。纸技部分主要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了64道宣纸制作工艺的“纸原制宣图”,展示了中国手工造纸联盟6个成员单位的40余种手工纸,展示了宣纸和竹纸的制作原料和“手工纸谱”。
纸技部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宣纸的制作工艺
观众们对造纸的原材料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纸样和造纸原料图
纸原团队何酉为前来参观的蒙彼利埃小学生们介绍宣纸制作工艺
纸艺部分主要展示了手工纸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作品包括远古的更生、半壁花、木版年画“双吉图”、手工纸肌理创作实践、哑、裹等。其中木版年画“双吉图”是原博有感于近年来传统年画备受瞩目却鲜见新作登场,特为佛山百年老店冯氏木版年画设计的。
由传承人冯炳棠及其弟子刘钟萍刻板、印制完成的49幅年画,从墨版、套黄、套绿到套红,以递进的层次凸显四色套印的工艺过程,并现场进行了墨版的刷印体验。从中小学生到大学生、从一般的民众到艺术学院的专业教师,对于亲手刷印中国的木版年画都充满了兴趣,拿着自己刷印的双吉图很是自豪。
纸艺展区里的双吉图、半壁花(原博、陈辉作品)
远古的更生--原博作品
哑--杨羚作品
裹--许薇芯作品
手工纸肌理创作实践--宋佳作品
艺术家Caroline Muheim观看展览
与佛山木版年画国家级传承人冯炳棠合作的《双吉图》木版
原博给观众介绍佛山木版年画以及刷印工艺
热爱中国文化的法国老奶奶刷印双吉图
自己刷印的“双吉图”真棒
蒙彼利埃的小学生们拿着亲手刷印的双吉图合影
纸品部分展出了纸原在日用手工纸产品研发的成果,包括“家书红包”、“万代红包”、“常在卡包”、“一日一字”、“皮纸信封”、“手工纸线装本”等。
为蒙彼利埃高等美术学院院长Christian GAUSSEN和艺术家Caroline Muheim介绍纸原的纸品设计
山猴送吉、万代红包和皮纸信封
“一日一字”
5月23日晚,原博做了题为“中国传统手工造纸的技与艺”的讲座,吸引了一批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法国朋友,他们惊叹于宣纸制作工艺的复杂,对纸原正在进行的手工纸的探索很是赞赏。他们询问是否有更厚的手工纸,可以用来画水彩,还有人问在法国可不可以买到这些纸,一位画廊的女士对手工纸的艺术品很欣赏,询问可否跟她合作办展......
原博做题为“中国传统手工造纸的技与艺”的讲座
讲座后的交流
讲座后指导观众制作皮纸卡包
纸原展,以纸为媒,旨在回到手工纸的原点,通过对手工造纸工艺过程和丰富的手工纸品的展示,促进中国手工造纸技艺和文化的传播。通过设计对生活的介入、对工艺文化的再创造,探讨作为材料和媒介的手工纸的可能性。
此次展览和交流活动所受到的关注,显示出法国人对艺术的热爱、蒙特利尔人对中国文化的热情、对中国的伟大发明-造纸术的尊敬。通过展览、讲座和工作坊,纸原向世界传递着手工纸的温度,让人们体验创造的乐趣,促进手工造纸在活态中传承。
不只是观看,蒙彼利埃的人们在抄纸工坊、印刷工坊和手工书工坊中体验了造纸、书法、雕版印刷和中式线装本工艺,带回了对中国文化的深度体验、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在书写记载功能之上,作为文化纽带的手工纸,其文化价值在跨文化交流中得以呈现。
原博带大家制作中式线装本
准备在自己做的本子上书写下今天愉快的心情了
认真刷印的法国小男孩
一场生动的中文课
纸原,持续传递手工纸的温度
感谢蒙彼利埃孔子学院ChristianePrigul和马燕两位院长的盛情邀请,感谢中国手工造纸联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部重点实验室的大力支持,使纸原对手工纸的实践成果得以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造纸的魅力和当代中国人对纸的认识。(图、文:视觉传达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