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青海师大在线教学系列报道(29)

青海师范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聚焦 | 青海师大在线教学系列报道(29)

聚焦|青海师大在线教学系列报道(29)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在疫情发生初期,一名西藏昌都女孩,为了上网课,在雪山顶上找信号一事,传遍大江南北。其实,生活在大草原的“土著民”来说,居住的草场辽阔,且山大沟深,网络不通或信号不稳定是常有的事。青海师范大学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大多学生来自草原深处,老师们在上网课时,常遇到“水土不服”现象。在这不平凡的学期里,才华多旦老师担任了《文化人类学》和《新闻写作》两门课程的授课任务。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先后开展了10堂网络课程,同学们也慢慢适应了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但大多学生生活于农牧区,因搜寻网络信号困难,时而会发生不能按时上网课,或教学效率不佳等现象。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为了上网课,怎样寻找信号的故事。

1.跑山口

公保什加,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默勒镇老日根村人,民族师范学院藏语言文学系16级文学班学生。他家所在地——“冬窝子草场”位于大山深处,山里根本没有网络信号。为了上网课,公保什加每天一大早骑摩托车,跑到几十公里处的山口寻找信号。祁连草原的春天,仍是白雪茫茫、寒风凌厉。公保什加在寒风中蹲在山口的无人区,一个人听网课、做笔记,这真是草原汉子的气质和担当。公保什加向来性格耿直、坦率,他反复解释这些天没有按时完成上网课任务。最近几日,他去到老日根村的游牧定居点,那里网络畅通,补课、补作业没有问题。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2.爬山顶

尕藏扎西,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宁秀乡尕强村人,民族师范学院藏语言文学系16级文学班学生。今天(2020年3月24日)尕藏扎西同学家里没有信号,他爬到山上寻找信号,我与他互动时,信号还是不稳定,他说他继续往高处爬呢!提醒大家,请仔细看看照片上的尕藏扎西,他嘴里叼的不是香烟,而咬着一支白色碳素笔,笑眯眯地做笔记呢!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3.蹲窗边

切仲,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索加乡莫曲村人,民族师范学院藏语言文学系16级文学班学生。她虽说是康巴姑娘,但能说出一口流利的安多话。她性格开朗,秉性纯朴。切仲家里的网络信号很弱,说来也奇怪,每天上网课时,她蹲在窗台边上,才能连上信号。可是窗边日光很刺眼,我与她互动时,她睁不开眼睛,用手遮挡阳光。

青海师范大学

4.翻越雪山

三排俄日,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默勒镇海浪村人,民族师范学院藏语言文学系16级文学班学生。三排俄日同学性格开朗,他时而具有藏族骨子里固有的害羞个性,时而也具有游牧民族的豪放气节。三排俄日的奶奶居住于默勒镇上的游牧定居点,疫情发生后奶奶家成为他上网课的“教室”,每天上网课时,他跑到奶奶家,听完课又跑回远牧点。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5.独居夏窝子

仁西纳么,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阿西镇阿西村人,民族师范学院藏语言文学系16级文学班学生。她家的冬窝子草场没有网络信号,为了能够按时完成上网课任务,她一人居住夏窝子草场。我问她,上网课是否有困难时,她双手抱住头,微笑地摇着头。看到她脸上的忧虑和困惑,我深刻体会到,在藏区上网课,真有“水土不服”的现象。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在这次疫情期间,此类寻找信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听到这些故事,恰似回归于当年。我生于草原、长于牧区、忙于城市,看到现在的他们,我突然想起当年的自己。说实话,当年自己,没有像他们一样有担当,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们在国家遇到危难之时,对学校、学院及老师不提半点要求,没有一丝怨言,反而主动提出要克服种种困难,保证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像未出校门大学生,更像一位可敬可爱的“智慧老者”。祝他们身心健康,学业有成,幸福快乐!

图文:民族师范学院才华多旦老师

编版:刘志滔、杨越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青海本科院校-青海师范大学-微高校-院校号-青海师范大学-聚焦 | 青海师大在线教学系列报道(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