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的话:今天上午,晏维龙校长代表党政班子所做的人才工作报告,对我校今后一段时期人才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其中有不少新理念与新做法,小编特别做了梳理,相信会提振大家的信心~
1、人才工作思路
外求人才、内修制度、分类发展、培育精英
2、党管人才
坚持党委“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重点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把住关键的工作,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行政组织实施,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各单位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局面,不断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真正做到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呵护人才,用好用活人才,调动一切人才的力量。
3、三大中心
学校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人才工作办公室,办公室下设人才评价中心、人才招聘中心和人才服务中心。
——人才评价中心。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现有人才及拟调入的人才进行评价。通过人才评价,优选出外部人才引进对象,遴选出内部人才保护对象。
——人才招聘中心。要有求贤若渴的态度和三顾茅庐的情怀,要有“硬头皮、厚脸皮、饿肚皮、磨嘴皮”的精神,吸引高水平人才来校工作、为学校服务。本着“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相对稳定、合理流动,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灵活丰富的用人机制。
——人才服务中心。解决人才发展中的学习、生活等具体问题。建立沟通联系制度,每周四下午,党委书记或校长与遴选出的10位左右高层次人才沟通交流。
4、二级学院学科主任
为了进一步促进教授治学,在二级学院设立学科主任、学科副主任职务。学科主任与教授委员会主任合并,与二级学院院长、书记平行。学科主任、学科副主任专门负责学位评定、职称评审学术成果认定等学术事宜。
5、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在国家职称晋升体系之外,建立校内高层次人才晋升体系。高层次人才晋升体系分为10个等级,以“511人才工程”中的50名科研骨干申报条件为基准,作为中间级,新进的优秀博士为最低级,达到国家高级人才标准的为最高级(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各个等级梯次分明,并冠名为各种计划(工程、项目)。以成果为导向,每3年评选1次,逐级晋升,特别优秀者可跨级晋升。对新引进的人才,按照成果确定10级中的起步级。计划包括衔接有序的培养体系和环环相扣的激励约束机制。
6、511人才工程
培养造就50名左右科研攻关骨干教师,100名左右教学、实验实践、全英文授课骨干教师,100名左右管理、教辅、辅导员、总务骨干人员。
7、人才队伍建设的三对关系
培养与引进的关系。引进高层次人才要加大力度,数量和水平都要提高。学校集中资源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水平,但不能因此忽视现有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我们要一手抓引进,一手抓培养,两手都要硬,既做大增量,又激活存量。营造均等的发展机会,为学校全体人才创造更多深造、晋升通道,帮助引进人才尽快融入科研团队和学校文化土壤。
普遍提高与分类建设的关系。首先是强调研究,通过研究促进普遍提高。如果只讲课、不去研究,不是真正合格的教师,更不是优秀的老师。其次是强调分类建设。不同学院、不同类型、处在不同阶段的学科要分类指导。不同类型的人才队伍要分类建设。不能一个标准、一刀切。人才各有其位、各有其用、各有侧重,不可或缺。
团队建设与个人发展关系。团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本载体、基本内核。学科有可能整合、改变,但是研究团队、研究方向不会改变。把团队建设好也是我们学校发展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强调团队建设,不排斥个人发展和学术自由。要辩证地看团队与个人化发展的关系,两者并不排斥。
8、人才成长两大环境
人文环境。人才工作既靠事业,也靠待遇,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靠感情。尊重人才,关爱人才,激励人才,服务人才,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争先、人人成才”的生动局面。增强教职工对学校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幸福感,让“关心南审”成为学校牢固的文化理念。促使全校各支队伍的人才活力得到有效激发、人才潜能得到全面开发、人才能力得到充分展示、人才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制度环境。
——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加大竞争性选拔各类人才的工作力度,把师德高尚、科研能力强的专业人才遴选为学科带头人;把政治可靠、工作创新、作风过硬、实绩突出的人才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退出流动选拔任用机制;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绩效目标为核心,建立各类人才评价考核指标体系,逐步实现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变;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使各类人才的薪酬水平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