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
学院简介
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前身是成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的甘肃工业大学外语教研室。学院下设英语系、日语系、俄语系、大学外语教学部、学院办公室、图书资料室、语言实验中心、专门用途英语研究所、外国语言翻译中心等机构。现设有英语、日语、俄语3个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开设英、日、俄、法4个语种的外语教学,学院现有教职工124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94人,占专任教师的84.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人,在读博士3人;英语、日语、俄语三个专业专任教师35人,大学外语教学部教师81人。学院教师来自国内外近50多所高等院校,外校毕业教师占95%,学缘结构合理。
学院坚持校际交流和学术提升相结合,2015年12月7日,兰州理工大学与上海外国语大学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外国语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俄语系、日经学院开展了深入合作,推动了学院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升;学院年均聘请英、日、俄语种的外籍教师10余名,近年来教师中有80余人次到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进修访学、交流学习。
学院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为中心”,突出专业特色,拓宽专业方向,提升学科层次,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以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三十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得到用人单位及社会的好评。
学术交流
学院教授
史顺良教授
张永义教授
任育新教授
人才培养
学院人才培养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了解专业相关国家的社会文化状况;有较好的汉语基础;具有初步从事科研的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和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够从事翻译、教学、管理、外贸及其它涉外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
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较大幅度提升。毕业生就业岗位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专业的相关性较好,毕业生就业岗位宽度有了一定的拓展。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教育培训、营销管理、外贸金融、制造行业,国企、外资、民营企业以及部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学生就业满意度较高。2014年学院14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历史最高,年终就业率92.50%,英语专业毕业生百**就业;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95.79%,英语专业毕业生百**就业;2016届考研上线率23.08%,日语专业毕业生百**就业,毕业生签约率96.15%。
1.
英语专业
英语专业现有教师17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10人,讲师7人,另有英美外籍教师7人,8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访学或研修经历。近年来,英语系教学团队治学严谨,教风端正,先后在《外语教学》、《山东外语教学》等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30余部;多位教师主持和参与了教育部、省教育厅级的科研项目,成果斐然;青年教师在各级各类讲课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熟练的英语语言基本技能、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广泛的社会文化知识及一定的工科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旅游、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等领域从事外贸、文秘、翻译、教学、研究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学生具有以下能力:
1.具有运用英语语言表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具有国际视野,能及时了解专业前沿动态,在实际工作中展现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4.具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5.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主修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听力、基础英语写作、高级英语写作、英语翻译理论基础、英汉语言对比、语言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国家概况、科技英语阅读、科技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
英语专业学生有机会申请我校与港台及欧美国家合作高校的交换生项目,前往海外留学深造;也可以参加赴美带薪实习项目,提升语言实践能力。学生多次在全国写作、翻译及口译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毕业生广泛活跃于国内外经贸、外事、教育、科研、旅游等领域,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涌现出一批造福社会的行业精英。
教师研修
学术成果
课外学习
2.
日语专业
日语系成立于2000年9月,是甘肃省最早成立的日语系,拥有一支学缘结构合理,教学效果良好、学术造诣深厚的师资队伍。在职教师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7人,常年聘任日籍教师2人。师资队伍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80%,全体教师都具有海外留学、访学或研修经历,为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日语本科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日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熟练的日语语言基本技能、较强的日语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广泛的社会文化知识及一定的工科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旅游、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等领域从事外贸、文秘、翻译、教学、研究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学生具有以下能力:
1.具有运用日语语言表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具有国际视野,能及时了解专业前沿动态,在实际工作中展现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4.具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5.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主修课程:综合日语、高级日语、日语口语、日语听力、日语写作、日语翻译、日本文学选读、日语听说实践、日语口译理论、日语阅读、科技日语阅读与翻译、经贸日语、日本报刊选读、日本文化、第二外语等。
本专业毕业生广泛活跃于国内外经贸、外事、教育、科研、旅游等领域,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其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始终保持着强劲的核心竞争力,就业趋势良好。历届日语专业毕业生多人分别考取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对外经贸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日语专业研究生,此外多人前往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世界百强院校深造。
师资队伍
教学活动
日本学者京都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川良雄来校讲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谭晶华教授来校讲学
日语系主办的专业研修会
校友座谈
日本交流
获奖学生
第十二届全国作文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日语12级白宇同学和日本国驻华大使横井裕
3.
俄语专业
俄语专业是适应中俄关系发展、国家宏观战略转移、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而新开办的专业。该系现有专职俄语教师6名,其中具有副教授职称2人,博士研究生3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2人,主要承担俄语专业本科生的教学。
俄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熟练的俄语语言基本技能、较强的俄语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广泛的社会文化知识及一定的工科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旅游、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等领域从事外贸、文秘、翻译、教学、研究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学生具有以下能力:
1.具有运用俄语语言表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具有国际视野,能及时掌握专业前沿动态,在实际工作中展现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具有较强的团作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4.具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5.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主修课程:基础俄语、高级俄语、俄语阅读、俄语语法、俄语视听说、俄语口语、俄语写作、俄罗斯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商务俄语、经贸俄语、科技俄语阅读、科技俄语翻译、俄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等。
本专业授予俄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学生根据意愿,可以申请国家奖学金留学、国内大学交流、“2+1+1”、“3+2”等多种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前景广阔。
学生获奖
科研成果
选手风采
课堂教学
第二课堂
学术交流
生活体验
2015级俄语班宋佳欣同学荣获“超级女声”甘肃直通车第二名
暑期社会实践
“一带一路”“中国形象”调研与宣传暑期社会实践——莫斯科国立大学
元旦晚会
教学条件
1.
