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建校25周年创新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远东理工创始人、理事长 李敬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校友、各位老师和同学们:
冬月的哈尔滨,雪写童话,人赋冰灵,向世界彰显出这里最美丽的北国风光;今日的远东理工,暖意融融、热情洋溢,张开臂膀迎接来自国内外的宾朋和校友,共同庆祝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建校25周年,见证学校25年的创新发展。今天的大会是一次隆重、热烈、庄重的盛会,我们共聚一堂,将办好一流民办大学的盛情汇聚这里,共同把极寒之境的冰韵,转化为火热的壮阔豪情。在此,我谨代表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向长期关心、帮助学校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兄弟院校、社会各届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莅临今天大会的各位嘉宾和海内外校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25年来在这片热土上奉献青春、传播智慧、付出辛劳的老领导、老教师和新老员工,致以最亲切的问侯和最崇高的敬意!向历届毕业生和全体在校生,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此刻,我和大家一样心潮澎湃,有很多的话想说,但第一个涌上心头的还是感谢。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的发展,我们首先深深感谢我们党的领导、感谢政府的支持。没有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没有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大力支持,就不可能有民办教育的今天,也不会有远东理工发展的今天。正是由于有党和政府及各级领导的支持,我们才有了很多发展的机遇和自身源源不断的动力。今天的会场还有许多新闻界的朋友们,正在为我们这次活动的报道和正能量的宣传,扎实地工作着。正是由于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也才有了我们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的发展和整个中国民办教育蓬勃发展的局面。我们感谢公办学校在我们办学过程中在师资、科研、理论研究等方面的支持。我们感谢各个研究机构、研究人员一直关注探索民办教育发展的道路。我们感谢广大家长、我们的学生、社会各界力量及个人对我们的支持,我们更感谢我们同行之间相互的凝聚、探讨、共商、共进,使我们能够共同携手为祖国的民办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我也感谢我的家人,永远是我奋不顾身、努力前行的后盾和支持力量。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在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走过的25年历程中,曾给予我许多重要指导和帮助的二位导师:一位是厦门大学的潘懋元先生,一位是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董浩老师。潘先生是从我们学校创办初期,就开始研究、调研、并一直鼓励和帮助我们的人,直到今天他仍然是我们鼎力的支持者、研究者和精神导师。潘懋元先生“板凳甘座十年冷,文章不作半句空”的品格和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的高尚情操,仗义执言、勇于担当的精神,一直都是我学习的榜样。2010年,我在办学困难的低谷时期,写下了20余万字的书稿《民办高等教育论》,准备请先生指导后出版并结束我的办学历程。令我至今难忘的是先生竟逐篇、逐段、逐句的对书稿进行了审改,做了大量的批注,在书稿的多处鼓励我要有信心、要更加乐观向前。在感动之余,是潘先生的鼓励和帮助,使我很快走出低谷,以更加拼博的精神投入工作,一举完成了学校“转设”,并在以机器人教育为特色、学科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教育教学全面改革实践和探索中,迈出了跨越发展的关键步伐。在学校发展的历史上还有一位应当重书一笔的导师--董浩老师。办学25年中,在重大转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董浩老师都给予了重要的指导和帮助。我作为学校的创始人,履历很简单:读书-教师-科研工作者-创业者。天性喜欢艺术,喜欢读书和探究,崇尚自由和创造性的职业。生性的单纯和书生气,与办学初期的创业环境要求不相适应,遇到的困难很多很多。是董浩老师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教会了我正确的思想方法、领导艺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特别是面对不平等待遇和来自外部对学校合法权益的侵害,学会以坚定的意志依法维权,以高站位的政治智慧解决问题和困难。在这里我还要专门感谢几位老领导,他们是哈尔滨市政协原主席程道喜老师、黑龙江省教育厅原厅长张永洲老师、副厅长王淑云老师、副厅长尹晓岚老师,还有一位是已经离开我们的哈尔滨理工大学原校长赵奇老师。感谢他们在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25年办学历程中,所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支持。当然还有很多很多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帮助过我们的领导和朋友,在此虽不能一一致谢,但你们的关爱我们会永远铭记于心。
25年来,伴随着学校事业的长足发展,我收获了成长。对恩师、对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我永远都心存感激。
此刻,我想说的另一个词,就是奉献。在办学的25年中,我们始终坚持办学的公益性原则,我们把学校的收入全部用于办学,因为我们内心永远放在最重位置的就是対社会的奉献、对国家的奉献、对学生的奉献。中国这一代民办教育的拓荒者,有的已经去世,有的还正在奋斗。我也从一个风华正茂的中青年教育与科研工作者开始步入老同志的行列,但是我们内心的激情和热情从没改变,当年我也有多个选择,但是我选择了把自已的一颗热心奉献于教育、奉献给社会,并决心将这一生奉献给这个值得奉献的时代和事业。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抚今追昔,让我们一起回顾远东理工一路走来的变化。
1994年学校初创时的名称是牡丹江太敬专修学院;2000年与哈尔滨理工大学合作开展专科层次教育,学校更名为哈尔滨理工大学太敬学院;2003年与哈尔滨理工大学合作开展本科层次教育,学校更名为哈尔滨理工大学远东学院,并于2004年被教育部确认为本科独立学院,学校从此走向快速发展的轨道;2012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普通本科高校设置评估,转设更名为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学校开始向内涵发展为重点的办学模式转型。
25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三万多名各类合格人才。他们活跃在袓国各条战线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学校、部队和海外机构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管理和技术业务骨干。更有一大批创新创业的佼佼者,已成为一代精英和栋梁。校友们为母校赢得了荣誉、增添了光彩,母校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广大校友感念母校的培养,通过捐赠等多种形式支持母校发展,与母校建立起了长期的联系,在此对校友们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
办学25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依法治校,努力构建符合现代大学制度的内部治理结构。使领导体制健全,治理结构合理。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依据国家法律和学校章程,理事会是学校最高决策机构,行使决策权;以校长为代表的校委会是执行机构,行使行政管理权;党委会是学校的政治核心,承担监督和保障的主体责任;监事会行使对行政权力和管理的监督权。学校理事会、校委会、 党委会、监事会都健全了相应的工作机制。总体运行规范、高效、健康。
经过25年的发展,目前,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已建成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设置机器人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共开设27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在校本科学生9000余人。
回顾和总结25年的办学历程,我们完成了五大跨越:
