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以人民健康为主题,开启“课程思政”建设,有宽度,有长度,有深度,是我校不断深化课程育人内涵的一大特色。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全面思政教育、立体思政教育、创新思政教育”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审议通过,标志着健康问题上升为“国策”。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这一要求,高校需要在宏观上整体把握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扩大辐射范围,秉持“全面思政教育、立体思政教育、创新思政教育”理念,主动转变思路,开启“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包括通识课、专业课在内的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学校定位于医学及医学相关类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培养特色鲜明、实用性强、服务于临床医学和人类健康的专业人才。学校坚持医教结合、医工结合的办学方针,不断完善“校企医监研五方联动”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参照国际化医学技术人才培养标准,培养基础扎实、医德高尚、医技娴熟、医患和谐的医学及医学相关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依托形势与政策课开展
“健康中国”专题教育
五个专题
一系列讲座
2017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鲍勇教授为同学们带来《健康中国2030发展战略与政策》的讲座。
2017年3月,马院陈焱博士为同学们带来《近代国人体质与卫生的革命与现代化》讲座。
2017年4月,党委书记郑沈芳与上海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肖泽萍主任和黄钢校长共话健康中国梦,开启新一讲的“健康中国”专题教育讲堂《共话健康中国梦-医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2017年6月,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林静教授为同学们带来《道家文化与生命健康智慧》的讲座。
2017年7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静君老师的带领下,医疗器械学院“健康中国行”团队于前往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崇礼乡前桥小学开展以关爱和帮助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人民健康课程单独列出
改为思政类选修课
思政类选修课由原定的16课时,增加到32课时。增加的内容为:社会调查:健康医学院学生的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健康生活方式调查;心理测试以及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实践活动;参观禁毒展览馆,并写感想;健康之子的使命担当演讲;社会调查等实践交流活动。同时增加了人民健康课马院教师和校外专家的点对点对接工作。
课程建设进入常规化
2018年面向护理、康复、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6-8个专题的理论教学和16学时的实践教学,校党委书记郑沈芳、校长黄钢、副校长唐红梅每学期为学生开讲人民健康课,并邀请相关行业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2019年的授课对象新增加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在原有的10个教学专题的基础上也新增加了志愿服务与人民健康、人工智能与人民健康、预防医学与人民健康、健康伦理与人民健康、道德健康与人民健康等新的专题,课程育人的内涵在不断深化。
发挥课程育人作用
此次“课程思政”改革,充分响应了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关于“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讲话精神,体现了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发挥了课程育人的作用。
解决了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孤岛”困境,思政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学往往“两张皮”,不能融会贯通的问题。
将传统的思政课上出新面貌,细化隐性思政,深入发掘通识课、专业课的育人资源,以活泼的课堂组织形式、生动的案例和对于国情的贴切把握,赢得学生们喜爱,学生直呼这样的课程很接地气。
课程影响力不断扩大
课程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课程建设成果先后得到了人民日报、光明触媒、文汇报、东方网、上海教育电视台等媒体的报道,中国伦理学会、全国课程思政师资培训、全国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研讨会等邀请做课程建设经验介绍,温州医科大学、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来校学习交流,课程推广与影响力不断提高。
●歌唱祖国!为上海打call!上海健康医学院“生日”表白祖国!
●暑期特别报道:我校吹响2019年国家级专家脱贫攻坚集结号
●致未来健康人-学长学姐告诉:在上健医,可以“学霸”地度过大学这几年-第4辑
图文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排版制作:健康通讯社 杜艳瑾
责任编辑:上海健康医学院党委宣传部
喜欢我们推送的信息
就在右下角点一下“在看”吧!