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三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校师生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战略机遇,凝心聚力、争创一流,学校办学发展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值此“十三五”规划和高水平大学一期建设收官之年,特推出“十三五”办学成就专题宣传系列。
“十三五”是学校科研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5年。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思想,始终以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为导向,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科研核心竞争力获得显著提升,科研事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01
创新引领,
科研项目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十三五”以来,学校坚持创新引领,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强化重点领域研发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承担国家级和重大重点类项目能力有较大提升。
科研经费大幅上涨。“十三五”以来,累计获得纵向科研经费达5.2亿,创历史新高,2019年获得纵向经费为2015年的2.58倍。
国家级科研项目屡创佳绩。“十三五”以来,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项,较“十二五”增加89.2%,立项排名连续两年进入全国前80位;新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9项,较“十二五”增加48.75%,立项排名连续两年进入全国前 30 位;新增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34项,较“十二五”增加50.56%,其中2018年获立项 49 项,立项排名位居全国第3位,较2015年,立项数增加300%、全国排名跃升56位。
重大重点项目有所突破。“十三五”以来,新增国家级科技类重大重点项目 28 项,其中2017-2019年连续三年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年获省重点研发专项 3 项和珠江创新团队 1 项;新增国家级社会科学类重大重点项目 18项,较“十二五”增加50%,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包括专项重大)7项。
▲“工业化建筑隔震及消能减震关键技术”
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
02
战略布局,
扎实推进高水平科研平台/机构建设
“十三五”以来,学校整合科技资源,集中优势力量,组织建设了一批高层次科技平台。建设期内,共获得省级及以上科技平台 21 个,省级及以上人文社科平台(基地) 6个。截止目前,学校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 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54 个,初步构建了多层次、多类别的科研平台体系。
围绕引领型都市大学建设目标,对接大湾区建设发展需求,新成立或重新认定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初步构建起以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大湾区环境研究院、岭南文化艺术研究院、黄埔研究院、精准基因编辑工程研究中心、智能装备与网联系统研究中心、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为代表的高水平科研机构体系。
03
质量为先,
标志性科研成果量质齐升
“十三五”以来,学校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
科研奖项取得新突破。“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项 83 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21 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10 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4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35 项。
专利工作取得新成效。“十三五”以来,学校申请知识产权 2681 项,获授权专利 1239 项,连续4年荣获广州市专利大户。2017年发明专利“定向纤维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制备方法”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实现了学校国家专利奖零的突破。
学术论文取得新提升。“十三五”以来,SCIE/SSCI及CSSCI发文量逐年增长,2019年SCIE/SSCI发文 1803 篇,为2016年的5.72倍;2019年CSSCI发文 466篇,为2016年的1.89倍。在Science、Nature发表论文 3 篇,实现历史突破。2019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我校 8 人上榜。
▲广州大学SCIE/SSCI发文年度变化情况
▲广州大学2016年以来发表CSSCI论文情况
04
需求导向,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稳步增强
打造合作“窗口”。学校建设产学研“专家库”“专利池”“成果库”,目前,“专家库”收录学校产学研专家资料300余份,“专利池”收录1105个有效专利,“成果库”收录科研成果180项。
拓展服务领域。“十三五”以来,学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52个、新增产学研合作平台46个、加入产学研联盟22个,与广州无线电集团、广州智能装备产业集团、广州地铁集团、腾讯科技等43家企业单位新建合作关系;资政建言作用日益凸显,共有50余份研究报告得到省市及以上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或被有关部门采用,累计制定30余份国家、省及行业标准;社会服务经费总额达10.11亿,服务面辐射全国26个省、区、直辖市。
促进成果转化。“十三五”以来,学校被市科技局列为在穗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单位;与多家专业的第三方知识产权运营机构达成合作,成立七弦琴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广州大学协同运营中心、高航—广大知识产权运营合作中心;积极参加各类科技成果展、举办科技成果对接会、线上推介成果等方式市场化运作学校知识产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期内,技术开发、成果转让等科技成果转化合同总金额达5553.5万元,2019年成果转化金额较2016年增长了2.6倍。
服务重大工程。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声像灯光等一批重要成果在广州塔、港珠澳大桥、国际重大展会等得到充分应用,周福霖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首次在大型跨海工程中实施多灾害的隔减震技术,将港珠澳大桥的抗震安全性从抗7度提升至抗9度。
▲ 广州塔资料图
05
面向未来,
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日益加深
“十三五”以来,学校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聚焦新医科、新材料、5G技术、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精准医疗、无人机等未来技术和产业,组建了方滨兴院士领衔的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发团队、杜彦良院士领衔的智慧交通与安全研究团队等 15 个高水平科研团队,积极打造“创新枢纽”。
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筹备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为两地提供高水平的教育和科研支撑。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开工建设动员大会
与广州开发区合作共建广州大学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打造“信息+智能”创新枢纽。
▲中新广州知识城科教创新园区启动区效果图
与中山市人民医院合作共建广州大学—中山市人民医院生命医学联合研究院,促进生命医学科研成果向临床医学转化应用。
▲广州大学—中山市人民医院生命医学联合研究院
签约仪式
与清远高新区管委会等三方合作共建清远广大协同创新研究院,重点围绕新材料、环境、化学、生命与健康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及产学研合作。
▲我校与清远高新区管委会共建
清远广大协同创新研究院签约仪式
广大b站强势来袭!
爱体育、懂艺术,我们是全面发展的广大人
消息来源 | 科研处
图片来源 | 广大科研公众号 互联网 部分图片源于往期推送
微信编辑 | 陆韵霖
责任编辑 | 张芳 文蕙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