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
华政学子在国际!数学!建模!大赛中
斩获11项大奖吗?!
在日前公布的2020年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结果中,商学院经济学专业卢子宸个人独立参赛,获得特等奖提名奖(F奖)!
刑事法学院组织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本科生为主力代表组成的10支参赛队伍,荣获3项二等奖(H奖)和7项成功参赛奖(S奖)!
看看获奖有多不易▼
牛!
这么激动人心的消息
必须点亮文末“在看”
保证华政官微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
以后才能经常看到!
个人参赛旗开得胜:兴趣是最好的驱动力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始创于1985年,是各类数学建模竞赛之鼻祖,有数学建模“奥林匹克”之称。赛题内容涉及经济、管理、环境、资源、生态、医学、安全等领域,要求在四天时间内,就指定的问题完成从建立模型、求解、验证到论文撰写的全部工作。
在参赛的2万多支队伍中,F奖的获奖概率只有0.17%。当卢子宸得知自己获奖时,他直言“超出了自己的预期”。
卢子宸是从商学院李丹老师处了解到该项竞赛的。作为一名商科学生,他平时就会学习一些旨在提升逻辑思维与数据处理能力的统计学知识。由于错过了学校的组队时间,且学院本科同学既没有参赛先例、对比赛也不甚了解,加之他彼时正身处大洋彼岸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交换学习,在老师、朋友的激励下,一直对数学建模兴趣浓厚的他选择以个人身份报名参赛。
卢子宸坦言:“一个人参赛有劣势,也有好处。”他说,在选题时,他就直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数据分析题,完成过程中也省去了团队合作的磨合和分工,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比赛而不受影响。
当然,“孤军奋战”不可能一路坦途,卢子宸笑言自己“一开始做题就遇到了困难”。他说,当时题目要求为某公司的产品进驻电商网站提供营销策略,并给了几万条关于该产品的评论数据。“在96小时的参赛时间里,光是筛选有效数据、剔除无效数据,我就花了整整24小时。”其次,要把文字性的评论变为数学模型,即如何有效处理自然语言,将其变为可视化、可分析的数据模型。最后,分析各个数学模型间的逻辑关系,找出规律并给出建议,再进行20页的全英文论文写作。此番种种,工作量和难度不言而喻。
“参赛中最严峻的挑战就是时间,那96个小时没有合过眼,每天靠咖啡‘续命’。”
最后,他“跑赢”了时间。
“获奖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在采访中,卢子宸反复强调了这点。他说,赛前自己查阅了许多0奖(特等奖)的获奖论文,其行文思路、数据模型、使用的算法逻辑、行文间巧妙的想法,对自己数学思维的形成大有裨益。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往往能看得更高、更远。”
他还为热爱逻辑、喜欢建模的同好们推荐了两本好书:姜启源的《数学建模》和司守奎的《数学建模算法及应用》。“这两本书比较基础,可以对数学建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次出征通力合作:细节决定成败
“关于比赛结果,我有惊喜,也有遗憾。”这是刑事法学院的诸珺文第二次参加该比赛了。在吸取了去年参赛思考不成熟、不全面的经验后,他在今年积极备战、努力提升,最终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由于参赛经验较丰富,诸珺文被委派以队长的重任,带领两位队员组团参赛。在他看来,“细节决定成败”。比赛对于逻辑思考能力、问题研究能力的考察是当然的,但此外,对题目的内涵理解、分析模型的选择和构建、乃至论文的写作和排版,“在细节方面的考究对结果也至关重要”。
由于比赛进行期间正值疫情,队员们只能各自在家远距离沟通,空间带来的协调性欠缺是考验团队的一大难题。为此,团队成员们基本保持工作时间全程通话状态,以便“保证研究效率和即时交流,也能带来陪伴感,仿佛队友还身边,我们还在学校里一样”。