教学设施
学院的教学设施基本满足教学要求,已配备各类功能的教室(普通教室,模拟语音室,数字化多网合一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为教学内容、教学形式选择和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设备保障。实验技术队伍配备也基本满足要求。
(一)语言实验中心
本中心现有13间语言教学实验室,其中7间供外语专业学生使用,6间供大学外语教学使用。中心现有各类教学设备752台/套,人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及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基本符合教学需要。
(二)多媒体教室
本院拥有多媒体教室6间,教学设备6套,多媒体教室座位216个,满足教学需要。
(三)教学软件情况
学院购买的教学软件为东方正龙数字教学系统3套,雅信翻译系统1套,凌极数字语言实验系统6套;奥易机房管理系统6套;蓝鸽外语学习平台1套。
2.
图书资源及信息化建设
学院的图书资料较为丰富,网络设施比较完善,网络运行相对流畅和安全,保障了学院师生对图书阅览和网络资源的需求。2016年学院扩充了图书资料室,为师生提高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
(一)期刊杂志
不断加强图书资料建设,学院图书资料室现有藏书11670册,常年订购期刊杂志42种,完整覆盖英语、日语、俄语三个专业的主要核心权威期刊;学校图书馆有英语类图书12684种、日语类图书2100种、俄语类图书405种、法语类图书90种,满足全体师生的科研教学需求。
(二)教学辅助软件
学院每年购买教学辅助软件句酷批改网的使用权,布置批改作文,使用效果良好;同时更新语言实验室教学和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三)数据库
学院图书、网络共享学校图书馆的所有数据库资源、其中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数据库、Elsevier、Springer、PQDT、中外文电子图书等各类包含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资源的数据库。
3.
社会资源
学院积极学习国内外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专业建设经验、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规划等,选派英语和日语部分学生出国交流学习、选派俄语专业学生暑假赴俄罗斯社会实践,使得相关学生的语言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选择就业的学生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和认可。
学院在甘肃欧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永登县第二中学、兰州直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甘肃教育社、兰州全景教育培训中心、德久宜人日本语学校等14个机构建立了就业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了实践平台。
学院积极与甘肃团省委联络,建立了向兰洽会选派志愿服务者合作关系。
学院当前国内主要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较多,但国际合作渠道较少,在社会资源建设方面还有待改进。
办学特色
学院始终坚持依托学校的工科背景,体现外语专业办学特色。学校于1985年开始招收科技英语专科学生,在科技英语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基于早期科技英语专科办学的成功经验,在后来的本科专业办学中,学院一直注重科技外语的重要性,经过多年的摸索,学院逐步明确并稳定了科技外语相关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培养过程中,各专业注重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
突出科技外语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
在着重强调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的基础上,突出科技外语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在课程设置上,三个专业在高年级均开设有不同数量的科技外语相关课程;在认知实践环节也以观摩理工科实验为主;同时,专业口译或笔译等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以科技外语为导向,突出科技外语在教学中的比重。另外,为了拓宽科技外语的应用,三个专业均设置了商务、外贸等相关课程。
2.
突出学生语言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学院非常重视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搭建第二课堂活动平台,提升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例如,有外教参加的每周一至周五的“英语泡泡堂”(English Bubble)、每周一次的“日语角”和“俄语角”等,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口语实践机会。除了全省或全国性的各类比赛之外(如“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写作、阅读大赛,中华全国日语演讲比赛,“中译杯”全国口译大赛等),还以系或班级为单位组织各类比赛或文化活动(如英语单词大赛、翻译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俄语文化节等),为学生创造了语言实践机会和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以课程为平台、以科研项目为依托,锻炼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开设创新课、开放实验和科研训练课,以及鼓励学生开展“大学生科创基金”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科研项目,训练学生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强调社会实践和语言训练相结合,创造外语应用环境。例如,利用2016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英语专业学生调查了天水、兰州、敦煌三地公共标识语,该项目(即“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省公共标识语调研项目)获得获团中央立项。另外,2016年起,学院每年派出10-15名学生赴俄罗斯进行社会实践。2016年,俄语专业12名学生赴莫斯科动力大学暑期实践项目成果 “一带一路中国形象”主题社会调研与宣传,获团中央“丝路新世界美丽新中国”高校社会实践最有成效团队第12名,入围团中央“千校千寻最有影响力项目”300强,获团中央2016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实践效益”奖、团省委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奖励。这类活动既开阔了学生视野,也锻炼了外语能力。
3.
突出国内、国际交流平台作用,尝试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地处西北,而生源有多以甘肃学生为主。鉴于此,学院近年来努力开拓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尝试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从2015年起,学院每年可派出5名优秀学生(英语专业1名,日语和俄语专业各2名)赴上海外国语大学插班学习1年,取得了良好效果。另外,英语专业学生实行“2+1+1”培养模式;近三年,分别有学生赴美国东德克萨斯教会大学、东北伊利诺大学等学习1年。同时,学院与莫斯科动力大学、俄罗斯国立水文气象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达成了意向,拟在以后俄语专业人才联合培养、学术及教学交流等多方面开展合作。
兰
州
理
工
编辑:郭燊
公众号ID
lgdx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