第一阶段(1994-2000):是在“九五”期间的创业办学,其办学的显著特征是校企合作、产学紧密结合、完全“订单式”培养外企所需人才;
第二阶段(2001-2005):是在“十五”期间与哈尔滨理工大学合作办学,纳入国家计划招生(2001年3月专科、2003年3月本科),实现了办学的规范化并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
第三阶段(2006-2010):是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了大规模教育资源整合,完成了新校区的规划建设,提升了内涵建设水平,使学校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
第四阶段(2011-2015):是在“十二五”期间完成了“转设”,即由哈尔滨理工大学的二级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的体制、机制与全面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条件和内涵建设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学校全票通过了国家高评委的转设评估。
第五阶段(2016-2020):是在“十三五”期间,我们以更大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以更科学的顶层设计和脚踏实地的努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可以说每一个阶段我们都付出了艰辛和努力,每一步发展都凝聚着远东理工人“拼博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是远东理工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拼博进取、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指引下,我们亲历了超常规发展,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内涵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完成了由外延拓展建设向内涵质量特色发展的战略转型。学校践行“与世界同行”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开放办学、应用为本”的办学指导方针,科学合理定位,全面推进了创建国际化特色民办大学的发展战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接下来学校还将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促进学校的内涵质量全面提升。
此刻,我想要说的第三个词,就是欣慰。在改革开放的40多年的历程中,我们没有辜负自己的人生,没有辜负政府、社会对我们的期望,我们用奉献和成绩交出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卷。在满足社会和群众的教育需求方面做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所以我们是欣慰的。2009年,我曾在《民办有为 追求卓越》一文的结尾中写过这样一段话:21世纪的中国民办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历史既给民办教育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同时又存在着重重困难。我们期待着在未来的竞争中,在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的舞台上,有中国民办大学的名字。25年来,我们一直在为这一目标而努力着。
我们始终坚持以先进理念引领发展,创造了多个创新成果和全国第一:在办学之初,学校就与外企合作,是第一个大面积对接外资企业,开展全员“订单式”培养的学校;在2003年开展本科教育伊始,学校就明确提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教育理念和定位目标;之后在“十二五”规划中学校系统地提出了“学科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并大胆探索和实践“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教育模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走在全国教学改革的前沿。近年来,学校更是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在全国高校中第一个建立起了机器人工程学院;与上海太敬集团的机器人企业密切合作,在国内首个完成了面向基础教育各阶段的机器人教育课程体系、教材和配套的教育装备,被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指定为“教育机器人研发生产培训基地”。为服务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我们在全国**创建了机器人科技文化体验馆,参加公益巡演三千多场,为央视春晚、东方卫视春晚和北京电视台等多家地方媒体奉献了精彩的机器人展演;我们在智博会、科博会、世博会、北京科技周、上海科技周吸引了万千观众的目光,唤起了科技创新与探究的热情。国家领导人王岐山、刘延东等都曾观看过由学校师生编排程序的机器人展演;我们坚持以“为中国智能机器人教育和产业的发展奋力担当”为宗旨,连续8年承办了TRCC全国机器人创意设计大赛,对探索机器人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学校与上海太敬集团深度合作,打造全国领先的机器人产教共同体,全程参与上海太敬集团在全国开展的机器人科教示范区项目建设;共同开展机器人领域的科学研究,取得了多项技术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我们为国家教育体系作出了贡献,建成了一所被政府和社会认可的民办大学;我们在中国社会变革时期,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为教育制度改革、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应该说,我们的这种奉献精神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也获得了许多荣誉。但是,荣誉是暂时的,都会成为过去,只有奉献才是永恒的。
各位领导、嘉宾,各位校友、老师、同学们:
回顾25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应该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们有机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破浪前行;
回顾25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各级党政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开拓进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理事会和党政班子的坚强领导是不断上新台阶的重要依靠;全校教职工的无私奉献是学校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回顾25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不能忘记学校的创办者—上海太敬集团,这个集科、教、工、贸为一体的现代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是她不可逆转地开启了远东理工不断发展壮大、走向辉煌的历史进程;不能忘记25年来为学校发展建设做出过贡献的一代又一代远东理工人,是他们用自己的拼搏奋斗汇聚成远东理工奔腾向前的历史潮流。
追昔抚今,我们无愧时代;畅想未来,我们信心满怀。继完成“十三五”目标之后,从2021年开始学校将用五到十年时间,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一定影响、理工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大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的欢聚,是历史的回顾也是梦想的起航,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明天的展望。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知道接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依然会面临种种困难与挑战。但与当初不同的是,我们今天拥有25年薪火相传的远东理工精神,拥有25年厚积薄发的历史积淀。
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开放办学的道路;只要我们全力以赴推动内涵建设与改革创新,全力以赴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只要我们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同心同德、继往开来,就一定能续写新时代远东理工发展的辉煌篇章,创造远东理工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