他很感谢队员们的团队为先、互帮互助,更感激指导老师陈德强的兢兢业业。他说:“我只是团队中的润滑剂,主要做了协调的工作。队员们在自己的工作上都交了圆满的答卷,在本职工作外还尽可能多地分担团队工作,大大加快了答题进度。陈老师则为我们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和各种专业资源,并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辅导我们训练。工作和成果都是大家一起的。”
诸珺文坦言,“建模”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这个比赛也并非想象中那么“理工科”。“事实上,生活中的很多事其实都可以用数学和建模来进行逻辑分析和解释。”
他很愿意传授经验,带领更多学弟学妹一起参赛,也鼓励华政文科专业的同学们在学习之外,阅读相关书籍,学习一门编程语言,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很好地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连续五年带队参赛:一片赤诚只为学生
今年,是我校本科生第五次参加该比赛,也是陈德强第五次带队参赛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华政唯一一个工科专业,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参赛的主力军队伍。
陈德强说:“我们的经验也是逐步积累的,一步步走来也踩了很多坑,但是越来越成体系。”
赛前指导
据他介绍,学院打造了“闭环”创新型的第二课堂体系:大一时,对本专业学生实行实验平台、基础平台“两手抓”,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了很多相关课程,如《计算思维与计算文化》《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等;大二时,鼓励学生参加单科性的如英语、数学类竞赛,聚集起一批知识水平高、能力强、具有竞赛能力的学生。
“这么多年,我们的筛选机制也日益成熟。”竞赛组队历年从10月开始报名,经过初审、讲座、培训、模拟赛、复审种种流程,优中选优,选拔出正式参赛队伍。
过去,尽管华政也大多采取远程参赛的形式,但都是在学校实验室通力合作完成。但今年的疫情使得师生四海分散,不论是远程交流、合作,还是设备配置、资料采集,都增加了难度,这给原本就杂冗繁琐的工作带来了更大挑战。
为此,陈德强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他甚至在赛前提前备好远程账号资源,提前一周时间让参赛选手“彩排”,演习熟练通讯、传送文件的步骤,为克服队伍远程协作困难提供了帮助。
赛前指导
今年,竞赛修改了比赛规则。由原来一次竞赛、六道备选试题,改成了分两次进行。虽然参赛队伍可任选一个赛程中的一题完成,但作为指导老师的陈德强则是两个赛程全程跟踪指导。两个五天四夜的陪伴,他鼓励大家最多的话便是“如果你报名参赛了,就一定要坚持下去”。
这是他的初心,也成了每位队员坚持到底的信念。
“不管是教学、科研、还是带队参赛,都是一种自愿的付出,都是为了学生成才。”采访中,他极少主动提及自己带教中的辛苦工作,但一片赤诚为学生的育人之心都隐藏在了坚定的行动中:每周大量时间辅导训练,周末的休息时间也备用上,慷慨提供专业类书籍,细致的技术指导和提点……
赛前指导
从零参赛经验到取得今天的成绩,陈德强也见证着华政在该比赛上的进步。“这也突出华政多科融合的特色。”他坦言,作为政法院校,缺乏理工科资源和编程背景,学生能够坚持参赛本就不易。不过,丰富的文法背景和优秀的英语水平是华政学子的优势,再加以学校和学院的技术设备支持和资金帮助,华政学子未来可期。
“我一定会继续带队,还希望能扩大影响,吸引更多专业的同学参加。对华政学子,我充满信心。”
有话对你说~
你知道吗?微信推送现在不再按照发布时间排序啦,而是根据你的喜好,对一定时间内的推送内容进行排序上的优化。
因此!以下是重点!
为了不错过华政官微的一手资讯,请一定一定一定要记得点亮文末右下角的“在看”哦!这样,华政园的大小动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
当然,还有一个小举动(一般人我不告诉他),那就是把我们星标置顶!让微信推送知道你喜欢我们,也会保证你能看到我们的推送哦~
点“在看”加“星标”,别忘记啦!
源 | 刑事法学院 商学院
采写 | 陈璐董育彷
缪予馨 冯珏洁 刘思璨
统稿 | 陈璐
审稿 | 宗璐璐
责任编辑 | 叶子芩
也可以看看这些
都是用热爱制作~
(点击图片可以看到哦!)
华政园上新“新法”解读!
▼
华政园大朋友“童心指南”!
▼
这个学院开出17项举措助你就业!
▼
更多资讯 @华政媒介矩阵
就是这里,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